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向疼痛说再见

  • 作者:李颖
  • 来源:科技日报
  • 2014-09-06 10:27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疼痛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病,病好了自然就不痛了。世界卫生组织在2000年就明确提出“慢性疼痛是一类疾病”。世界疼痛大会将疼痛确认为继呼吸、脉搏、体温和血压之后的“人类第五大生命指征”,疼痛与否也成为衡量一个人生活质量好与坏的主要指标之一。 
    
    由此可以看出,消除疼痛是人的基本权利,也是物质文化和生活质量提高的必然结果。随着医学的发展,各种类型的疼痛已经有了相应的治疗方式,均可得到安全有效的缓解,“绿色镇痛”已完全成为可能。 
    
    
    
    “副作用”远大于疼痛本身 
    
    “多数慢性疼痛不能仅仅看成是一种症状,有的慢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樊碧发教授认为,疾病摧毁人的身体,但疼痛可能摧毁人的灵魂。 
    
    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疼痛的认识比较片面,认为疼痛只是疾病的症状,只要疾病治好,疼痛就会消失,所以至今还有众多患者正在忍受着疼痛的折磨。在今年世界镇痛日前夕,《健康报》携手辉瑞中国发表了“绿色镇痛”联合倡议,来自麻醉、疼痛、骨科、神内等多学科权威专家共同签署了“绿色镇痛”倡议书。 
    
    “中国疼痛认知调研”主要从“发现痛、认识痛、解决痛”这三个环节发现了以下问题: 
    
    问题一:疼痛在各类人群中普遍存在。98%以上的调研对象有过疼痛难忍的经历;84%以上的调研对象经历过令人无法入睡的疼痛。 
    
    问题二:公众对于疼痛的发病机理、疼痛种类等观念认知程度较低;公众在疼痛治疗观念上普遍存在误区。在本次调研中,82%以上调研对象不知道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的区别;约73%以上调研对象不知道急性疼痛会转变为慢性疼痛;约85%的受访者不知道什么是神经痛。 
    
    问题三:具有解决疼痛的意识、并积极寻求正确解决疼痛办法的被调查者只占很小比例,多数患者选择忍耐;盲目镇痛现象普遍存在;70%的调研对象对待疼痛选择忍耐;57%的调研对象会忍受疼痛一周以上才去就医;79%的调研对象对待手术疼痛不会主动向医生报告。 
    
    对此,樊碧发教授介绍,从医学上讲,这么做对身体非常不利。疼痛出现以后会向中枢神经系统传导,传导以后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一些不利影响,甚至会产生一些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形成长期的病损。重度疼痛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持续加重,进而转化成永久性的病痛。 
    
    忍耐是最不明智的选择 
    
    樊碧发教授指出:疼痛医学在发达国家已受到极大的关注和重视,但在百姓心目中,“疼痛不是病,忍一忍就好了”,“止痛药有副作用,能不吃就不吃”等传统观念还依然根深蒂固。“很多时候仅仅是一个疼痛,就可能导致小病变大病。无论哪一种疼痛,我们都要引起高度重视,通过专业正规的就医渠道进行诊断,都能获得及时和有针对性的治疗。” 
    
    樊碧发教授还特别强调“如果说急性疼痛是健康的‘杀手’,那么慢性疼痛就是危害更大的‘隐形杀手’。神经病理性疼痛是常常被忽视的一类疼痛,其针刺样、电击样、撕裂样、刀割样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神经病理性疼痛不仅表现为疼痛,还存在许多隐性的症状,如麻木感,像蚂蚁或虫子爬过的感觉等。但神经病理性疼痛并不是无药可治,随着科学的发展,对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绿色镇痛’早已成为可能,目前国际上已有针对性的药物可以有效地治疗这类疼痛。因此,建议患者在出现隐匿症状的时候,就应该及时的到疼痛科、神经内科向专科医生求助,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持续3个月以上、难以治疗的慢性疼痛有百害而无一利。”樊碧发教授提示,疼痛带来的持续性精神紧张、不安会直接诱发患者出现睡眠紊乱、食欲缺乏、精神崩溃甚至人格扭曲等后果,当家庭中有成员长期忍受疼痛时,这对一个家庭的负面影响甚至要超过疾病本身。因此,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医,否则对身体影响很大。 
    
    疼痛用药重“个性” 
    
    “很多人出现疼痛后,往往会像对待感冒一样,自己去药房买点止痛药来服用。”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兼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所长孙天胜教授提醒说:服用止痛药应谨慎。市面上的止痛药多数是消炎镇痛药,有镇痛作用,但也可能对胃肠、肝脏、肾脏等带来副作用。如果长期乱吃止痛药,可能对身体带来风险。“市民最好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止痛药,通过医生判断疼痛的原因、性质、程度来给药。” 
    
    “绿色镇痛”在骨科疼痛管理领域有着具体的体现。对此,孙天胜教授介绍说:“创伤、扭伤、肩颈腰背痛、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等,都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疼痛。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引起这些疼痛的主要原因是炎症反应,因此,应用抗炎镇痛药物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减轻疼痛。” 
    
    孙天胜教授解释说,目前治疗上述疼痛最常用的药物是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NSAIDs药物),其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而没有人们所担心的“成瘾性”。但需要注意的是,NSAIDs 分为非选择性及选择性COX-2抑制剂两类,对于有胃肠道疾病及其高风险的人群,应选择胃肠道安全性好的选择性COX-2抑制剂。对这类人群,如果应用非选择性NSAIDs,应加用胃黏膜保护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同时,在服用NSAIDS期间,也应定期随诊。因此,合理选择,正确应用镇痛药物,实现“绿色镇痛”。 
    
    疼痛管理面对诸多挑战 
    
    尽管中国内地部分大医院借鉴国际疼痛管理先进经验,已经开始建立“无痛病房”,通过建立完善疼痛评估体系、多模式镇痛、个体化镇痛等新方法,使患者安全、舒适地度过围手术期和功能康复期。但是,在由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华西医院麻醉科主任刘进教授主持的以住院病人为调研对象的、全国最大规模的住院患者疼痛现状调查结果却显示,在3248例住院患者中:住院患者疼痛发生率高达63%,这其中急性、亚急性疼痛所占比例大约74%,尤其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在发生疼痛的患者中有74%的受访对象生活质量受到明显影响。 
    
    刘进教授透露:在住院病人中,要求处理疼痛的患者仅有24%,医务人员进行疼痛处理仅有26%。住院患者疼痛发生率高,但患者要求镇痛的意识明显不够,医务人员对疼痛的认识及重视明显不足。 
    
    对此,刘进教授特别强调指出:建设麻醉科和疼痛科联合主导的多学科携手的科学镇痛,是当务之急,其目标就在于打造无痛医院,推向全国以造福更多患者。 
    
    《健康报》常务副总编辑黄泽民指出:“‘绿色镇痛’不仅是一种理念,更需要广大医护工作者与社会各界共同携手同心,积极努力以帮助更多老百姓发现痛、认识痛、解决痛,真正实现‘绿色镇痛’!”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