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一致性评价,培育仿制药高质量发展沃土

  • 2021-10-25 14:56
  • 作者:刘思慧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10月14日,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导、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药品监管科学大会(2021)国际仿制药分论坛”在京举办。会上,来自药品监管部门、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制药企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仿制药相关政策法规、申报审评常见问题、仿制药研发经验分享和案例分析、仿制药发展与国际化战略等议题,同线上线下的与会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目前,仿制药是我国医药市场的主体,2020年在国内药品市场上仿制药占比达63%。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统计,2019年中国仿制药市场规模为9707亿元,2020年受疫情影响跌到8087亿元,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和经济逐步恢复,预计今年仿制药市场规模将回升至8757亿元。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越来越多重磅创新药专利到期以及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的推行,未来我国仿制药市场还会持续增长。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进展


  仿制药的发展对提升制药行业整体水平、提高药品可及性、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明确规定评价对象和时限、参比制剂遴选原则、评价方法的选择等,标志着我国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全面开展。


  “随着中国仿制药不断发展,一致性评价工作理念也在不断深化、发展,比如建立生物等效性试验备案、实施生物等效性试验豁免、支持药品集采、发布参比制剂、启动注射剂评价等。”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管理司化学药品处处长徐晓强说道,“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5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国家药监局关于开展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的公告》,注射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正式启动,未来也将是一致性评价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徐晓强介绍,截至2021年8月31日,累计已有630个品种通过或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其中口服固体制剂417个,注射剂156个,其他剂型57个;280个通过化药新注册分类批准,350个通过一致性评价申请批准。另外,《新批准上市以及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化学药品目录集》共纳入药品3471个,其中创新药21个,按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批准的仿制药1119个,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药品1488个,进口原研药品697个,其他药品146个。可以看出,过评的仿制药加上按照新分类通过的仿制药共2607个,占整个目录集的75%。


  徐晓强表示,为推动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监管部门将继续完善药品审评审批机制,全力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坚持标准不降低,进一步完善相关评价要求和指导原则,加强上市后监督管理,保障过评药品质量。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化药药学二部石靖对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解析。她指出,“仿制药审评的基本原则是以参比制剂为标杆,首先要保证体外药学方面的质量对比研究的结果一致,在此基础上,基于产品的特点和风险,再考虑是否需要开展必要的临床研究。”近年来,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质量总体提升,但也存在申报资料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尤其是在杂质研究和控制方面。石靖就目前仿制药研究中常见的技术问题,如生产工艺信息表的起草和核定、仿制药杂质研究和控制,结合审评实际给企业提出了一些建议。她同时提出,应关注产品上市后工艺和质量的管理以及质量提升,以达到仿制药在全生命周期中质量的一致性。


  持续推动仿制药高质量发展


  自2018年12月开始,国家先后开展了五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共218种药品纳入集采,价格平均降幅超过50%。“降价”已经成为国家“团购”药品的关键词。


  那么,低价格中选的仿制药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到底如何?这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学部主任张兰所作的题为“国家带量采购中标药品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的真实世界研究”的主题报告给出了答案。


  张兰介绍,为进一步验证集采中选仿制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国家医保局通过组织北京市20家大型三甲医院,联合开展了集采中选仿制药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真实世界研究。这项研究历时两年,覆盖大型三甲医院、专科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的11万余个病例。研究药品涉及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神经精神疾病治疗药物、慢性乙肝治疗药物、抗肿瘤药物、注射剂五大类。根据真实世界研究结果,首轮4+7集采14个有代表性的集采品种在临床效果和使用以及不良反应上与原研药无显著差异,说明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与原研药在临床上具有等效性。她还指出,这次研究初步建立了集采药品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评价模式,未来还将进一步完善指标和评价体系,继续扩大集采中选仿制药疗效和安全性评价至更多品种、更广泛地区、更长期用药,保障公众享受质优价宜的药品。


  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不仅大幅度提高了我国仿制药的质量,也有力促进了国内制药企业的实力水平,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积极拓展海外渠道,走向国际市场。“目前我国已有400多家本土企业在制剂国际化领域布局,但多集中于新兴市场。”华海药业首席科学家兼制剂研究院院长郭晓迪介绍,对于国际主流市场,有30多家企业的仿制药在美国获批上市;10多家企业的仿制药在欧盟上市;在日本市场,目前仅有齐鲁制药和恒瑞医药的3个品种,均为注射剂。郭晓迪表示,开发国际仿制药市场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开发周期长、投入大、要求高、风险高;二是竞争趋势非常复杂,是行业资源和企业整体实力的竞争。仿制药国际化应该在六个方面和国际标准接轨,包括研发工作质量、生产质量管理的文件体系(软件)、质量控制、公用工程设备设施、人员素质和培训、生产质量管理体系。他认为,对于药物来说质量是第一位,其次要注重创新,避免创新药和仿制药同质化,比如可以在高端制剂上挑战专利,从首仿到创新。另外,要积极寻找战略伙伴、合作共赢。


  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是我国医药产业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对我国医药产业整体升级具有重大意义。作为仿制药大国,如何促进我国仿制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医药行业和相关部门应该研究的课题。抓住时代机遇,加强战略规划,加速仿制药高质量发展,是提升我国制药企业整体水平,推进我国现代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责任编辑:宋佳薇)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