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心灵 自我成长——谈谈大学生心理健康

  • 2018-05-25 09:27
  • 作者:杨柳
  • 来源: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医药报

  中国医药报 记者 杨柳 报道  近几年,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因为心理问题而休学或是退学的大学生不断增多。在5月25日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来临之际,记者采访了专家,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了解。


配图/木星工作室


  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专职心理咨询师宋振韶表示,现在几乎每所高校都设立了心理咨询中心,前往中心求助的大学生逐年递增,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提高了,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大学生应对心理问题的措施不足这一现实。


  安顿心灵 “心时代”呼唤“心文化”


  “心理健康或不健康状态没有特别明确的一个区分节点,它是一个连续体,是从压力、应激状态发展到纠结、挣扎,出现心理问题。再严重可能会出现神经症或者精神疾病的情况。”宋振韶告诉记者,人只要活着,肯定会遇到各种不好的事情,例如学习成绩下滑、生意失败、人际关系破裂等,有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其实是很正常的。大学生和其他群体一样,会遇到各种心灵的挑战。我们要做的是尽量化解这些困扰,避免出现心理问题。


  中国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整个社会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宋振韶称之为“心时代”,如何安顿心灵已经成为整个社会面临的课题。“解决身体的疾病,要靠药物;解决心灵的问题,就要靠文化。中国文化是一种融合‘儒、释、道’多种文化为一体的‘心文化’。当前大学生以及整个社会的心理需求猛增,大力弘扬中国的优秀文化,是应对当前问题的长远之计。”


  文化安放心灵,方法解决问题。要整体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加应对能力、解决具体问题,还应系统学习心理学理论框架,将其融会贯通,应用到实际中去。宋振韶介绍,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学校开设了《大学心理》(也称为“大学生心灵成长”)课,基于大学生的心理需求,设计了一个整体课程大纲,包括十个主题:人际关系、自我接纳、情绪管理、原生家庭、亲密关系、时间管理、压力管理、学会学习、宿舍关系和感悟生命。“每个主题我们都根据大学生的现实需求进行课程设计,采用了小班化、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尽管同时开设10多个平行班,仍然供不应求。”


  压抑逃避 心理问题有端倪


  什么样的大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常见的表现又有哪些呢?


  “有一类大学生,他们在从家庭最初的养育过程中得到的支持较少,在后天的成长经历中也缺少朋友,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同时他们自己也没有积极主动地去借助周围的资源获得心理上的成长,这是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宋振韶表示,这类大学生遇事通常较为压抑,采取回避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生活中的困扰可能导致心理问题。


  大学生最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是焦虑。“复习考试、写论文、个人婚恋问题等都是焦虑情绪的常见诱发因素。”宋振韶表示,产生焦虑是很正常的,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心理问题,就是因为有些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不够,本人采取逃避、拖延的方式来压抑内心的困扰。比如去追剧、打游戏,从而耽误了解决问题的时间,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


  其次,常见的就是抑郁。宋振韶解释,其实很多人并不是上了大学才抑郁的,只是在大学期间才显现出来。上大学之前,因为有高考的压力,有人就把内心的愤怒、失落和伤心等都压到心里了,被压抑的部分情绪很容易演化成为抑郁。“可能在小时候有些人对父母是会有愤怒情绪的,但是又碍于亲子关系,不能对他们表达愤怒,当这些愤怒被压下去内化之后,就会变成对自己的攻击,对自身的低评价。”


  还有一类常见的心理问题产生于人际关系之间,人与人之间相处难免会有矛盾和摩擦。宋振韶介绍,例如在寝室中,有些同学的私人物品被别人用了或者是别人与自己的作息习惯不同,像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也会影响他的情绪和心理健康。


  学会减压 与自己握手言和


  宋振韶指出,在短时间内一个人的人格、行为举止和衣着外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或是在寝室中长时间哭泣、沉默甚至产生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行为时,就可能是出现了心理问题甚至是心理疾病。当发现自己的同学或朋友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宋振韶建议,作为朋友可以适度表达关心,或者帮助其与咨询中心联系,向专业人士求助。“当然也不要过于主动,要尊重同学。他需要的时候,我们给予帮助;如果他能够自己解决,就尽量不去打扰。但是如果有自杀念头或是有妄想症状时,还是需要精神科医生的介入。”


  关于专业咨询师如何处理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宋振韶表示,在具体的专业咨询过程中,治疗方式分为很多流派,例如像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或是森田疗法等。“各种疗法的手段方法不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建立真诚沟通、相互尊重的咨询关系。”


  如何才能积极预防心理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呢?宋振韶强调,身体、心灵二者不可分割,拥有强健的体魄对心理健康很有帮助,运动也是舒解情绪的方法之一。还有就是一定要学会关爱自己。遭遇挫折时,不贬损自己;诸事顺利时,又不过分狂妄,这也是近些年来西方较为提倡的做法。“自己难过的时候,像陪伴好朋友一样,让自己积极地出去走一走;如果做事失败了,试着不像过去那样自责,而是选择理解自己、支持自己,就会发现意外的惊喜。”


  建立和周围环境的良好关系,像关心、爱和尊重等这些“营养”都是对心理健康很有帮助的;另外还可以通过倾诉、读书、听音乐、旅行等方式来进行调节。“人的情绪如果能不被压抑或是被禁锢,而是流动起来,那么这个情绪就是正常的、健康的了。” 宋振韶强调,文化营养包括文学、哲学和诗歌,对于心灵会起到良好的作用。尤其在如今的科技时代,很多人的碎片化时间都被手机等电子设备所占用,如果能够抽出时间来进行阅读,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小知识


  “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最初称为“北京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师生于2000年发起,十多所高校响应,经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办公室向全国大学生发出倡议而批准成立的一个特别的节日,定在每年的5月25日。于2004年发展成为“5·25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节”。


  “5·25”谐音是“我爱我”,这是对心理健康的最好注释,这个节日的意义就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


(责任编辑:齐桂榕)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