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成结核病易感人群

  • 作者:王宇
  • 来源:科技日报
  • 2014-09-06 10:09

    结核病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全球,每年结核病夺取140万人生命。在我国,目前有500万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每年有5万人死于结核病,相当于每10分钟就有1人死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算,我国每年新发病人100万,年递降幅度为3%。在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我国仅次于印度排在第二位。结核病是我国重点防控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结核病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容易经空气中飞沫甚至气溶胶传播。一名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在一年里平均可以传染10至15人。新生儿接种的卡介苗不能预防成人患病。结核病患者主体是青壮年,导致家庭和社会劳动力损失。中学生和大学生也是结核病的易感人群,但往往被忽视。国家疾控中心近期对一起中学肺结核暴发疫情调查结果发现,在一个有77名初中生的班里,竟有37名学生同期患病。学习压力大,营养不足,缺乏运动锻炼,校舍条件差等是学生罹患肺结核的风险因素。 
    
    结核病可防可治。通过我国政府的推动和国际援助,国家免费提供结核病诊断和治疗。我国在1990年至2010年间结核病死亡率降低了80%,患病率降低了一半。结核病治疗需要较长的疗程,一般结核病患者需要坚持每天服药6至8个月,不能间断,绝大多数都能治愈。但是,由于我国80%以上的肺结核病人在农村或是流动人口,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不如城镇居民和非流动人口,病人接受长期规范治疗的依从性差,往往治疗效果不好。 
    
    现有的几种抗结核药物已经使用了半个世纪以上,近年没有新研发的药物可用,如果治疗过程不规范,很容易出现耐药性和耐多药性。据卫生部2007—2008年组织全国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结果估计,我国每年新发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约12万,病例数居世界首位。迄今查出并接受规范治疗的仅数千例。由于多数耐多药患者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和管理,不断排出病菌传染他人,对公众造成了严重的健康威胁。如今,越来越多的初治患者在没有治疗之前就是耐多药状态。 
    
    当前,在结核病防治的实施上,存在着早期发现和治疗管理两个薄弱、困难环节。首先,由于结核病发病隐匿和检测技术方法的局限,诊断发现病人主要依赖患者有了症状到医院就诊的被动发现方式。虽然通过体检拍X光片可以主动发现肺结核,但患者主体人群很少体检。这就需要研究如何确定高风险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主动发现工作。目前仍在广泛使用的痰涂片染色、显微镜检查的方法使用了130多年,检出率低。而对发现耐多药结核,由于新型检测技术设备和检测成本高,目前还不普及,总体发现率低。其次,对于已经确诊的肺结核患者规范治疗管理脱失率高,特别是对耐多药结核治疗困难重重。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主要依赖二线抗结核药物,由于疗程长达24个月,患者的规范治疗依从性更差,治疗过程中患者大量流失,只有少数能够坚持治疗。 
    
    我们不能带着数百万之众的结核病患者进入小康社会。国家和地方各级结核病防治队伍规模小,力量薄弱,经费缺乏,远远不能适应防治需求,需要大大加强政府投入,建立医防结合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切实有效的防治体系,减少新发结核病,减少耐多药的出现。 
    
    (本文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控中心主任)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