心血管病患者秋冬季节如何养生

  • 作者:李玉峰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4-11-24 12:08

  秋冬季节是心脑血管病多发季节。对于心血管疾病高风险的患者,比如“三高”患者、冠心病患者等,除了平时应该注意的事项以外,还应该进行适当的养生,通过改善日常生活和饮食习惯来提高人体“正气”。

   饮食:合理膳食,润燥护阴

  秋燥之气易伤肺。进入深秋季节后,很多人出现“秋燥”症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皮肤干燥、咽干唇燥、鼻子出血、干咳少痰、心烦、便秘等。因此,秋季饮食宜清淡,少食煎炒之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蔬菜宜选用大白菜、菠菜、冬瓜、黄瓜、白木耳;肉类可食兔肉、鸭肉、青鱼等;多吃一些酸味食品,如广柑、山楂等。适当多饮水,多吃些萝卜、莲藕、香蕉、梨、蜂蜜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尽量少食或不食葱、姜、蒜、辣椒、烈性酒等燥热之品及油炸、肥腻之物。体质、脾胃虚弱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晨起可以粥食为主,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片粥、黑芝麻粥等,可多吃些红枣、莲子、百合、枸杞子等清补、平补之品,不能猛吃大鱼大肉,瓜果也不能过食,以免伤及肠胃。另外,要特别注意饮食清洁卫生,保护脾胃,多进温食,节制冷食、冷饮,以免引发肠炎、痢疾等疾病。

  适度饮水是秋季润燥、防燥不可少的保养措施。饮水以少量频饮为佳,不宜暴饮。

   起居:早睡早起,以应秋候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形,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这就是说,秋季气温逐渐下降,早、晚温差较大。在此季节,老年人既要注意防寒保暖,又不能过早、过多添加衣物,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增减衣服,防寒保暖,防病保健;只要不是过冷,就要尽量让机体保持凉爽状态,让身体得以锻炼,使其具有抗御风寒的能力。

  在秋燥当令之时,保持睡眠充足,正合人体需求。秋天气候干燥,容易感到口干舌燥,皮肤水分也易流失,早睡早起可降低血栓形成的几率,进而预防心血管疾病。同时还要注意预防感冒。

   运动:轻松平缓合时宜

  秋季天高气爽,是户外活动的黄金季节。老年人加强体育锻炼,是秋季保健中最积极的方法。但是,秋冬季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运动量不宜过大。体质虚弱者要防止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后要注意休息,以恢复体力。

  秋季锻炼时,要适应气候变化随时加减衣服。老年人锻炼时要加强保暖,防止感冒;可选择动作缓慢柔和、肌肉协调放松、全身都能得到舒展的运动,如步行、太极拳等。年轻人可适当选择运动量较大的项目,如长跑、打篮球、踢足球等。

   情志:应秋气以收敛神气

  按照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秋属金,主敛肃,应于肺。秋季万物成熟是收获时节,也是万物逐渐凋谢、逐渐衰败的季节,这种季节人的情绪波动很大,尤其在老年人心中最易引起衰落、颓废、悲忧等伤感情绪。所以,秋季养生要注重修身养心,并按照自然规律“养收之道”,危情绪,敛神气,清肺气,顺应秋气之变。

  秋季忧和悲的情志容易伤肺,出现干咳、气短、咳血等症。因此,要注意调养情志,学会调适自己,胸怀要宽阔,保持乐观情绪;要淡泊宁静,知足常乐,保持精神内守。在精神调养方面,切忌悲忧伤感,即便遇到伤感之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做到内心宁静、心境酣畅。可经常和家人、朋友谈谈心,或到公园散散步,看看电影、电视,工作、生活之余,可以读书绘画、养花垂钓,以陶冶性情,培养乐观性格。秋季是旅游的黄金时节,可登高望远,应秋气以收敛神气。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