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死”不是开玩笑!意外可能比明天来得更早

  • 2020-01-06 09:29
  • 作者:张盼盼
  • 来源:健康中国头条

微博上曾经有过一个热门话题叫做#我不想上班#,令人惊讶的是这个话题的阅读量竟然达到了8400多万,参与者也高达8万。


不想上班


有人说,每天醒来必须看下银行卡余额才有力气爬起来上班;还有人说,公司旁边那家热气腾腾的早餐铺是她上班的唯一动力。


是呀,临近年底,很多人都有点无精打采的。天气冷、工作多,还要操心年终总结、春节备稿。时间长了,难免让人感觉“我最近怎么这么累呀!”


今天咱们就来说说“累”这件事。


首先累是什么意思?


根据百度百科介绍,疲劳是一种主观不适感觉,但客观上会在同等条件下,失去其完成原来所从事的正常活动或工作能力。也就是说,原本可以轻松应对的事情,现在即使咬咬牙也完不成。


老觉得累可能是病


疲劳有很多种,按照持续时间可以分为短、中、长三类。


短期疲劳


短期疲劳最为常见。例如,下班后去运动或者恰巧某天工作比较多,回到家之后可能感觉特别累。这种累,就是短期疲劳。


中期疲劳


中期疲劳的时间在六个月以内。


贫血、风湿病、糖尿病等,都可以引起较长时间的疲倦。所以,遇到较长时间的疲劳,应该第一时间想想会不会是疾病引起的,接下来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身体表现,有没有体温升高、体重下降?有没有淋巴结肿大?如果有的话,应该尽快去医院检查。


如果排除了疾病原因,那么,疲劳很可能跟压力有关,比如职业倦怠。职业倦怠由工作压力引起,表现为精力、工作效率下降,久而久之,一看到工作就觉得头痛。


慢性疲劳综合征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由于人们长时间的极度紧张或精神负担过重,使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头痛、头晕、易出差错和精神抑郁等,严重时身体极度虚弱可进入"过劳死"的预备军。


中国健康教育协会曾在上海、北京、广州等10大城市开展慢性疲劳综合征调查,数据显示,各城市人群慢性疲劳综合征患病率约为10%~25%,且大多数患者患病时间在一年半以上,30%左右的患者竟有长达5年的疲劳感。


一般来说,疲劳感达六个月以上,日常活动能力显著下降,休息后仍没有缓解,这类人群就要考虑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可能性了。


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下降和身体内致敏因素增加,容易发生各种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患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风险都比健康人群高,而且患癌症和抑郁症的几率也随之升高。


经常疲劳警惕3类病


除了慢性疲劳综合征,一些疾病也会导致机体代谢异常或过度消耗能量,从而导致人体容易产生疲劳感。专家提醒,身体疲劳还应警惕以下几类疾病。


心血管疾病


近年来,各种猝死的新闻不绝于耳,早在2012年,全中国就有超过60万人因劳累压力而猝死。由于工作压力大,加班熬夜长时间工作,身体为了满足体力的输出和精神的集中,不得不让交感神经持久处于兴奋状态,大量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物质被分泌,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压升高使心脏要加倍努力才能把血液压打入血管中,而血管也要承受高压、高速血流所带来的高于平常的冲击力。


长时间保持这种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的状态,会对心脏和血管造成极大的伤害。心脏长时间加力工作,终会导致心脏功能衰竭。即使心脏没有发生衰竭,由于血流冲击力加大,一些潜在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能会被血流冲刷破裂,导致血管破裂,造成出血,导致死亡。


如果出现持续性的胸痛、胸闷、冷汗等,尤其是在熬夜和过度疲劳后出现上述症状,更要提高警惕,请及时就医。


癌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睡眠、休息不足的情况下,再加上膳食不均衡,很容易引起免疫功能紊乱,小则经常感冒发热,大则引起各种免疫系统疾病。需要警惕癌症、贫血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糖尿病


高血糖会使血液“淤滞”,减缓血液循环,使细胞无法获得所需的氧气和营养。很多糖尿病初期患者出现疲劳乏力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常认为是生活压力大、工作太累等原因造成,导致很多人的血糖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因此,有糖尿病高危因素,如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家族史等人群,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疲劳、乏力症状时,一定要警惕糖尿病,尽早到医院就诊。


让好习惯赶走疲劳


1.饮食方面,以清淡饮食为主,忌辛辣烧烤、少吃肉,多吃蔬菜水果。很多人下了班去吃烧烤、麻辣烫、火锅,吃完回家就睡觉,容易造成湿热内积,引起慢性疲劳。


2.要加强运动。跑步、游泳、健身都可以,否则长时间窝在局限的环境里必然会导致气血淤滞,形成疲劳。


3.作息有规律,不当夜猫子,保证充足的睡眠。


4.要调整心态,保持好心情。


5.定期体检,多注意自己的心脑血管、肝脏、消化道、肾脏等部位的健康状况。


需要提醒的是,生活不规律、营养摄取不均衡人群,还可以适当补充复合维生素,对于缓解慢性疲劳综合征有一定效果。

(责任编辑:刘思慧)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