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特色植物化妆品开发的思考

  • 2021-10-11 08:48
  • 作者:车飙 杨凯业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随着《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和实施,“鼓励和支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我国传统优势项目和特色植物资源研究开发化妆品”的政策导向为国内化妆品开发指明了全新的科研方向。近年来,中国特色植物化妆品在市场上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消费者对中国特色植物化妆品的需求从过去的“概念性添加”迅速转变为“功效性添加”,这推动了国内化妆品企业在中国特色植物领域的研发上进一步加大力度。


  开发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中国特色植物化妆品,首先要洞察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产品“功效宣称”与消费者的真实“护肤需求”往往存在差异,对消费者皮肤状态进行判断,并开发与之匹配的中国特色植物化妆品,是研发过程的首要工作。笔者将从自身的研发经验出发,浅谈中国特色植物资源的开发思路,为化妆品企业提供研发建议。


  引入前沿手段 开发特色成分


  《条例》在加强对化妆品原料管理的同时,降低了新原料的准入门槛,这必然会再一次促进化妆品行业对中国特色植物资源的挖掘。如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我国传统优势项目和特色植物资源,研究出功效显著的植物成分,将会成为考验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开发过程中,企业可以借鉴东方智慧中有关植物应用的经验,从古方、药典出发,挖掘具有应用潜力的植物资源,并结合西方科技,进一步整合现有法规、科研成果,进行充分调研,并通过体外实验、人体测试、产业化评估等层层筛选,科学地挖掘出符合消费者功效需求并具有产业化价值的中国特色植物成分。


  区别于行业过去的“先产业后研究”模式,运用目前国内外前沿的生物和化学研究手段,可以为企业在植物成分的研究中提供极大的助力。如在早期的功效筛选中,企业可以使用网络药理学的开发思路,通过药理数据库与计算机模拟的结合,从整体角度去了解单一植物成分对皮肤相关靶点及通路的影响,为开发工作指明功效研究方向,确保最终原料的有效性。同时,企业还可以使用生物蛋白芯片等高通量筛选手段,实现单次筛选实验中对数十种功效靶点进行研究,效率是传统细胞实验筛选的数十倍,在快节奏的化妆品开发竞争中,为企业赢得先机。


  目前,消费者在护肤品的选择上,对于成分功效的“可视化”需求愈发明显,如何将中国特色植物成分及产品的功效进行可视化呈现,提升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同样是对企业创新能力的一项挑战。除了传统的细胞实验、动物实验结果以外,企业还可以使用电镜、拉曼光谱等可视化表征手段,将小分子多糖的吸收、胶原蛋白的生成等生理过程,完整直观地展现在消费者面前,为功效宣称提供充分依据的同时,也让消费者更加了解成分和产品功效。


  深挖功效依据 说得清道得明


  《条例》中首次提出化妆品注册人及备案人概念,明确提出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对化妆品的功效宣称负责的要求。这一方面会推动化妆品行业整体扭转过往“重宣称轻研发”的做法,对成分和产品宣称提供科学依据的支撑,让行业实现从“概念性添加”到“功效性添加”的转变;另一方面,也会激励国内化妆品企业以及第三方检验机构在研发领域投入更多资源,提升中国化妆品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进一步缩小中国企业与国际品牌的技术差距。


  功效宣称的科学依据支撑,重点在于实现功效“说得清、道得明”。在产品宣称同质化严重的当下,除了使用目前业内成熟的保湿、美白等简单的验证模型以外,企业根据自身产品宣称需求,开发配套的功效验证模型,已经势在必行。


  如近年来大火的“皮肤微生态”概念,过去部分具有“平衡皮肤微生态”功效宣称的产品及原料,功效依据仍简单地停留在验证其是否会对单一微生物的活性造成影响,而忽略了皮肤微生态其实是成千上万种微生物组成的微型生态系统,未能对该功效宣称提供科学的依据。在未来的研发工作中,得益于科研界基因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化妆品企业可以引入微生物基因组学等研究手段,从微生物基因组变化的宏观角度,观察使用产品或成分前后,皮肤整体微生物群落比例的变化,并直观地了解“皮肤微生态”这一微型生态系统如何影响消费者的皮肤状态,让功效实现真正的“说得清、道得明”。


  在前文提到的生物蛋白芯片,同样是实现科学功效验证的利器之一。从整体医学的角度来看,皮肤状态的调控,实际上是多靶点和通路参与的复杂网络,而单个靶点的调控,往往会破坏整体网络平衡,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常见的美白产品导致干燥、过敏的问题,就是单一调控黑色素靶点所带来的不适反应之一。通过建立包含色素调控靶点、保湿相关靶点、过敏相关靶点的生物蛋白芯片,能在科学验证美白功效的同时,帮助企业了解产品或成分是否有可能存在其他不适反应,并进一步优化中国特色植物成分的功效,如此持续地将前沿生物和化学研究手段引入化妆品的功效研究中,让不断推陈出新的化妆品市场实现功效依据的科学化、透明化。


  严控成分安全 建立立足之本


  基于《条例》对于化妆品安全性的新要求,企业对化妆品安全性的严格管控已成必然趋势,在把中国特色植物资源推广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过程中,应把确保植物成分以及化妆品的安全性,作为中国特色植物资源开发以及产业应用的立足之本。


  在对安全性的管控工作中,企业自身建立严格的植物成分风险物质管理流程、识别手段以及评估标准,对于确保功效成分安全性至关重要。在对植物安全性的研究中可以发现,风险物质主要分为两类,一方面是来源于植物本身的风险物质,包括生物碱、银杏酸等天然形成的有毒物质,另一方面是来源于植物应用过程的风险物质,如种植中吸收的农残和重金属,提取中携带的有机溶剂等,对于同一品种植物,根据提取部位、采摘季节不同,所引入的风险物质也具有差异性,这要求企业在功效成分研发过程中,对种类多样的风险物质建立完善的识别手段,除了常规的动物、替代毒理实验方法以外,还需针对敏感肌肤等特殊人群进行风险评估,而且也要在安全性研究中积极应用前沿科学手段,如使用拉曼光谱对风险成分在皮肤中的渗透性进行评估,达到“知己知彼”,才能对安全性进行严格把控。


  在《条例》对“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我国传统优势项目和特色植物资源研究开发化妆品”的支持与鼓励下,中国特色植物产品市场广阔,对化妆品企业研发能力的挑战也是空前的。以西学中用的思路,从靶向性、功效性、科学性、安全性四个维度,提升中国特色植物化妆品的优势和价值,将是行业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作者单位: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谯英固)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