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视角看化妆品原料分类、评价与管理

  • 2021-03-08 14:48
  • 作者:李宝宇 北垣雅人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三四十年前,以“乳化”为理论基础的现代化妆品在中国开始萌芽。当时,化妆品的剂型还非常单一,主要以“膏霜”类为主。人们对“化妆品”的理解也还仅限于抗皴裂、保湿等最基本需求。制造化妆品所涉及的原料也很有限,不过十几种(比如1980年家喻户晓的某品牌润肤霜,其全成分为水、矿物油、甘油、硬脂醇、鲸蜡醇、甘油硬脂酸酯、香精、尼泊金酯类)。在那时,化妆品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产业,制造化妆品所使用的原料几乎都来自于食品、医药、纺织、石化等其他行业。


  随着消费者期望值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天,我们已经可以很顺利地得到天然提纯物质、合成化合物和生物产物等各种各样的化妆品原料。化妆品行业早已不单纯依赖其他行业提供的一般原料,而是靠自己的力量来积极地设计开发具有新功能和适合皮肤生理的原料。


  化妆品原料的种类和数量增长迅速,在这种大背景下,放眼全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大多实行化妆品原料的“黑名单制”管理,即:除法律法规明令禁止使用的“黑名单原料”以外,其他原料均可在一般性化妆品中使用。例如,化妆品制造强国日本,2001年实施了化妆品管理制度改革,在突出“企业对安全性、风险性负责”的前提下,企业可以自主使用全新的化妆品原料和成分。相比之下,中国目前施行的化妆品原料的“申报”管理制度是比较严格的。《已使用化妆品原料名称目录(2015版)》中收录了8783种可以使用的化妆品成分原料。随着《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及配套法规的逐步落地,“8783”的束缚即将被打破,化妆品公司和化妆品原料制造商都在跃跃欲试,希望在“新政”下将自己多年的经验积累和技术积累转化成现实的产品,进而占领市场先机。今后化妆品中使用的原料数量必将越来越多,种类也会越来越丰富。


  化妆品原料的大发展,给化妆品制造企业提出了在原料评价、原料管理方面更高的要求。


  化妆品原料的分类


  如前所述,化妆品原料无论从种类上还是数量上都将会越来越多,大势不可逆转,这给化妆品制造企业带来不小压力。要想有效地评价和管理原料,首先要将成千上万种原料进行合理地分类。


  化妆品是由各种原料经过合理调配加工而成的复配混合物。化妆品的原料种类繁多,性能各异。根据化妆品的原料性能和用途,大体上可分为基质原料和辅助原料两大类。前者是化妆品的主体原料,在化妆品配方中占有较大比例,是化妆品中起到主要功能作用的物质。后者则是对化妆品的成型、稳定及其他特性起作用,或赋予化妆品色、香等特性,这些物质在化妆品配方中用量不大,但却极其重要。


  化妆品原料的分类在国际上从来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家都按照各自的理解和视角自行分类。比较常见的分类方法如下。


  (1)按照原料化学性质分类。例如:碳氢化合物、合成油脂、多元醇、无机粉末等。


  这种分类方法的好处是各类原料的化学性质相似度较高,有利于后期制定统一的检查项目和规格标准。缺点是区分过细,对研究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


  (2)按照原料在配方中所起的作用分类。例如:保湿剂、润肤剂、乳化剂、增黏剂等。


  这种分类方法的好处是简单明了,大多数化妆品配方师愿意使用这种分类方法。缺点是很多原料身兼多种功能而不好归类;其次,各类原料化学性质相似度不高,不利于后期制定统一的检查项目和规格标准。


  (3)按照原料的来源分类。例如:矿物来源、植物来源、动物来源、微生物来源、人工合成原料等。


  表1为1992年日本南山堂出版的《新化妆品学》中提及的化妆品原料分类规则。该分类规则虽然时代相对久远,但简单易懂,对初入行业的研究员来讲是很好的学习资料。


表1 化妆品原料摘录

表1 化妆品原料摘录

  注:表中内容来源于(日)光井武夫主编的《新化妆品学》一书。


  表2为2012年日本化妆品工业联合会编写的《化妆品原料规格作成指导》中提及的化妆品原料分类规则。该规则将化妆品原料细分成27大类,并详细阐明了每一类原料的本质属性、定性检验、特征规格、不纯物质等关键信息。这也是资生堂对原料评价及规格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


表2 化妆品原料分类规则

表2 化妆品原料分类规则

  注:表中内容来源于《化妆品原料规格作成指导》(第二版)/日本化妆品工业联合会。


  化妆品原料的评价


  化妆品原料并不像普通商品一样,参考使用说明书即可买卖和使用。每种原料背后都暗含着质量规格、生产工艺、不纯物质、安全性等各种各样需要确认的环节。因此,对化妆品原料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资生堂公司在百年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原料评价经验。面对一款新原料(或者一款新厂家生产的原料),资生堂首先要求原料制造商提供以下资料。


  (1)原料规格书(Specification);


  (2)试验成绩书(CertificateofAnalysis);


  (3)试验方法(AnalysisMethod);


  (4)安全性数据(MaterialSafetyDataSheet);


  (5)原料情报确认书(RawMaterialInformationForms)。


  其中“原料情报确认书”是资生堂社内自行编写的需要制造商确认并签章的备案资料,包括原料定义、一般性背景信息、成分和监管标识、全球各地域合规状况、VOC信息、原产地信息、生产工艺、不纯物质信息、人身安全相关信息等方方面面的信息。


  以上资料收集步骤是资生堂引入某款新原料的第一步和前提条件。接下来,我们会根据原料的自身属性,通过资料评审、制造现场实地监察、社内品质保证试验、第三方外部委托试验等,在原料合规性、风险性、应用层面、供应链几个维度上对新原料展开评价工作(见表3)。

  

表3 资生堂的新原料评价体系

表3 资生堂的新原料评价体系


  化妆品原料的管理


  资生堂自主建立了社内“化妆品原料库”。截至目前,已登录资生堂系统的原料数超过10000种,活跃使用的原料有数千种。这是资生堂产品丰富、持续创新、不断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原料管理方面,资生堂有以下几点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


  1.原料规格的“内侧设定”


  众所周知,无论是国家标准、各地域的法律法规,还是原料公司自行设定的原料质量规格,都是为生产出合格产品而制定的“最低标准”。资生堂向来追求品牌美誉度,追求高品质,自然不会满足于这样的“最低标准”。例如,某款常用增黏剂的黏度规格(SPEC记载)范围是1500mPa·s~40000mPa·s,资生堂通过与原料厂家协商,最终确定将黏度规格(入库检验规格)设定为4000mPa·s~8000mPa·s。


  原料规格的“内侧设定”是资生堂的惯常做法,是保证生产出高品质产品、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率、避免被他人模仿的重要措施。


  2.确定原料的“本质规格”


  我们将最能体现原料品质的规格项目定义为原料的“本质规格”。在设定“本质规格”时,我们应当重点考虑该规格项目是否能够体现原料的自身属性、是否能够体现生产工艺水平、是否对化妆品成品产生直接影响等。


  确定原料的“本质规格”有以下两个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当我们拿到一份原料品质规格书时,应该有能力确认在众多的规格项目中,哪些是和品质密切相关、必不可少的“关键项目”;哪些是对品质影响不大,可以放在次重要位置的项目。这种抓住主要矛盾的做法,可以大大提高我们对原料评价和管理的工作效率。


  其次,为了保障原料的稳定供给,大多数化妆品制造企业都选择了不止一家原料制造商。当我们选择不同的原料制造商时,我们会发现,几乎没有两家原料制造商的SPEC是完全一样的。那么原料的“同等化管理”怎么进行呢?


  比较好的做法就是提炼出原料的“本质规格”。两家原料制造商的“本质规格”项目必须完全一致,次重要的项目可以有一定的协商空间。


  3.重点关注和开发“可持续发展”原料


  “可持续发展”是资生堂企业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化妆品原料而言,资生堂一直在投入大量精力寻找和开发具有“可持续发展”特征的新原料,比如可持续棕榈油圆桌(RSPO)认证原料、塑料微颗粒替代原料、环状硅油替代原料等。这不仅仅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需要,更是企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表4为在对化妆品原料合理分类的基础上、对各类原料的规格设定及管理经验,仅供参考。


表4 各类原料的规格设定及管理

表4 各类原料的规格设定及管理

  注:*重要规格项目:与该原料的品质(组成、工艺、不纯物质等)密切相关。

       **留意项目:与该原料的保存条件、新鲜程度密切相关。


  《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已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与欧洲、美国、日本等其他国家一样,今后中国的化妆品生产企业在肩负“企业主体责任”的前提下,会获得更多的自主发挥空间。这必将刺激化妆品生产企业加大投入,在持续创新、差异化等方面做得越来越好,研发水平也会更上一个台阶。另一方面,从近些年的中国国际化妆品个人及家庭护理用品原料展览会(PCHi)、亚洲化妆品原料展(In-cosmetics)等国际重要化妆品原料展览会来看,国内外原料厂家也愿意大量投入研发成本,出现(或升级)了很多先进的生产技术。例如:脂质体包裹技术、表面处理技术、嵌段修饰技术等,随之而来涌现出了大量的复杂复合原料。这些复杂复合原料已经构成了具有独立功能的“小处方”,我们用对待“单一成分”原料的传统视角来管理这类新型原料,显然也会不合时宜。今后,如果我们评价某款粉体原料,只确认原料的国际命名化妆品原料(INCI)名称、粒径大小、比容积等传统信息和指标恐怕远远不够,而需要和原料制造商敲定加工工艺、粒径分布、粒子的微观形状、疏水性(亲水性)等更为重要的信息。


  化妆品原料的评价手段和管理方式要跟得上新原料发展的步伐,让我们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资生堂(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庞雪)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