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巡礼”走基层|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药监

  • 2021-04-13 15:03
  • 作者:贺一辰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中国食品药品网讯(记者贺一辰) “这批样品的检测数据还需进一步验证!”


  “做一下人员比对和仪器比对吧,这样更为稳妥!”


  4月7日,在陕西省延安市药品检验所(以下简称延安市药检所)中药室,3位工作人员正在讨论分析一批陕西省药品监督抽检样品的含量测定数据。


图为延安药品检验所工作人员在对中成药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贺一辰 摄)

图为延安药品检验所工作人员在对中成药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贺一辰 摄)


  “检测数据直接关系样品质量是否合格。工作人员之所以这么谨慎,是因为既不能让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也不能让企业受委屈。”延安市药检所所长刘增平笑着对记者说。


  延安市药检所是一家地级市药检所,虽然地处陕西,但该所42名干部职工中,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7人,研究生学历3人,大学本科学历20人。他们为延安当地公众用药安全提供着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虽然经历了几次机构改革,但延安药监人一直秉承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延安市市场监管局(药监分局)副局长薛永平这样对记者说。


  说到延安,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红色圣地”。1937年1月13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进驻延安。从此,延安成为中共中央的所在地,陕甘宁边区首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指挥中心和战略总后方,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点。也就是在这里,形成了影响千万共产党人的延安精神。而这种精神也滋养、激励着一代代延安药监人。


  2001年7月19日,原延安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那时候只是宣布了一个班子、挂了一个牌子、发了一枚章子、搭了一个架子,连个固定的办公场所都没有。”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任原延安市药监局党组书记、局长的史俊琴不无感慨。而当时延安的药品市场秩序亟待规范,“黑牌子、低房子、木匣子”是很多无证药品销售点的真实写照。


  “那种艰难时刻,我们唯有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据史俊琴介绍,没有办公场所,靠租;办公人员不足,靠借;缺乏办公经费,靠脸,软磨硬泡也要维持运转正常。与此同时,延安药监人大力整治药品市场乱象,得到了当地百姓认可。延安市药品监管部门先后获得“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等50多项集体荣誉。


  20年,弹指一挥间,却满目春风劲。“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做好药监工作的精神谱系,传承好发扬好延安精神更是我们这代药监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薛永平说。


  据悉,全市药品监管按照“四个最严”要求,以“药品放心工程”为牵引,紧紧围绕三个经济建设和追赶超越大局,党政同责得到有效落实,市、县药品安全委员会积极筹建,药品企业主体责任有效落实,“一企一档”建设实现全覆盖,药品“智慧监管”探索取得阶段性成效,职业化检查员队伍更趋专业化,药品经营管理更加规范,执业药师的“挂证”行为、特殊药品流弊问题基本杜绝,化学药和中成药质量稳定,中药饮片抽检合格率逐年提升,全市药品质量持续向好,多年来未发生药品安全事件,有效保障了全市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不仅如此,延安市药监部门每年都要组织干部职工,特别是新入职的年轻人到延安革命遗址、延安革命纪念馆等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深化延安精神的脉络传承,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干好本职工作,筑牢老百姓药品安全屏障。据统计,建局以来,延安市药监部门先后组织了130余次专题党日活动,邀请革命前辈、党校教授、革命遗孀等为系统内干部职工进行巡回报告,千余人受到革命精神洗礼。每年在宝塔山举行积极分子入党仪式,强化新党员革命斗争意识和身份认同感。每逢“七一”,延安市局都要以演讲比赛、党史知识竞赛等不同方式,强化系统人员党的意识、宗旨意识和人民意识,把责任化为奉献,把使命化为担当,把干事创业作为干部的基本职责。


  “当前,党史学习教育是个有利契机,我们将坚持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药监,以群众对安全用药的期盼为目标,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监管理念,勇挑重担、迎难而上、苦干实干,服务药品安全治理新格局的建立,保障好群众的用药安全。”薛永平的语气自信而坚定。


(责任编辑:宋佳薇)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