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创新吸引全球资本助跑

  • 2020-10-13 13:51
  • 作者:落楠
  • 来源: ​中国食品药品网

  中国食品药品网讯(记者 落楠)“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医疗健康行业创新的主要加速器。”日前,在第五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上,摩根大通投资银行全球主席Elizabeth Myers在主旨报告时表示,中国国内对于新产品的旺盛需求、科技进步与政府支持,有力支撑了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中国生物科技公司也在全球资本市场获得了更多关注。


  正如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所说,创新给资本以机会,资本促创新以发展。中国医药创新吸引全球资本助力的背后,是创新能力的提升。如今全球资本加速涌入,中国医药行业如何借力资本实现更好发展?如何实现差异化创新突破?在此次大会上,上述问题成为讨论热点。


  资本看好中国创新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生物医药行业成为全球焦点,在资本市场再掀热潮。


  Elizabeth Myers介绍,今年全球生物医药IPO的发行量接近190亿美元,和2019年全年的100亿美元相比几乎翻了一番,约为2018年与2019年之和;股票增发和可转债的发行量飙升至48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0%以上;在私募股权市场方面,生物医药行业过去5年在全球的融资总量稳步攀升,2020年迄今已达到25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其中,中国生物医药公司在全球资本市场获得了更多关注。“过去3年,中国生物医药公司的融资占比已经达到全球私募股权交易量的20%左右。生物医药也成为大中华区医疗健康行业私人资本市场活动的重要垂直领域,占医疗健康领域融资总量的18%。”Elizabeth Myers说。


  中国生物医药公司被看好,显示了中国医药创新竞争力的增强,这得益于近年来卓有成效的创新激励政策和制度改革。2015年以来,随着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中国在医药创新的赛道上快速前进,并跨入全球医药创新第二梯队。


  随着医药创新热情迸发、在企业迫切需要更多资本助力时,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推进为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2018年4月,港交所启动改革,允许未有营业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2019年7月,科创板开市,为国内谋求上市的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了又一个选择。


  2020年8月,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落地。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沙雁表示,深交所努力做到“开明以来之、透明以信之、廉明以安之、严明以齐之”,扎扎实实落实“四个敬畏、一个合力”工作要求,真正把选择权交给市场,增强市场各方面参与改革的获得感。在助力生物医药方面,深交所将发挥股权融资功能,培育特色的产业集群,全力支持生物医药企业登陆深交所市场,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并丰富金融产品供给,拓宽融资渠道,同时进一步强化市场培育服务,促进形成专业化的生物医药风险投资市场。


  构筑共生共赢生态圈


  “中国医药创新蓬勃发展,正在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华平投资合伙人方敏说。


  在他看来,“三足”的第一极是已有一定积淀的创新制药企业,这些企业在产业化和商业化方面高度验证了自己,企业市值在百亿级或千亿级的水平;第二极是创新“新贵”,这些企业快速切入临床潜力巨大的品种中,正在向商业化转型,目前市值在百亿级的水平;第三极是创新“新兵”,这些企业近年来崭露头角,产品线创新程度高,获得了极具标志性意义的里程碑付款,目前还未上市。


  站在投资人的角度,方敏指出,对任何一“极”的企业来说,专注都至关重要,企业要聚焦强项形成竞争力、建立“护城河”;但在专注的前提下,不同“极”企业之间的协作也越来越多。“这个生态圈将会是共生共赢的。”他说,投资人会发挥润滑剂的作用并促成有关合作,推动医药创新生态圈建设与发展。


  生物医药已成为各地资本市场最“吸金”的板块之一。本次大会设置了罕见病、创新研发服务、医疗器械等多个路演专场,各分会场一派火热景象。


  在资本的助力下,更多创新企业加速奔向IPO,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合适的上市地点。各证券交易所也在优化服务,向优质企业抛出橄榄枝。本次大会上,各大证券交易所也公开介绍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深交所有关人员进行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政策宣讲,上交所有关人员介绍了科创板制度和当前的运行情况,港交所有关人员也积极说明为什么要到香港去融资。


  “现在各资本市场并不相互排斥,企业多地上市的趋势日益突出。”Elizabeth Myers介绍,今年中国医疗健康领域共有6笔两地上市交易,含1家公司回归港股二次上市,2家公司在沪深上市后赴中国香港上市,3家公司在中国香港上市之后赴科创板上市,显示了生物医药领域跨地域交流合作的趋势。


  向着高质量创新前进


  在创新研发与资本共舞的过程中,前者无疑居于主导地位。医药行业更好地借力资本的前提,是自身创新研发能力的强化。


  今年恰逢“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的收官之年。该专项于2008年启动,在我国医药行业从仿制到创新跨越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长张永祥介绍,截至2020年8月,在该专项支持下,累计有52个一类新药研发成功,获得新药证书。


  “最近几年,我国创新药发展得非常好,但我们必须要认清,我国新药研发水平跟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荣昌生物首席医学官、国投创新医疗健康首席科学家何如意说。他认为,生物药和改良型新药是我国有望较快实现创新研发突破的领域,其中改良型新药是我国的强项,未来几年中国生物药方面的新技术会有所突破并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有人说中国没有原创药,我是不同意这句话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所长蒋建东表示,我国青蒿素、三氧化二砷等药物享誉全球。他强调,要做有中国特点的原创新药,可从慢病领域发力,将传统中医药治疗经验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实现古为今用、中西结合。


  “目前,中国生物医药创新活动异常活跃,产生出了一批创新产品和创新型企业,但企业研发同时面临着一些问题。”江苏恒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周云曙表示,制药企业规模偏小、研发投入比例及绝对值不够高、创新水平有待提升、同靶点药物开发竞争异常激烈、企业盈利水平下降等,都影响着企业创新活动。


  对于企业如何实现从仿制向创新跨越,周云曙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说:“长期资金的投入是创新活动的基础,高水平的研发团队是创新活动的保障,高水平的研发技术平台是关键、是产品线丰富的保障。但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一点点运气。”


(责任编辑:杨柳)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