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心、反胃,查查胃食管反流病

  • 作者:中国食品药品网
  • 来源:新京报
  • 2014-09-06 10:24

    天气越来越热,很多人的胃口开始大受影响。上周,读者熊先生来电反映,他今年56岁,现在烧心、反胃现象颇为严重,被诊断为浅表性慢性胃炎,但治了一两年效果也不好。 
    
    专家表示,近年来,有种常见胃病———胃食管反流病,正慢慢受到人们的重视,症状主要表现为烧心和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等症状。尤其是一些被诊断为胃炎但长期治疗效果不好的病人,更应该考虑是否患上胃食管反流病。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彭丽华说,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过多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和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这种病在西方国家十分常见,近年在中国的发病率也呈增长趋势。 
    
    彭丽华说,胃食管反流病如此高的发病率和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现在中国人的食谱趋向于高脂肪餐,是诱发胃食管反流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患者可能和体形有关,过度肥胖导致腹压太高也会引发胃食管反流。最主要原因还是和生理的解剖结构有关系,比如贲门松弛,这样的人更易出现胃食管反流。 
    
    检查 24小时食管pH监测最有效 
    
    彭丽华说,目前诊断胃食管反流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24小时食管pH监测,然后通过胃镜检查,即可明确黏膜损伤的程度。食管黏膜破损可引发食管炎和食管糜烂。更严重可能出现溃疡,食管狭窄、出血等并发症。还有一些食管外的表现,如有人夜间咳嗽;有人表现为长期的哮喘,一直按支气管哮喘来治疗,效果自然不好;还有一些反流性喉炎,都是典型的食管外症状。 
    
    误区 常被当作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治 
    
    彭丽华表示,目前治疗上存在三个误区:1、胃食管反流长期得不到正确诊断,常被当做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来治疗。特别是非糜烂性反流病,做胃镜是正常的,但反酸、烧心症状是非常重的,这样的病人可能在临床上容易被忽略掉。 
    
    2、初始治疗的时间不够长。有些人吃了一两个星期的药,症状减轻了就停药,停药又复发。这样很不利于治疗。 
    
    3、患者对胃食管反流病的长期性认识不够,在病情出现反复时出现情绪上的波动。其实这是个长期自我管理的过程,对治疗周期要做好心理准备。胃食管反流病一般分三个阶段治疗,即初始治疗、维持治疗和按需治疗。初始治疗一般使用足量的质子泵抑制剂(PPI),疗程约8周。常用药有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维持治疗是巩固疗效、预防复发的重要措施。 
    
    防范 吃饭别过饱,胖人更需注意 
    
    彭丽华表示,在春夏、夏秋换季时,人的胃酸分泌量较大,更易出现胃肠道不适。在生活上做到以下几点: 
    
    不要吃得过饱:每餐饭都吃得过饱,很容易引起胃食管反流。 
    
    少吃刺激性食物:高脂肪餐易诱发反流,建议少吃,且最好在中午吃。咖啡、浓茶都要少饮。 
    
    饭后别立刻上床:饭后不宜马上平躺,因为体位不当也容易出现反流,还会诱发其他一些胃部疾病。另外,单纯性肥胖的病人,因为腹压较高,容易出现胃食管反流。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