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外出买菜应该注意什么?

  • 2020-03-22 18:05
  • 作者:阮光锋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不少人除了出门买菜,都处于居家闭户的状态。但大家对于买菜这件事仍然有很多疑问,比如,超市里的蔬果和肉制品可能被人摸来摸去,上面是否会有病毒存活?外出采买食物需要注意什么?蔬果等买回家后应该怎么清洗?今天笔者就为大家一一解答。


  新冠病毒能否在蔬果等食材上存活?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如果病毒通过飞沫、直接接触等方式污染到蔬菜、水果或肉制品,理论上会存活一定时间,但最长不会超过48小时。


  这是因为病毒与细菌不同,细菌可以在死性细胞上快速繁殖复制,而病毒只能借助活细胞进行繁殖复制,比如人、动物的细胞。只要细胞死亡,病毒就无法生长。日常生活中,我们购买的蔬菜、水果或肉制品,都是采摘或屠宰后的,细胞都是死亡的,所以病毒在这些食材上无法复制繁殖,存活时间不会太长。


  但是,需要特别提醒大家,不要购买活禽,尤其是野味。因为活禽、野味是可能携带病毒的,也很容易传染给人。尤其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活禽和野味更是万万买不得。


  疫情期间,网上购买生鲜食物安全吗?


  在特殊时期,不少人会选择网购生鲜食物,种类很多,也很便捷。但网购食物安全与否也是不少消费者担心的问题。


  其实,网购食物经纸箱等包装后,从原产地直接发货配送至消费者手中,减少了运送到超市、上架、供顾客挑选等中间环节,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被污染的可能性。此外,对于消费者而言,也不需要专门去超市、菜市场等人群密集、环境封闭、空气流通不畅的地方购买食材,大大减少了接触传播的可能性。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疫情期间网购生鲜食物的风险反而更小。但需要提醒大家,在收到快递后要注意消毒,认真洗手。


  外出买菜,需要注意什么?


  疫情期间,出门买菜变成了一件让人担心的事。但只要做好防护措施,其实就可以让外出采购安心不少。建议大家出去买菜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戴好口罩。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防护措施,这样做可以避免因飞沫传播导致的交叉感染,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


  第二,保持安全距离。在超市、菜市场等人群密集场所选购食材时,要注意和周围人员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离,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第三,佩戴一次性手套。如果担心直接接触食品包装袋有感染病毒的风险(其实风险很小),外出采购时可以佩戴一次性手套,或者使用超市的购物袋隔开手和食物。


  第四,勤洗手,保持手部卫生。外出采购时,不要随便用手接触口鼻眼等部位。回家后,先用肥皂或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清洁双手,进行手部消毒。


  第五,充分做熟,放心进食。新型冠状病毒不耐高温,56℃高温环境持续30分钟或60℃持续10分钟,便可以使新型冠状病毒丧失活性。所以,买回家的食物,尤其是肉类,一定要充分加热熟透再吃。


  食材买回家应如何清洗?


  疫情期间,食材买回家后需要做好清洁工作再进行料理,而不同的食材清洗方式不尽相同。


  对于蔬菜而言,科学的做法是,食用前用流水冲洗蔬菜表面,将附着在表面的大部分病毒和农药残留等冲洗干净。如果蔬菜形状复杂不便于冲洗,如西兰花,可以将其切成小块,水浸泡3至5分钟后,再用流动清水冲洗。


  有的人可能会选择用洗洁精、盐水来清洗食材,但这种做法并不能杀死新型冠状病毒;还有的人通过在食材上喷洒酒精、84消毒液进行消毒,这样不仅需要耗时耗力进行清洗,还会由于其腐蚀性影响蔬菜食用,所以这两种做法均不推荐。实在不放心的话,笔者建议大家在疫情期间减少生食蔬菜,尽量炒熟了再吃。炒菜等烹饪方式的温度能达到100℃甚至更高,病毒可以被立即杀死。


  水果和蔬菜清洗方式相似,食用前用清水认真冲洗即可,如果还是不放心,可以加热后食用。


  但是对于肉制品,建议大家不要用流水冲洗,防止把可能携带的病毒或者其他致病菌溅到厨房其他食物或餐具上。美国农业部、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等权威机构建议,生肉不要在水龙头下冲洗。清洗生肉时,最好把肉放在固定的容器里面,比如放在一个专门用来洗肉的盆子里,然后加水浸洗,这样既能洗得干净,也能够有效防止病毒或致病菌感染。(作者单位: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  本栏目由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冠名支持)


(责任编辑:申杨)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