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赵楼村驻村第一书记顾海波:从贺兰山到六盘山的脱贫帮扶路

  • 2020-06-10 18:39
  • 作者:顾海波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我出生在贺兰山北麓沙湖之畔的平罗县。从平罗县驱车到六盘山脚下的固原市,几乎纵贯宁夏南北两端。


  西吉县三岔村和隆德县赵楼村都在固原——在机构改革之前,三岔村是原宁夏回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定点帮扶贫困村;机构改革后,宁夏回族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定点帮扶贫困村则变更为赵楼村。而无论是三岔村还是赵楼村,都是我及驻村扶贫工作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前哨阵地。


  2014年11月,当得知自治区要选派一批机关干部开展驻村扶贫工作后,我第一时间递上了申请书,随后被组织选派到了西吉县的三岔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开启了"一走就是六年"的驻村帮扶工作。


  从平罗到固原单程就近500公里。6年间,我已经记不清我到底跑了多少个来回,但在一次又一次南来北往中,我亲身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于贫困人口的帮扶力度,看到了贫困村的点滴变化。


  在一起 实现由“城里人”到“村里人”的角色转换


  定点帮扶工作不好做,要想做好就必须对农村、农民有很深的感情。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而后又在乡镇从事与三农相关的工作,有着较为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但在脱贫攻坚战场,我到底是一名“新兵”。所以,当2015年当我背着行囊到三岔村时,对自己能否胜任帮扶岗位,我心里还真没谱。


  习总书记说,精准扶贫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为了充分了解村里的情况、获得村民的信任,我这个村民眼中的“城里人”,把自己当作一名“村里人”,与其他工作队员一起,扑下身子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坐炕头、唠家常,时时刻刻都和村民在一起。三岔村共有1600多人,8个村民小组。时间久了,我便和大家打成一片,全面准确地掌握了全村贫困人口、产业发展现状和资源状况。


  白天下村,晚上录数据、写报告、写申请——在三岔村的4年里,我带领驻村工作队员走遍了全村的沟沟岔岔,做到了对全村12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情况了然于心。扶贫队员老人走了又来新人,但我却选择一直留在这里。


  记得刚来村里的那一年,女儿上高一,学业压力大,需要人督促照顾;妻子是一名教师,平时工作也很忙。知道我要到扶贫一线去,她俩虽然嘴上没说,但我知道她们内心有着不理解和些许埋怨。因此每次回家,我都会主动把扶贫工作中的点滴与她们分享,从最开始的入户摸底到与贫困户交流沟通,从危房改造到贫困子女读书问题等。了解多了,妻子和女儿对我也越来越理解,越来越支持。


  开脑洞 “一头牛”开启一扇致富门


  三岔村是个回汉杂居的经济薄弱村,当地村民的收入主要来自农作物种植和外出打工。要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实现整村“摘帽”,关键还是要深挖本村优势特色,找准增收门路。在与村"两委"班子反复调研讨论后,大家集体认为可以在肉牛养殖上做做文章。于是,我和驻村工作队队员们走村入户,鼓励农户利用扶贫贷款调购基础母牛,搞肉牛养殖。


  村民王忠虎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老两口靠四十亩山地,供养五个子女生活、上学。在村里推广肉牛养殖后,他利用扶贫贷款调购了3头基础母牛,搞起了肉牛养殖,经过几年时间,如今他家的肉牛饲养量已达到10头,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王忠虎不止一次表示,要是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他真过不上现在的好日子。


  从2015~2018年,全村的肉牛存栏量从422头增加到826头,户均6头,出现了李兴林、靳维斌等养殖致富带头人。2018年三岔村被评为西吉县养殖示范村。


  不仅如此,在三岔村的4年,我还和村"两委"班子一起努力,在发展肉牛养殖业和玉米、马铃薯等特色种植业的基础上,多方奔走协调,先后帮助三岔村硬化村组道路3.6公里,新建30方以上青贮池78座。宁夏区局也先后投入帮扶资金40余万元,为三岔小学和村委捐款捐物。


  种种努力下,三岔村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37.2%降为2018年的1.8%。


  拔穷根 搞好乡村治理,推动脱贫致富可持续


  帮助村民脱贫致富,不仅要在物质上实现脱贫,更要在乡村治理特别是“扶志”上下功夫。


  在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的基础上,我们把村容村貌、乡风民俗也纳入帮扶内容,从点滴做起,推动三岔村实现了整体蜕变。现在的三岔村,虽然地处黄土高坡,但无论是房舍还是村里的道路,都干净整洁,看不到垃圾。不仅如此,“红白喜事要节俭,不要攀比大操办”“矛盾纠纷要协商,不要一时图逞强”等都成为全体村民遵守的村规民约。


  作为一名汉族帮扶干部,在驻村帮扶工作中,我还认真履行“五大员”职责,积极推进民族团结与就业扶贫、产业扶贫等工作的同频共振。每年在回族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期间,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我都会和工作队员一起来到回族村民家里送上节日的祝福。在三岔村,大家团结和睦,大事小事都互相帮忙,一声招呼人就到了。


  工作队是先锋,局党组是后盾。在工作队的积极努力下,宁夏区局把三岔村作为机关干部开展“三同”锻炼的基地,每年都组织机关干部到三岔村开展“三同”锻炼,联谊结对,得到当地回汉群众的信赖和赞誉。


  2015年、2016年我连续2年被当地乡党委评为优秀第一书记,2016年7月被中共西吉县委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2017年被固原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评委为全市优秀第一书记。


  再出发 开辟脱贫帮扶新阵地


  2018年底,我又被选派到隆德县赵楼村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队长。


  赵楼村各方面条件要比三岔村好一些,较早实现了脱贫摘帽,但摘帽并不是终点。发展产业是实现稳定脱贫的长久之策,经过实地了解,驻村工作队认为赵楼村发展特色冷凉蔬菜和中药材产业前景不错。于是,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鼓励村民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冷凉蔬菜、经果林等特色产业。


  在中药材种植方面,推动赵楼村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与区内外规模较大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生产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扩大合作社种植的黄芪、柴胡、芍药等品种的销路,通过与企业直接对接,实现增收。


  赵楼村发展“致富带头人+产业+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模式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依托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种植蔬菜,实现了产业提质增效。2019年,致富带头人赵思明的赵罗蔬菜专业合作社销售蔬菜1700吨,土豆1000吨,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3户;赵有和的赵楼村中药材合作社也带动了村民产业增收。


  “三农”工作困难多,驻村扶贫的困难更多。但只要把村民的事儿都当成自己的事儿,尽心尽力办好,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干,就会有成效。


  厘清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创建“五星级”党支部,紧盯边缘易致贫户和脱贫不稳定户……这些都是我在工作笔记里写下的工作计划。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未来只要组织需要,我依然再接再厉,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尽绵薄之力。


  (顾海波:宁夏回族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人事与老干部处副处长,现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赵楼村驻村第一书记)


(责任编辑:张可欣)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