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盲目迷信“解酒药”

  • 作者:陈萌
  • 来源:科技日报
  • 2014-09-06 10:29

    过年豪饮“肝悲” 科学喝酒解酒 
    
    春节将至,随着同事、亲朋间的交流沟通增多,一些场合免不了要喝酒助兴。酒作为中华民族特殊的文化和饮品,在春节时更显得尤为重要——过年的时候,人们聚在一起,高高兴兴,喝点小酒不但能调节气氛,还能迅速拉近彼此的距离,但这也让许多不胜酒力的人颇为头疼,于是临近春节“解酒药”开始热销,成了许多人的“护身符”。“解酒药”真的那么管用吗?如何科学饮酒才能避免身体损伤? 
    
    ———— 临近年关“解酒药”畅销 ———— 
    
    名字叫“药”实则为保健品 
    
    在北京的一家药店里,记者看到白领崔先生正在购买“解酒药”, “这不快过年了嘛,亲戚、朋友、同事肯定都少不了要喝上几杯,我先买点‘解酒药’备着,酒桌上就靠它了。”崔先生说,他担心喝酒会伤身,但有了“解酒药”少了后顾之忧,就能痛快畅饮了。像崔先生一样有这种想法的人恐怕不在少数。 
    
    看看药店里、购物网站上“解酒药”的销量就可见端倪。 
    
    在通州的一家药店,记者看到多种“解酒药”摆放在店内的醒目位置,既有以葛根、枸杞子等中药为主要成分的产品,也有以氨基酸、维生素等为主要成分的产品,有片剂、胶囊、冲剂等,价格从十几元到上百元不等。 
    
    “快到春节了,‘解酒药’销路很好,很多人一次会买很多。”药店的导购说,“每逢过年之前,‘解酒药’的销量就会倍增。” 
    
    除了药店,“解酒药”在网上也炙手可热。在淘宝网输入“解酒药”搜索,可以看到一共有1527件相关“宝贝”,其中以“中药解酒茶”为主,也包括一些解酒的中药口服液或片剂。大多数“解酒药”的宣传口号都是养肝护肝、千杯不醉。销量最好的“解酒药”,近一个月内更是售出2000多件。卖家称,这种“解酒药”由葛花、砂仁、神曲等中草药精制而成,服用后能解酒护肝,并缓解酒后不适。 
    
    然而“解酒药”虽然挂着个“药”字,但它却不是药。 
    
    在药店,“解酒药”一般位于保健品分类中。记者随机选择了片剂、胶囊和冲剂3种不同类型不同品牌的“解酒药”,发现它们的包装上都标注着“保健品”3个字,有蓝色小伞标识。 
    
    据药店导购说,“解酒药”只是人们对这类产品的泛称,其实并非真正的药品。因为食品和药品在功效上有很大区别,保健食品虽对身体有一定的辅助保护作用,但并不像药物那样是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目前在药店销售的“解酒药”大多都只有“国食健字”的批号,也就是说市场上出售的“解酒药”几乎都是保健食品,而不是药品。 
    
    ———— 过量饮酒易酒精中毒 ———— 
    
    切莫盲目迷信“解酒药”功效 
    
    人体主要通过肝脏、皮肤和呼吸系统三大途径代谢酒精,其中肝脏最重要。正常情况下,人体摄入乙醇后会在肝脏内代谢成乙醛,乙醛在肝脏分泌的乙醛脱氢酶作用下转化为乙酸,乙酸进一步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据有些购买解酒产品的人反映,他们服用了解酒产品后再喝酒时,恶心、想吐的感觉缓解了,所以就认为这些解酒产品能够分解酒精、保护肝脏。首都地区军队急救中心、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急救部主任赵晓东说:“虽然我对这些解酒产品具体成分不是很了解,不知道它们是不是真的有效。但是实际上,酒精在人体内需要一个代谢的过程,大量饮酒对肝脏的伤害也是肯定存在的。因此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解酒产品,很难真正起到护肝作用。”他还指出,一些人由于盲目相信解酒产品的功效,放松了适度饮酒这根弦,反而容易饮酒过量,造成酒精中毒。“不要迷信这些解酒的产品,大量饮酒都会引起酒精中毒,一旦饮酒过量就算吃再多的解酒产品也于事无补。” 
    
    此外,一些肝脏已经出现问题的人就更不要迷信解酒产品的功效了。虽然解酒产品大多宣称有解酒护肝的作用,但患有肝脏疾病的人,切不能以为服用了“解酒药”就可以敞开喝酒了,北京军区总医院肝病科副主任医师周一鸣说:“作为一个肝病科的大夫,我奉劝肝病患者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喝酒。” 
    
    ———— 空腹喝急喝混喝易醉 ———— 
    
    多吃菜和豆制品降低身体损伤 
    
    经常要出席公司应酬的小王说:“我在喝酒前一般会先吃点东西,这样比较不容易醉。” 
    
    赵晓东表示,小王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空腹喝酒胃部在没有任何食物的情况下,对酒精的吸收会非常快,5分钟左右酒精就可以进入血液,当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在200毫克—400毫克时,肝脏排毒负担加重,人体就会明显出现酒精中毒的症状。因此喝酒前可以先喝点粥或吃点淀粉类食物,以减缓胃对酒精的吸收速度,从而降低肝脏代谢的负担。 
    
    专家指出,饮酒宜慢不宜快,酒下肚后,30分钟—120分钟(因人而异)血液中乙醇浓度可达峰值,如慢慢饮酒,人体就会有较充裕的时间来分解乙醇,也就不容易醉酒。此外,在喝酒的时候应多吃蔬菜水果以补充维生素,蔬果中的抗氧化成分和B族维生素可以减轻酒精对肝脏的损害。还可以多吃豆制品,豆制品里所含的卵磷脂可以起到修复和保护肝脏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切勿将酒与碳酸饮料混在一起喝,这些碳酸饮料中的成分可以加快身体对酒精的吸收,而且不同的酒、饮料成分和含量各有不同,混杂在一起可能会引起某些反应。因此医生建议喝酒时最好是喝水或者热汤,可以稀释酒精之余,还可以起一定的解酒作用。 
    
    成年男性每天饮酒,以不超过酒精20克为宜,女性以不超过10克为佳。我国的标准是每天饮酒以酒精计算不超过15克为宜。即每天白酒不超过一两、红酒不超过二两,啤酒不超过一斤即可。 
    
    “饮酒一定要适量,在急诊科的这些年,我遇到过因饮酒过量导致死亡的病例,遇到过因过量饮酒导致胆囊炎发作及胃穿孔、消化道出血的病例,也遇到过因饮酒过量导致重症胰腺炎的病例。”赵晓东说,“少量饮酒对身体没什么大碍,但是大量长期饮酒会对肝脏、心脏、肾脏等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他建议公众,尽量少饮酒,别醉酒。 
    
    ———— 醉酒注意保护呼吸道 ———— 
    
    服用抗生素类药物千万别喝酒 
    
    赵晓东告诉记者,一旦有人醉酒,家人或朋友首先要让醉酒者停止继续饮酒;如果是轻度醉酒可以让醉酒者多喝一些糖水,因为糖可以使乙醇氧化,对加速乙醇代谢有一定的帮助,避免酒精中毒;也可以用手指刺激咽喉的办法,引起呕吐反射,让醉酒者将酒等胃内容物尽快吐出来。但是如果醉酒者已经出现意识障碍,就不要采取上述措施,以免其将呕吐物或水误吸至气管导致窒息。赵晓东说,这个时候应该让醉酒者侧卧休息,注意保暖,及时清理呕吐物,并随时留意避免呕吐物阻塞醉酒者的呼吸道;如果卧床休息后,还有脉搏加快、呼吸减慢、皮肤湿冷、烦躁的现象,则应马上送医院救治。 
    
    作为一名急诊科医生,赵晓东每年春节都会遇到很多由于饮酒过量来医院就医的患者,还会收治不少由于服用抗生素类药物后饮酒导致过敏的患者。赵晓东说,服用抗生素类药物后,即使是少量饮酒或饮用含酒精性饮料,都有可能引发皮肤红疹、疱疹、瘙痒,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导致呼吸心跳停止。“因此,医生在为病人开具抗生素类药物处方时,都会告诫患者不要饮酒。” 
    
    这种由于少量饮酒前服用抗生素类药物而出现的不良反应,被称为戒酒硫样反应。戒酒硫又称双硫仑,在美国、日本等国家一般作为戒酒药使用。人们平时使用的部分抗生素的化学结构中也含有类似双硫仑的结构成分,其作用与戒酒硫相似。因此,一旦患者在服用含有戒酒硫成分的抗生素后饮酒,这种成分就会阻止酒精中的有害物质乙醛氧化代谢为水和二氧化碳,导致人体内乙醛浓度升高,继而发生戒酒硫样毒副反应,出现不适症状。常用的药物中含有类似双硫仑结构的药物有:头孢类抗生素、甲硝唑、替硝唑、呋喃唑酮等。 
    
    ———— 相关链接 ———— 
    
    这些民间解酒法靠谱吗? 
    
    喝牛奶或酸奶 
    
    饮酒前半小时喝牛奶或酸奶的确有一定效果。原因在于牛奶或酸奶可以在胃壁上形成保护膜,保护胃黏膜,减少酒精对人体的损害。 
    
    喝醋 
    
    很多人相信喝醋能解酒,事实上,这是因为醋酸会刺激唾液腺分泌出更多的唾液使口腔感到湿润,醋内水分进入胃中也会有短暂的清凉感,使人产生醋能解酒的认识。 
    
    酒醋同源,都是粮食酿造的,所以不存在谁能解谁的关系。相反,在医生救治醉酒患者时会给他们服用一些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以保护胃黏膜,防止急性溃疡出血。而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乙醇和乙酸相遇会产生具有挥发性和刺激性的乙酸乙酯,加重对胃黏膜的刺激。 
    
    喝浓茶 
    
    喝过酒后人们常常会沏上一大杯浓茶来解酒,殊不知,这样做不但达不到目的还会伤身。酒精、茶叶中的茶碱都具有兴奋作用,会加重心脏负担。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