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药源头:赤峰

  • 2020-10-26 11:09
  • 作者:张英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赤峰,有着距北京最近最美的草原——乌兰布统草原,有着丰富的药材资源——现有野生植物118科1863种,其中586种具有药用价值,40余种有较大蕴藏量;其北沙参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5%,桔梗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5%,是“中国北沙参、桔梗之乡”。在日前由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养殖专委会举办的“2020年全国中药农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中药源头在行动——走进赤峰”视频会议上,赤峰市副市长汪国森表示,赤峰市将把中药材产业作为全市重要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培育、精准扶持、全力推进,力争到2025年打造百万亩中药材基地,实现年总产值55亿元。


  赤峰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农牧业大市,其中药材产业发展也排在自治区前列,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产业基础坚实。赤峰市已有300余年的中药材种植历史,是我国北方道地优质中蒙药材主要产地,曾经是“全国八大药市”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集产、销、学、研于一体,以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和中医医疗、保健为重点的完整产业体系。目前,全市规模以上中药材加工企业21家,生产的中药饮片、中药材、中成药、蒙药120多种,销售网络遍布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


  二是药材品种丰富。赤峰地区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有野生植物1863种以上,其中586种具有药用价值。目前,该市人工栽培的中蒙药材品种主要有北沙参、桔梗、防风、蒙黄芪等20余个品种。北沙参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5%,桔梗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5%。2020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扩大到40万亩,产量达到36.4万吨,预计总产值50亿元。


  三是药材质地优良。赤峰地处东北和华北两大道地药材产区结合部,生态纯净、气候适宜,为药材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也种植出了大量品质优良、市场认可的道地药材。赤峰的“桔梗”、“北沙参”等已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药材,赤峰市还是松嫩及西辽河平原防风、桔梗、黄芩、麻黄、甘草等道地药材产区。


  近年来,赤峰市中药材种植规模稳步扩大。截至2020年7月底,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40万亩,产量36.4万吨,预计总产值50.1亿元。同时,生产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市现有5000亩以上的中药材种植基地13处,万亩以上种植基地3处。基本形成了南部以喀喇沁旗、松山区、宁城为代表的精耕细作型生产基地,北部以林西县、巴林左旗、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为代表的机械化仿野生栽培型生产基地。


  赤峰市道地优势日益凸显。赤峰道地药材品相好,药用成分含量高。桔梗和北沙参以色白、条长、根叉少、口感好而著称,质量国内上乘。防风主根长,侧根少,品质优良,被称之为“关防风”。黄芩成品条大整齐、表皮金黄,素有“热河黄芩”之称,5年以上黄芩的黄芩苷含量可达到13%。麻黄品种是世界药物生产麻黄中的正种,生长面积和蕴藏量在国内名列前茅。喀喇沁旗牛家营子镇北沙参种植面积约占全国70%,桔梗种植面积约占全国40%,被中国特色产业基地命名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北沙参、桔梗之乡”,被中国中药协会授予“道地优质药材种植基地”称号,并且通过了农业部地理标志品种认证。


  据赤峰市农牧局局长薛德凯介绍,未来,赤峰市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依托自然优势,发挥区位优势,做强产业优势,坚持不懈地把中药材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目前,赤峰市已经将中药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农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正在组织编制赤峰市蒙中药材产业专项规划。该市将按照适宜性、道地性原则,全力构建三条特色优质中药材产业带:一是赤峰北部仿野生中药材产业带,重点发展仿野生黄芪、苍术、甘草、白鲜皮等多年生道地药材品种;二赤峰中部多年生道地药材产业带,重点发展仿野生黄芩、黄芪、赤芍、麻黄等多年生道地药材品种种植;三是赤峰南部中药材优势产业带,重点发展桔梗、北沙参、防风、板蓝根、怀牛膝等1~2年生优势品种种植。(张英)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责任编辑:李硕)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