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护理湿疹与脚气

  • 作者:黎昌强
  • 来源:科技日报
  • 2014-09-06 10:27

    随着气温的逐渐上升,近期在门诊中遇到较多的湿疹和足癣患者。这两种疾病都是临床上的常见皮肤病,前者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后者是由于真菌感染导致的皮肤病,根据其不同的表现症状可分为水疱型、糜烂型、鳞屑角化型等三种类型。 
    
    引起湿疹的病因复杂,其可分为内部和外部因素。常见的内部因素包括慢性感染、内分泌代谢紊乱以及神经精神因素、遗传因素等;常见的外部因素有鱼、虾、牛羊肉,花粉、屋尘螨、微生物,日光、紫外线、寒冷、炎热、干燥、动物皮毛以及化学物质等。湿疹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常呈对称分布,伴有强烈的瘙痒感。皮损形状为红斑、丘疹、丘疱疹或水疱密集成片,易渗出,境界不清,周围散布小丘疹、丘疱疹,常伴糜烂、结痂,如继续发展感染,可出现脓包或脓痂。 
    
    预防湿疹在生活上应注意避免精神紧张、过度劳累;饮食上勿食辣椒、鱼、虾、蟹或浓茶、咖啡、酒类;干燥季节尤其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及润泽,并适当多吃包括苦瓜、芹菜、番茄等,这类蔬菜有助预防和治疗湿疹。治疗湿疹应注意急性及亚急性湿疹偏于急性皮损表现者适用冷湿敷,偏于慢性期皮损时可用温湿敷,同时还应注意治疗过程中应避免用热水洗烫、过多使用肥皂、用力搔抓及外用药不当等,并尽可能寻找致病或诱发加重的原因,如进行食物、吸入物变应原检查等。 
    
    足癣是指发生在趾掌面的由于真菌感染而导致的皮肤病,老百姓俗称“香港脚”、“脚气”,表现为足趾间、足底皮肤浸润发白,水疱、脱屑、糜烂,瘙痒剧烈。不同类型治疗有所不同。 
    
    水疱型:表现为趾间、足缘、足底出现米粒大小,深在性水疱,疏散或成群分布,庖壁较厚,内容清澈,不易破裂。数日后干燥脱屑,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性水疱,撕去庖壁,可见蜂窝状基底及鲜红色糜烂面,剧烈瘙痒。这种类型可选用藿黄浸剂、醋泡方、鹅掌风浸泡方或白醋浸泡,并选用各种癣药水外搽。 
    
    糜烂型:常见于多汗者,表现为局部表皮角质层浸软发白,由于走动时不断摩擦,表皮易脱落,露出鲜红色糜烂面,严重者趾缝间、趾腹与足底交界处皮肤均可累及,瘙痒剧烈。这种类型轻者可用六一散加明矾粉外擦患处,较重者可选用二矾汤、水煎浸洗后,再外擦足癣粉。 
    
    鳞屑型:表现为足底、足缘、足跟部皮肤脚趾增厚、粗糙、脱屑,鳞屑成片状或小点状,反复脱落。此类型患者冬季趾缝间皮肤会产生裂隙,夏季则产生水疱,有痛感。此类型可选用硫黄软膏、雄黄软膏或红油膏等外涂。 
    
    此外,治疗足癣还应注重对真菌的治疗,因为真菌感染是引起足癣的主要病因。可以选用金达克宁、派瑞松等药物。 
    
    “足癣的预防很关键。在温暖潮湿的季节,应注意保持脚的清洁与干燥,杜绝真菌生长的环境;同时防止交叉感染,不与他人共用鞋袜﹑拖鞋、浴巾、面盆、脚盆等。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