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产后关爱”促进医院规范诊疗

  • 作者:朱国旺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4-09-06 10:13

    据中国医药报讯 记者朱国旺报道 日前,“关爱至伊·流产后关爱”(PAC)项目两周年总结推进会在北京召开。专家表示, PAC服务的特点是强调规范性,在制度建设、流程管理、信息沟通、人员配置,还有硬件条件上都有很具体的要求,它符合以病人为中心,以安全质量为主线的医院管理与评价的理念,对优化医院管理流程,促进医院规范诊疗具有积极意义。 
    
    针对我国人工流产次数多,所引发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率越来越高,对女性生殖健康造成影响越来越严重的现象,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共同发起PAC项目,希望通过设立优质服务门诊,规范流产后服务流程,宣传避孕知识、强化立即避孕的意识、指导避孕方法的有效落实,以促进女性及其伴侣坚持、正确、常规使用避孕方法,从而减少非意愿妊娠的发生,有效降低重复流产率。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秘书长秦国英指出,PAC项目今年有更多的医院参与进来,实现了广覆盖。据悉,目前全国123个地级以上城市300余家医院已开展流产后关爱门诊,全国咨询员的数量已由最初的200余名增至近千人,共计逾百万名女性从中获益。 
    
    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主任委员李坚介绍说,鉴于我国严峻的流产现状,在PAC项目中,分会为项目提供全面的医学支持:2011年4月,发布了我国首部《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指南》,为医院广泛开展流产后关爱提供了规范化的执行标准;此外还参与评审标准制定、考察并指导各院工作进展,挂牌医院审核等各个环节中,确保项目开展的专业性和标准化。据了解,2013年优质服务医院评定标准进一步优化,将从树观念、建流程、保落实,再到重实效、抓规范、促随访,从而让PAC的服务实施更加切实可行。 
    
    经过各方的积极努力,2012年6月,《三级妇产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实施细则》将“流产后关爱”内容纳入评审标准,大大提升了各地医院参与项目的积极性和热情。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王玲玲表示,将流产后关爱项目纳入三甲医院评审标准,充分肯定了流产后关爱公益项目的重要意义。中国医院协会将在促进医院之间经验交流与分享、对评审、评选活动进行监督、促进医疗服务流程的优化管理等方面发挥作用,让更多女性受益。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