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台|一床蚕丝被“包治百病”?专家提醒警惕虚假宣传

  • 2020-07-08 20:34
  • 作者:落楠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中国食品药品网讯(记者落楠) “‘棉花被’和‘蚕丝被’哪个好?事关家人健康,你一定要注意!”近期,一篇桐乡手工蚕丝被有关文章在微信平台广泛传播。文章声称蚕丝被能改善失眠、风湿和皮肤状况等,甚至能畅通气血、平衡阴阳、改善慢性病。文章反复推荐消费者购买推广的手工蚕丝被,并在文末附上微信二维码。


  记者在中国健康传媒集团食品药品舆情监测系统以桐乡蚕丝被为关键词检索发现,1月1日~6月30日有7000余条记录。这些文章主角不同,故事相似,宣传功效的内容或简或繁,大多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有的单篇阅读量超过10万。


  蚕丝被果真有文中所宣传的奇效?在采访过程中,专家表示,蚕丝被没有改善失眠、风湿的作用。文中宣称显然是在夸大宣传。


  “金牌蚕娘”们的故事模板


  “为了探寻蚕丝被背后的真相,我们专程赴浙江桐乡,走访了‘金牌蚕娘’丝牧雪秋霞姐,发现了一系列惊人的事实——”在一部分微信推文里,故事由此展开。


  文章介绍,秋霞祖上曾是“桐乡蚕丝被贡品”供应户,秋霞是古法手工制被传承人,继承了手工蚕丝被的制作方法,独创了双宫茧蚕丝被的独门秘技。在秋霞口中,家乡80多岁的老人还在地里干活,就是因为“盖我家的蚕丝被”,还表示“桐乡蚕丝被不仅对失眠健忘、风湿腿疼、腰膝酸软、皮肤敏感……多达50种亚健康问题调理效果明显,尤其是对保养皮肤抗衰老效果非常明显!”


  记者发现,在一些微信公众号文章中,“金牌蚕娘”从秋霞变成了吕翠娟,但故事内容换汤不换药:两人有着一样的出身和经历,说了一样的话,对蚕丝被功效的介绍也如出一辙。


  另一些文章的主角则有另一套人生“模板”。故事的主角多为85后,却是有着20多年经验的老蚕娘。无论是故事中的“圆圆姐”还是“梅姐”,其家族世世代代制作手工蚕丝被,她不愿意放弃百年手艺,坚持纯手工制被,一床2斤的被子,“需要用4200颗双宫茧,历时90天的一丝不苟的制作”。这些文章描述,盖了这些手工蚕丝被一段时间后,不少有十几年顽固失眠的人“躺下就能睡着”,有的女性“一下子年轻了好多岁,简直比微整还厉害”,肩颈腰腿痛、情绪抑郁的“盖一个好一个”。


  故事讲得精彩不说,文章还煞有介事地介绍蚕丝燃烧实验、溶解实验等辨别蚕丝被真伪的方法。有的文章还用消费者现身说法,来证明蚕丝被的质量和在改善睡眠等方面的作用。


  蚕丝被无保健治疗功效


  蚕丝被真的有这些文章所说的保健功能吗?


  “从科学角度讲,自然材质、不引起静电、不引起皮肤瘙痒、重量不过重的棉花被、蚕丝被和羽绒被,在助眠方面的效果实际上是一样的。”全国健康科普讲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主任医师郑毅教授如是说。


  在上文所提的文章宣称,蚕丝被中含有18种氨基酸,这些氨基酸散发“睡眠因子”,可安抚神经,起到增进睡眠的效果。郑毅指出,这种说法真假掺杂,蚕丝确实含有氨基酸成分,但能散发“睡眠因子”却是炒作,况且氨基酸进入人体并被吸收的过程非常复杂,无法通过盖被子实现。


  “睡眠受精神、生理和环境等因素影响。一般来说,只要保持良好心态,偶然发生的睡眠问题可以通过人体的调节功能得到解决。”郑毅表示。


  就蚕丝被对风湿腿疼、腰膝酸软等亚健康问题有调理效果这一说法,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一科主任医师张洪美教授直言“不靠谱”。他解释道,从医疗角度来看,关节炎的改善受环境温湿度、有无刺激性物质等因素影响,并不能说某种特定物品能起到保护和调理作用。


  他进一步指出,风湿患者需要做好保暖工作,让患处所处环境温度在体温之上,但环境温度的保持可通过衣物、被褥和带有发热功能的理疗设备等实现,“做好保暖”和“盖某种材质的被子”没有关系。


  张洪美强调,目前提倡对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关节毁损疾病采用“阶梯疗法”,即在疾病的不同阶段采取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微创手术或关节置换等不同的治疗手段,建议患者到正规医院接受正规治疗。


  自媒体内容发布待规范


  这些蚕丝被有关微信文章,部分标有“商家特约发布”“广告”“推广信息”字样。记者也了解到,对微信号发布的含商业信息内容应定性为广告还是商业宣传,目前存在分歧。


  “按照《广告法》相关规定,这些微信文章符合商业广告的各类特征,显然属于广告范畴。”江苏省南通市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缪宝迎直言,通过自媒体推销产品渐成潮流,属于广告的,就应当遵循广告发布的相关规则要求;对产品进行虚假、夸大宣传属于违法行为,宣称蚕丝被有诸多的防病治病效果,理应依法查处。


  事实上,无论是广告还是商业宣传,其内容发布行为均应规范。按照《广告法》,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按照《反不正当竞争法(2019修正)》,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描述夸张、用词绝对、人们稍加思考就能发现可疑之处的蚕丝被推销文章,阅读量却并不低,部分微信公众号的点击量达到“10万+”。


  对此,中国健康传媒集团天创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经理、舆情中心负责人陈培婵分析,从传播内容来看,这些文章采用典型的故事营销写法,在新媒体传播的过程中容易得到高阅读量。从渠道特点来看,发布文章的主要是都市、娱乐、健康、生活、怀旧、女性、读书等方面的公众号,其受众以老年人和追求生活品质的年轻女性为主,圈层传播特点明显。


  这些文章的高阅读量,也折射出民众对健康话题的关注。养生热兴起,商家借助自媒体推销产品,套路层出的时代,“伪科普真广告”大肆传播。


  对遏制“伪科普”,陈培婵提出,要用读者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做好科普工作,在谣言产生广泛影响前传播真相。郑毅认为,网络平台应规范内容发布管理,减少商业因素对科普内容传播的影响,帮助权威科普内容更好地传播。张洪美提醒,面对所谓的科普信息,民众也应增强辨别力,对含有商业内容、有销售目的的内容提高警惕。


  延伸阅读


遇到睡眠障碍时应及时就医

北京安定医院主任医师郑毅


  睡眠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也是广受关注的健康话题。人们应该科学地认识睡眠,既要明白睡眠问题不等于睡眠障碍,也要有遇到睡眠障碍时寻求正规诊疗的意识。


  人的睡眠受精神、神经系统和外部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精神因素如焦虑、抑郁和重性精神疾病,神经系统因素包括神经紧张、脑血管供氧状况和神经系统疾病等,外部环境因素有温度、噪声等。睡眠问题多由精神因素引起。


  受心情或环境变化影响而出现短暂的睡眠问题,是非常常见的现象。一般来说,对短暂的睡眠问题,在保持良好心态的状况下,可依靠人体的自然调节得到解决;如果人们太过于敏感、紧张和焦虑,反而会加重问题的严重程度,甚至出现睡眠障碍。


  成年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睡眠问题,但睡眠问题是否是睡眠障碍,需要经过专业诊断。20%以上的成年人有睡眠障碍,长期被失眠、早醒、噩梦等困扰,这些表征可能指向多种疾病,因此临床建议,存在长时间、持续性睡眠问题的人,应去正规医院寻求专业诊疗。


  (中国食品药品网记者落楠整理)


(责任编辑:张可欣)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