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精准扶贫让高原特色食品大步走出草原

作者: 杜然浩    来源: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医药报 2018-09-25

图为执法人员在牦牛肉制品生产企业检查。赵国刚 摄


  四川省红原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平均海拔3600米,拥有天然草场近1200万亩,素有“中国牦牛之乡”美誉。牦牛是红原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自2015年被四川省委确定为定点帮扶红原县的牵头单位以来,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通过技术指导、政策扶持、课题攻关等方式,全力助推牦牛肉、奶粉和酸奶等藏区高原特色食品走上规范化和产业化发展之路。”四川省食药监局派驻中共红原县委脱贫攻坚专职副书记熊华明近日表示。


  技术指导  牦牛肉真空“出行”


  四川红原遛遛牛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牦牛肉精加工生产企业,2016年8月引进10多台真空包装设备,准备大展拳脚发展新产品时,却发现产品真空包装袋始终密封不好。这让公司负责人很是头疼。


  “当时我们准备向市场推出手撕牦牛肉这个产品,但真空包装始终密封不了,弄不清究竟是什么原因,特别着急。”公司总经理郭荣东回忆道,“密封不了,食品质量就会出问题,产品就没办法生产销售。”


  对于食品生产企业而言,这意味着发展停滞,甚至是生死考验。当年9月,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四川省食药监局副局长杨俊多次带队,组织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等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深入企业进行技术指导,最终找到了问题症结:在高原地区大气压力比较低的情况下,企业使用的真空包装设备功率太小,导致产品包装无法达到真空状态。


  “当时省食药监局组织专家来了3次,找到问题原因后,又帮助我们协调厂商购买适合高原地区功率的设备,还教会我们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郭荣东很是感激。


  事实上,像这样的技术指导对四川省食药监管部门而言不是个例。


  今年5月,红原县政府与北京凤凰航空实业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红原县高原有机畜牧产品、农产品正式入驻国航员工之家。红原遛遛牛食品公司将主要供应牦牛肉酱产品。据估算,该公司每天要向航空公司供货2.5万袋,约375千克,而企业的牦牛肉酱生产线每天产量可达4000千克。


  对于郭荣东而言,这是一个幸福的烦恼——如何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消化产能,并实现衍生发展?


  7月25日,四川省食药监局举行“食品药品行业红原行”活动,邀请西华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高校的多位食品行业专家到红原进行技术指导。在座谈会上,专家们提出牦牛肉酱口味多元化、产品形态多元化以及产品生产标准化等诸多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郭荣东认为,四川省食药监局的大力帮扶以及专家的技术指导,使得公司焕发出新活力。目前,该公司的牦牛肉产品已远销全国各地。


  课题攻关  “红原奶粉”技术突破


  “红原奶粉”是四川的金字招牌,但产品质量不稳定,产业化程度不高,所以前几年的发展相对滞后。很显然,让“红原奶粉”走得更远,品质是关键。


  “几年前,我们最大的难题就是奶粉苯甲酸含量过高。花了很多精力,都没能解决。”红原牦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首席质量官曲崧说。2016年初,四川省食药监局成立了“红原奶粉”课题组,并安排15万元课题经费,依托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和省轻工业研究院的技术力量,抽取乳头奶、成品奶粉样品120多个批次进行比对试验。同时,邀请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食品发酵研究院的专家到红原现场分析评估,专门研究解决牦牛乳粉的技术提升和满足大众口味问题。


  “我们先后多次到红原抽取草、牦牛奶、生产过程中的样品进行研究,发现牦牛乳中的苯甲酸含量过高与奶源质量防控情况有一定关系。”四川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主管药师黄泽玮说,牦牛奶的采集收购大多还是采用传统的手法,在挤奶、运输等环节上,奶源品质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在四川省食药监局、红原县政府的协调下,红原县安排近2000万元的专项资金,逐步将挤奶、运奶桶全部换装为不锈钢桶,并利用移动式产奶平台第一时间对奶源采取检测、过滤、降温等措施。经过长期技术攻关,红原奶粉终于获得重大技术突破,将牦牛乳中的苯甲酸含量降至最低,大大提升了产品品质。


  据介绍,目前红原牦牛奶粉已获得我国以及欧盟、美国等多个有机产品认证,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当地企业已在北京、广州等地建立了销售网络,部分产品还远销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提前介入  牦牛酸奶厂如期投产


  除牦牛肉与牦牛奶粉外,牦牛酸奶也是红原一大特色品牌。但几年前,许多牦牛酸奶却是无生产厂名、无生产厂址、无生产卫生许可的“三无”产品。


  “以前牦牛酸奶加工工艺简单,保质期短,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价格低廉,销售量有限。”红原县更攀农牧民专业合作总社社长八宝说,“每年红原牦牛酸奶产量很大,但牧民们卖得提心吊胆,收益并不多。”


  红原牦牛酸奶质量提档升级势在必行。


  2016年8月,在四川省食药监局及当地有关部门的协调下,红原县44个合作社抱团成立以奶类制品和肉类产品生产加工为主的更攀农牧民专业合作总社。其中,牦牛酸奶厂的建立对于红原牦牛酸奶的发展意义重大。


  建厂之初,四川省食药监局多次组织专家到红原进行调研论证,对规划中的酸奶企业建设用地、厂址周边环境影响等开展评估,并提出厂区建设的具体要求,推动酸奶企业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


  “今年,阿坝州食品药品监管局还提前介入帮助指导更攀农牧民专业合作总社做好前期工作,在试生产后第一时间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同时,还加强了对合作社食品安全、标准与品质方面的技术指导,助推牦牛酸奶质量提升。”熊华明说。


  据了解,今年9月份,包括酸奶厂在内的联合总社将正式投入生产经营。投产后,酸奶厂每年可生产酸奶400吨,销售额至少可达400万元。“现在合作总社的牦牛酸奶有了合法身份,附加值提高了,牧民群众也从中获得了更多收益。”八宝说。


(责任编辑:齐桂榕)

联系我们 更多

  • 健康中国头条微信
  • 中国医药报微信

电话:010-83025740
010-83025786

邮箱:wzh@health-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