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律用药,哮喘患者可享通畅呼吸

  • 作者:于 娟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4-09-06 10:31

    哮喘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也是引人关注的全球公共健康问题。5月6日是第16个世界哮喘日,主题依然是“哮喘是可以控制的”。自2007年以来,该主题延续至今。对此,中国哮喘联盟总负责人、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林江涛教授解释说,“哮喘确实是一种可以满意控制的疾病。但是需要患者熟悉治疗目的,同时掌握控制如吸入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知晓一旦哮喘急性发作时所应采取的措施,能保持与哮喘专业医生密切联系和沟通,以便拟定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专家指出,对于哮喘的治疗,患者及家属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医患携手,通过规范治疗和坚持长期规律用药,80%的患者可以达到控制哮喘,享受通畅呼吸和活力人生。
    药物治疗首选吸入糖皮质激素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炎性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结构细胞(如平滑肌细胞和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和我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均要求哮喘患者在医生的长期指导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进行治疗,同时也推荐尽可能采取吸入疗法给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长期用药的不良反应。
    沈阳军区总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陈萍介绍,哮喘一线治疗药物是吸入糖皮质激素,这是目前治疗气道炎症最有效的抗炎药物,吸入剂量小、安全,大多数哮喘患者均可采用。目前治疗哮喘主要是依据GINA和我国指南,按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症状和肺功能)进行分级治疗。一级(间歇发作)治疗按需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万托林);二级(轻度持续)治疗需要吸入低剂量糖皮质激素。如果患者不愿意使用激素或者不会使用吸入装置,那么可以选择非激素类的抗炎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也可按需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三级(中度持续)治疗用药有4种选择:低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中高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低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低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加缓释茶碱;四级(重度持续)治疗可以选择中高剂量的吸入糖皮质激素,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或再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或/和加缓释茶碱。若经上述治疗仍未控制,那么就进入五级治疗,即在四级治疗基础上,加用最小剂量口服糖皮质激素或进行抗IgE治疗。
    陈萍强调,在进行上述五级治疗时均需避免诱发因素;均可以按需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哮喘治疗是长期过程,治疗过程中未达到控制则升级治疗,达到并维持控制至少3个月可降级治疗,疗程大约至少需2~3年。升、降级和停药的时机均需遵医嘱。”
    特殊类型须特别注意
    陈萍指出,对于那些特殊类型的哮喘,除分级治疗外还有特别的注意事项。“药物性哮喘如阿司匹林哮喘,其治疗过程中应避免使用相关药物;合并过敏性鼻炎和鼻窦炎的患者,则要在治疗哮喘的同时积极治疗合并症;妊娠期哮喘应继续规范治疗,吸入激素如布地奈德,不会影响孕妇健康和胎儿发育,规范治疗的效益优于不治疗;运动诱发的哮喘可以预防——运动前先热身,或提前吸入短效β2激动剂或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
    陈萍说,对于难治性哮喘目前临床也有新进展,一些新药正在临床试验阶段,预计未来2~3年可以在临床广泛使用。据林江涛教授介绍,中日友好医院在国内率先进行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专门针对18岁及以上采用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受体激动剂治疗没有得到良好控制,并能够耐受支气管镜检查的重度持续性哮喘患者。
    此外,医患携手建立起良好伙伴关系,做好哮喘管理非常重要。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制订出合理的规范治疗方案,患者给予医生充分的信任和良好的配合,有问题及时找医生获取指导,做好日常管理,避免诱发因素,并重视做好定期随访。通过评估哮喘控制,治疗达到哮喘控制,监测维持哮喘控制,周而复始的长期管理,就可以使大多数的患者实现哮喘控制。
    调查显示:过半患者因哮喘生活受限
    □ 本报记者  于 娟
    中国哮喘联盟2013年发布的一项全国哮喘患病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哮喘总患病率为1.24%。北京和上海分别较10年前增高了147.9%和190.2%。与哮喘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吸烟、非母乳喂养、第一代亲属过敏疾病史、合并过敏性鼻炎、肥胖和宠物喂养。
    中国哮喘联盟总负责人、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林江涛教授表示担忧:“我国哮喘发病率增长速度非常快,10年间患病率约增高1倍。”
    据沈阳军区总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陈萍介绍,2013年按照GINA(全球哮喘防治创议)哮喘控制标准进行的全球哮喘认知和管理调查结果中,亚太地区(包括中国、澳大利亚等9个国家及地区)哮喘控制率为7.6%,其中我国控制率仅为2%,部分控制率56%,未控制率42%。林江涛主导的另一项调查发现,近年来,我国哮喘患者哮喘控制率与GINA于2010年提出的“今后5年在全球范围内减少因哮喘住院比例50%”控制目标尚存很大差距;而哮喘患者对疾病本质及治疗目标的认知程度、管理程度均较低,具体表现在:规范化药物的使用率、定期随访及病情监测等方面较差;59.64%的患者因哮喘在娱乐、教育、生育和就业中受限,甚至3.98%的患者想过自杀。
    然而研究表明,80%以上的患者未能有效控制自己的疾病,这就意味着他们将面临哮喘严重发作及肺部长期损害的风险。在哮喘的死亡案例中,有80%可以通过教育及避免接触诱因正确服用有效药物而避免悲剧的发生。
    (有关哮喘防治的其他相关知识,请见2、3版)
    相关链接
    GINA哮喘控制标准
    哮喘治疗总体目标是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减少未来风险。哮喘控制要符合以下指标:患者在过去4周内,日间无症状或≤2次/周;无日常活动受限;无夜间症状或憋醒;使用缓解药≤2次/周;肺功能PEF或FEV1≥正常预计值或个人最佳值的80%以上,肺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各项均达到表明哮喘得到控制;1项未达到表明部分控制;3项以上没达到则表明没有控制。减少未来风险是指减少哮喘急性加重、病情不稳定、肺功能下降、药物治疗副作用。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