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议国是|李燕代表:建立健全研究型医生培养机制
中国食品药品网讯 近年来,我国创新药研发增长态势喜人,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数量逐年增长。然而,高水平临床研究医生紧缺制约了创新药物研发进展。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建议,建立健全研究型医生培养机制。
在鼓励新药创制政策影响下,我国医药企业研发热情高涨。根据国家药监局发布的《2021年度药品审评报告》,2021年创新药注册受理量、审结量创近五年新高。在创新药受理方面,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1821件(953个品种),同比增长79.23%。
研究型医生是创新药物从实验室走向临床的关键,是推动创新药研发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但国内高水平临床研究医生紧缺,能够承担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者更是少之又少。李燕代表指出,这主要与现有的医院培养、医院绩效考核等机制密切相关。
李燕代表建议,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研究型医生培养体系建设,完善人才激励评价制度、职级晋升制度、职级薪资制度、科研管理制度,创造宽松的研究型医生发展环境,让研究型医生在医疗卫生体系中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尊重。
目前,大部分研究型医院的年度考核均有一定的住院天数、病房周转率、手术比例等要求。该要求更适合于社会服务型医院,但对某些特种疾病、病患人群并不适用。李燕代表认为,真正培养研究型医生,需要转变医院管理理念,划分研究型医院和临床型医院主要职责,保障研究型医院的研究任务,建立合理的研究型医院管理、培训、考评机制。
李燕代表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研究型医生没有学习过专门的临床研究课程,缺乏专业化、系统化教育。她呼吁,拓宽研究型医生培养渠道,加快研究型医生队伍建设,一方面要不断加大优秀研究型医生的引进力度,吸引国内外从事临床研究工作的人员加入;另一方面要完善医学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为研究型医生队伍持续输入新的血液。
此外,李燕代表还建议,加快推进研究型病房建设,让研究型医生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天地。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并加大研究型病房建设,指导医疗机构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的研究型病房,并建立健全支撑保障体系,全面提升临床研究对医药健康协同创新的支持作用。(郭婷 落楠)
(责任编辑:张可欣)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每周医药看点(5.31—6.6)
中国食品药品网讯国家药监局发布《已上市药品说明书增加儿童用药信息工作程序(试行)》;科技部发布《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甲硝唑氯己定洗剂(浓)由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5月3... 2023-06-08 09:56冒烟指数Top10之医疗器械企业(2023年第六期)发布
近日,中国健康传媒集团舆情监测中心发布冒烟指数Top10之医疗器械企业(2023年第六期),公开风险指数排名前十的企业。 2023-06-08 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