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药业财务造假被坐实 加大处罚成共识

  • 2019-08-30 09:46
  • 作者:李文鹏
  • 来源: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医药报

  8月9日,央视《焦点访谈》播出《财务造假须严惩》专题报道,点名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美药业)、康得新复合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得新)、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辅仁药业)等一批上市药企涉嫌财务造假。

  

  8月16日,证监会对康美药业作出行政处罚及禁入告知,称康美药业有预谋、有组织,长期系统实施财务造假行为,恶意欺骗投资者,影响极为恶劣,后果极为严重。

  

  舆情走势和关键节点

  

  对8月9日~22日的舆情监测发现,对“康美药业财务造假”事件,网民关注度高于媒体关注度。

  

  第一阶段:央视《焦点访谈》关注康美药业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引发舆论关注

  

  8月9日,央视《焦点访谈》报道,康美药业、康得新、辅仁药业一批上市公司先后被查出不同程度的财务造假,引发市场震动,证监会也用异常严厉的口吻对此类造假行为予以谴责。随后,媒体关注央视对药企财务造假行为的表态。如第一财经发表《央视焦点访谈关注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该重罚!该严惩》。每经网、和讯网、界面等也发布相关信息进行报道。

  

  此外,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旧账”再次被翻出。如运营商财经网发布《康美药业涉嫌财务造假 央视点名须严惩》称,过去几年,康美药业一直被质疑财务造假,去年的存贷双高(公司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都非常高)成为最可疑的地方。此后经查明,康美药业2016年至2018年财务报告存在重大虚假,还涉嫌操纵股价,一度面临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风险。

  

  微博平台,@ CCTV焦点访谈、@财联社APP、@每日经济新闻、@ 21世纪经济报道发布相关信息引发较多关注。此阶段网民观点主要包括:一是认为应重罚财务造假企业,如@贾清照:对财务造假一定要重罚严惩,应该要有重罚。二是质疑药品质量,如@侠家军阿司匹林:别罚了,罚完更造假,吃的都是假药。三是关注中药价格,如@周由理呀:现在有些中药贵得要死,比西药还贵,本来就是要吃疗程,这样的价格谁吃得起。四是关注如何处罚造假企业,如@堕落的温柔2018:然而怎么处理的呢!

  

  微信平台,“每日经济新闻”“健识局”“中国基金报”等公众号发布的相关内容获得较多关注。

  

  第二阶段:证监会处罚康美药业,舆情达到最高峰

  

  8月16日,证监会对康美药业作出行政处罚及禁入告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指出,康美药业有预谋、有组织,长期、系统实施财务造假行为,恶意欺骗投资者,影响极为恶劣,后果特别严重。证监会已向涉案当事人送达事先告知书,责令康美药业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的罚款,依法拟对康美药业及马兴田等22名当事人予以行政处罚,并对6名当事人采取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当日晚间,康美药业公告称,公司及相关当事人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相关负责人回应,公司将积极整改,在经营上继续聚焦主业、瘦身健体,全面聚焦中药饮片主业。随后,中国网、新京报网发表《证监会:康美药业有预谋有组织长期财务造假 6人将市场禁入》《白马股康美药业连续三年财务造假,监管称其“肆意妄为”》等。

  

  微博平台,“康美药业涉嫌财务造假”话题阅

  

  读量超80万人次。@央视财经、@新浪证券、 @大众证券报发布的相关信息引发较多关注。此阶段网民观点主要包括:一是质疑处罚太轻;二是认为康美药业应该退市;三是认为康美药业的产品质量有保证;四是认为目前还不是最终处理结果。

  

  微信平台,“中国医药报”“中国新闻周刊”“腾讯财经”等公众号发布的相关内容获得较多关注。

  

  此阶段舆论主要聚焦以下4个方面。

  

  一是认为处罚力度不足,应加重处罚。如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发表《康美药业:造特别大的假,罚特别少的款?》称,从处罚结果来看,有种板子高高举起却轻轻落下的感觉。同样是造假,康得新的处罚结果要重得多。如果性质恶劣到这种百亿级别的财务造假都只是罚款60万元了事,那么还会有多少人相信注册制下退市的可实现性?过低的违规成本,只会更纵容上市公司。建议监管部门:一是积极推动追究实际控制人及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二是积极推动中小股东民事诉讼,要求公司及实际控制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二是关注康美药业遭顶格处罚后股价涨停。如《深圳商报》刊发《ST康美遭顶格处罚却一字涨停》,《国际金融报》刊发《康美药业:顶格处罚 股价涨停》等进行关注。

  

  三是认为对康美药业处罚过轻是误读。如人民网发表评论文章《对康美药业“罚酒三杯”系误读》称,相比康美药业887亿元货币资金造假的行为,有人用“罚酒三杯”来形容其受到的处罚。实际上,所谓“罚酒三杯”是对我国法律体系的片面误读。证监会履行监管职责,给出的行政处罚只是“前菜”。后续,司法机关将依据犯罪事实,对企业量刑裁判。那些对法治缺乏敬畏之心的违法企业,必将面临更为严厉的惩戒措施。

  

  四是认为应完善资本市场相关法律法规。如《华夏时报》发表《康美药业遭60万顶格处罚太轻?专家呼吁:法律要长出牙齿》称,处罚力度太轻的背后是相关法律法规迫切需要修改。

  

  舆情点评

  

  今年4月底,康美药业被曝近300亿元因“财务查错”不翼而飞。历经3个多月的调查,证监会给出了财务造假的最终认定。但证监会公布的处罚措施却遭到舆论的质疑,和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严惩财务造假上市公司的措辞相比,证监会对康美药业的处罚被认为太轻,起不到应有的震慑作用。特别是处罚结果公布后,康美药业的股价不跌反涨,更坐实了舆论对处罚偏轻的质疑。

  

  作为一家集制剂、中药饮片、中药材和医疗器械等供销一体化的大型上市公司,康美药业在公众心中也颇具知名度。曾经被认为是“白马股”,却一朝成了“黑天鹅”,由于多年进行财务造假,其生产的产品是否也存在问题?这是企业无法回避的舆论质疑。虽然媒体并未对其产品质量问题进行关注和深入报道,但部分网民已开始有所担心。而这种系统性质疑所造成的信任危机,势必对整个产业的发展都造成不良影响。要重塑公众信心,除了守住药品质量安全的底线外,对违法违规企业严惩重罚的呼声最高。证监会的处罚还不是终点,让企业为失信付出惨痛代价,方能回应舆论期待。(李文鹏)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