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食药网首页 > 食品> 要闻>

食品行业如何做科普才有效?国内外专家这样说

作者: 胡可璐    来源: 新华网 2019-06-24

  近日,“社会共治与资源共享”食品安全科普工作研讨会在北京举办。来自食品科技界、产业界的百余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围绕此次研讨会的主题——“社会共治与资源共享”展开了深入探讨,对如何更好地开展食品安全公众科普出谋划策。

  

  创新工作形式 下沉工作重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司副司长梁钢在活动致辞中表示,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近年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和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了一些探索。

  

  一是主动公布监督抽检信息。每周向社会公布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对不合格食品信息进行专业解读和说明,并给公众以风险提示。2018年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53期抽检信息,地方监管部门主动发布了2400期抽检信息。

  

  二是充分发挥行业学/协会作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定期召集食品行业学/协会通报食品安全信息,会商食品安全形势,研究食品安全问题及对策,特别是会同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组织权威专家,针对食品安全热点和风险点,编写并向社会发布食品安全消费提示与风险解析。

  

  三是扩展风险预警交流新渠道。在巩固与传统媒体合作的基础上,积极借助新媒体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在中国政府网等权威媒体平台设置专栏,利用网站、微信、微博、公众号等多种载体,传播食品安全信息,开发了“食安查”风险预警交流信息服务平台、头条号、公众号,扩大食品安全信息的受众面,提高可及性。目前,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推出的这款食品抽检结果查询软件“食安查”,已完成与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客户端总局网站的对接,累计访问量已超过2000万人次。

  

  四是全力促进食品安全信息资源共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会定时或不定时地向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通报、监督、抽检发现的不合格使用农产品、进口食品和粮食加工品等信息,形成监管合力。同时,编写食品安全抽检信息专报,向食品部门和地方监管部门通报,加大食品安全信息资源共享力度。

  

  梁钢表示,我国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和资源共享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食品安全信息的触及层次还不够深,参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力量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动;二是食品安全信息资源标准不够统一,数据资源的共享和融合还存在难度。通过食品安全预警与风险交流,要让监管部门、生产经营企业、行业学/协会、专家学者和消费者之间,增强理解和信任,缩小各方信息认知差异,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食育与科普四大关键点——有人、有势、有声、有为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秘书长刘昊宇表示,中国的食品市场处于“两头大、中间小”的S型,从长期关注底部的价格竞争,到适应中产崛起及年轻一代多元化需求的价值竞争,“安全与健康”既是必须关注的主题,更是产业价值的增长点。在历经40年改革开放后,中国食品工业已经进入了安全与健康并行的时期。

  

  “风险交流是短板,食品安全信息的不对称加剧了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渴望。”刘昊宇说,食育与科普有四个关键点。即“有人”——首先是专业的人,以科普的语言表达专业的话;“有势”——将和平时期的科普和危机结合起来;“有声”——要有话语权,就要形成科技界的同盟军,媒体要传递科学正能量;“有为”——要将食育、科普工作落到实处,让消费者受益。

  

  食品行业如何做科普才有效?

  

  食品行业的科普,究竟应该怎么做呢?食品行业资深研发人员云无心认为,企业不要把目光局限在自己身上,做科普的目的是促进行业的发展。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做科普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良好的公共关系,即在企业还没有发生危机的时候就应该与公众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展示良好的企业形象。如此一来,一旦出了问题,在与公众进行沟通时容易沟通。云无心提醒,在做科普时,企业在与科普人士、科普媒体、科普平台合作时,应尊重专业性。

  

  云无心总结说,食品行业要怎么去做科普才有效?第一,言必有据。这个依据从哪儿来?一是国家标准,二是权威机构指南,三是高等级学术论文。第二,在解读自身相关研究时一定要克制。如果把一个科研成果进行了夸张解读,行业专家人士则会把你作为一个辟谣靶子,科普效果或适得其反。

  

  日本横浜合味道纪念馆馆长、日本方便食品工业协会食育推进委员会原委员长筒井之隆就日本食育经验进行了分享。筒井之隆谈到,日本食育工作的推进,离不开卫生、农业、教育等多个政府部门的支持。2005年日本政府制定了世界上首个食育基本法。食育基本法制定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国民掌握正确的食品饮食习惯,以促进国民身心健康。在行业方面,企业以开设博物馆的形式向大人传播科普。例如,日清开设了合味道纪念馆。在这个展示馆中,有很多创新空间。很多少年儿童手持探险笔记本,寻找方便面的秘密。还有专门人员用连环画剧的形式介绍方便面。此外,在展馆中,合味道工厂孩子们还可以手工制作拉面。

  

  “食物像一把钥匙,是通向自然、通向内心的一把钥匙。”杭州食话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吴敏认为,通过训练,提升感官敏锐度,拥有选择食物的自主权,从吃得健康到吃得愉悦。吴敏介绍,正向的价值引领,必将为食研科普工作带来新的创新的可能性。在她看来,体验互动和单一灌输是不一样的,能力建设和知识的单向传达也不一样。她希望,选择更加有利于受众接受的方式,一是有趣,二是有效。(新华网 胡可璐)


(责任编辑:郭厚杰)

联系我们 更多

  • 健康中国头条微信
  • 中国医药报微信

电话:010-83025740
010-83025786

邮箱:wzh@health-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