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食药网首页 >

变革不断 初心未改

作者: 许恒    来源: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医药报 2018-10-11

  这是一张我收藏了15年,纸面已经泛黄的《中国医药报》。2003年9月13日,《中国医药报》头版头条刊发了我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后采写的第一篇报道——《靖西:哪怕山高路远,农民买药不再愁》。从这篇报道算起,15年来,我在《中国医药报》共刊发头版头条稿件46篇,其中有22篇反映了广西加强农村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做法和成效。我很庆幸,不仅见证并参与了15年来广西农村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探索与实践,而且用文章记录下这些变革,以及食药监人守护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不变的初心。


  2006年1月5日,《大学生“村官”成为农村监管主力军》一文报道了百色市平果县196名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开展食品药品协管和信息报告工作,成为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主力军的情况。编辑对该文配发的编后指出:将年富力强、文化素质较高而且物质待遇有保障的大学生“村官”发展成为食品药品协管员、信息员,使平果县的协管员、信息员队伍发挥出了真正的效力。实践证明,要想使农村食品药品协管队伍不流于形式,就要在整合监管资源上做文章、想办法。


  2008年12月4日,《为农民兄弟撑起健康保护伞》一文报道了广西大力提升农村食品药品安全水平的事迹。文章指出,在广西一些交通不便的山区,农民“用药难、用药贵”的问题较为严重。为此,广西大力开展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当年,广西全区农村零售药店发展至5700多家,边远乡村设立了2707个药品专柜和898个药品配送站,县、乡、村供应网络覆盖率分别达到100%、100%、98.52%。除药品品种增加33%外,价格也平均下降约15%,一些品种降价甚至超过30%,实现了城乡药品“同质同价”,广大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编辑配发的编者按对广西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2010年8月19日,《广西构筑少数民族和边境地区食品药品安全屏障》一文报道了广西紧密结合少数民族和边境地区特点和实际,推行一系列保障少数民族和边境地区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新举措。由于广西各少数民族自治县、边境县大多位于大石山区、高寒山区和边远地区,独特的地理、历史、文化、习俗等因素,使地方经济发展相对缓慢,食品药品产业较为落后,加上一些不良的饮食用药陋习,更增加了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针对这一现状,广西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稳定工作政策,适应少数民族和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积极引导少数民族和边境地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因地制宜开展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有效提高了少数民族和边境地区食品药品安全水平。


  2018年1月16日,《广西“智慧食安”给力“双安双创”》一文报道了广西各地坚持以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县为契机,推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方式创新。通过建立农产品电子追溯系统、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形成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实时监管的城乡食品监管信息系统,构建“严管”加“巧管”的监管新局面。


  从这些报道中,人们可以看到15年来广西农村食品药品监管发生的“六大变化”,即监管重心从城市向农村转变,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障民生的社会效应;监管目标从数量向质量转变,更加注重质量安全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监管力量从自身系统向社会共治转变,更加注重提高公共行政管理、服务的效能和水平;监管内容从单纯监管向公共行政服务转变,更加注重行政执法的公平与正义,促进科学监管;监管手段从传统方式向数字化信息化转变,更加注重服务方便群众,降低行政成本;监管方式从“亡羊补牢”向“未雨绸缪”转变,更加注重事前预防。


  15年来,食品药品监管尽管方式、手段不断变革,但始终不变的是广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为民监管的初心、改革创新的匠心、奋发进取的雄心。15年来,广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始终牢记守护公众健康的使命担当,努力准确把握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和规律,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忠实履职,埋头苦干,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管理处(新闻宣传处)副处长  许恒


(责任编辑:王依依)

联系我们 更多

  • 健康中国头条微信
  • 中国医药报微信

电话:010-83025740
010-83025786

邮箱:wzh@health-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