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癣用药讲究多
进入夏季,又到了脚癣(脚气)的高发时期。由于天气闷热潮湿,加上出汗多和足部新陈代谢的增加,最易令脚气肆虐。但由于很多人在治疗上存在误区,导致脚气年年治、年年发。面对反复发作的顽症,很多患者误认为脚气是“不治之症”。其实脚气是完全可以根治的,之所以反复发作,是因为绝大多数患者都只使用外用药治疗,而在治疗期间,又难免有些疏忽,导致治疗不规范、不科学,很难做到“斩草除根”。所以,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量体裁衣” 治疗脚癣时,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药物和剂型,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丘疹鳞屑型可用各种抗真菌软膏,如可选用1%~2%克霉唑软膏、咪康唑霜、联苯苄唑乳膏(凝胶)、盐酸特比萘芬软膏中的一种,外擦患处,每日1~2次。水疱型可用酊剂、擦剂外涂,如克霉唑癣药水、益康唑癣药水,或与上述抗真菌药软膏(乳膏、凝胶)交替使用。趾间糜烂型中糜烂潮湿明显者应先用3%硼酸溶液或0.1%利凡诺溶液湿敷;仅有浸渍发白无明显渗液时,先用粉剂,待皮肤干燥脱屑后再用抗真菌的霜剂或乳膏治疗;若继发细菌感染者,应先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再行抗真菌治疗。角化过度型的治疗忌用酊剂等刺激性剂型,可选用渗透性强、药物浓度高的角质剥脱剂,如10%水杨酸软膏、白氏软膏厚涂,必要时外加塑料薄膜封包,每晚一次,使其角质软化剥脱。但是有些患者不宜使用外用药,如一些趾间糜烂型脚癣患者,直接使用外用药,局部刺激性大,容易引起细菌感染;还有少数患者患有糖尿病、肿瘤等其他疾病,导致肌体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也不适合用外用药。
疗程充足 脚癣之所以会奇痒无比,主要是由于真菌感染,只有将真菌杀死,才可以最终解决痒的问题。但是,目前的外用药多为抑制真菌的药物,需要4~6周的疗程才可杀灭真菌。例如用唑类外用抗真菌药需一天涂抹两次,每次涂抹花费十几分钟,连续治疗4~6周才有可能治愈。但大多数患者用外用药治疗坚持不了14天时间。这部分患者实际上并未将真菌真正杀灭,一旦条件合适就会复发。所以涂药一定要涂够疗程,切莫一止痒就停药。
多管齐下 有些患者认为,脚癣是长在脚表面的疾病,所以只用外用药就足够了,口服药物不管用。其实如果外用和口服药配合使用,即口服1周抗真菌药物,再外涂1周药物,不但疗程短,而且复发率低。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多数中重度脚癣患者,且感染面积越大,越适合口服药物治疗。另外,合并其他癣病、反复发作、过集体生活或频繁出差的患者也适用这种方案。如果是第一次患病,程度很轻,则可单用外用药。如果是顽固的、非常严重的足癣,“1+1”效果不好,可考虑采取“2+2”,即口服药物2周,再外用药物2周。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口服用药一定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及时换药 如果擦某种外用制剂一周还不见好转,则应更换药物。此时不应该选用同种类型的药物,例如外擦联苯苄唑乳膏效果不好,就可以换用特比萘芬乳膏,如果更换多种外用制剂效果仍不好,就应该考虑口服一些抗真菌药物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两种药交替使用,因为脚癣的治疗,并不是药用得越多越好。
关注细节 患者在涂抹药物时往往会只涂在有明显症状的病灶处,而一些潜在无症状的病灶会被遗漏。在条件成熟时,这些病灶还会发作。还有某些类型的脚癣,比如角化过度型,外用药不易渗透,在治疗部位达不到有效的抗菌浓度,所以疗效也不会很理想。用药时可以做一些增进效果的“小细节”:如最好洗过脚并擦干后再用药;夏天出汗多,可能会影响药效,此时可以加用一些粉剂,起收敛作用且效果更好;注意鞋袜的消毒卫生,保持通风透气;涂抹药膏时,不用太厚,只需薄薄一层即可。
同时治疗 一个人治愈了,但其他家庭成员没治愈,仍然共用毛巾、拖鞋等,会导致家庭成员间交叉感染,反复发作。尤其是家庭成员中有两人以上患脚癣的,最好同时进行治疗。此外,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患者预防脚癣还应注意:治疗足部多汗,保持足部清洁、干燥;勤换袜子,穿透气的鞋袜;每次足浴后,擦干脚和脚趾;脚癣治愈后,在脚和鞋内使用抗真菌散剂,防复发;别光脚在地毯、浴室地板上走;在浴池、游泳池等公共场所,不用公用拖鞋、毛巾、脚盆等。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2017中国食品药品网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