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发展报告出炉—— 重在加强规范及达标治疗

  • 2020-07-13 19:55
  • 作者:董笑非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中国食品药品网讯(记者董笑非) 7月11日,由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与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发起并编撰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发展报告》(以下简称发展报告)在北京发布。据了解,这是目前我国类风湿关节炎(RA)领域首份全面展现该病最新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征、诊治现状,学科资源与发展现状以及对学科未来展望的报告,旨在为国家卫生管理部门进行卫生政策制定与资源配置提供依据、为提升专科医务工作者临床规范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提供参考、为普及大众对疾病的科学认知与防治提供指导。


  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高致残性自身免疫疾病,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不死的癌症”,目前我国RA患者约有500万人。作为一种进展性关节疾病,如果关节炎症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将会造成关节软骨与骨破坏,而且关节破坏一旦发生基本不可逆。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曾小峰教授和田新平教授执笔发展报告。曾小峰表示,近几十年来,我国RA诊疗水平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仍然呈现患病多、病程长、中重度患者多以及并存疾病多的“四多”特征,为类风湿关节炎的防治与改善远期预后带来巨大的挑战。发展报告指出,RA的预后与病程、关节破坏情况和启动抗风湿药物治疗的时机密切相关。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阻断或延缓关节结构破坏、阻止关节发生畸形与残疾、改善预后的根本措施,可避免或显著减慢多达90%患者的关节损伤进展,从而预防不可逆的残疾的发生,控制RA的最佳“治疗机会窗”为发病后的1年之内。


  然而,“无论是专业医务工作者,还是公众、患者,对RA疾病的认知度都非常低,使RA的早期诊治面临着巨大挑战。”田新平说, “迄今为止,我国RA的漏诊和误诊现象仍比较普遍,尤其在基层医疗机构。”


  由于RA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因而临床上还缺乏特异的治疗措施,目前以药物治疗为主,治疗目标为控制疾病症状、减缓疾病进展、阻止骨关节损坏、降低病残率等。但发展报告显示,我国RA常用治疗药物的使用率远低于国际水平,尤其是以托法替布为代表的创新口服小分子靶向药物JAK酶抑制剂的使用率仅为0.7%。而且,药物使用疗程不足或同一种药物长疗程、大剂量等不规范使用问题比较突出,RA的规范治疗有待加强。


  同时,RA的达标治疗也有待贯彻。曾小峰告诉记者,达标治疗是目前RA临床治疗的核心策略,其要求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在3-6个月内使患者达到病情缓解,并且应密切随访,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但目前我国RA患者的达标率仅为28.65%,且近半数患者治疗1年仍未达标。提示目前绝大多数临床医生和患者尚未形成RA达标治疗理念,在临床实践中亦未贯彻达标治疗的原则。


  鉴于由于风湿免疫病学科创建时间短,在学科建设方面也较为滞后,学科设置不全、地区间学科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风湿免疫科专科医师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存在较大缺口。


  国家卫健委2019年发布《综合医院风湿免疫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提出,要促进和加强综合医院对风湿免疫学科的建设与管理,以不断提高风湿免疫病的诊治能力和规范化水平。曾小峰希望能以此政策为契机,并借助发展报告对RA防治现状与主要问题的认识的基础上,制定相应学科发展方略,进一步加速风湿免疫科学科发展和建设,加强风湿免疫科专科培训基地建设,扩充风湿免疫病专科医师队伍。


(责任编辑:张可欣)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