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高危患者需防血栓 应注意阿司匹林胃肠道不良反应

  • 作者:于 娟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4-09-06 10:32

    高血压是血管性疾病,在我国患病率高,患者数量多。调查显示,平均每10人中就有3人患有高血压。作为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可以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肥胖、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年龄50岁以上等);而动脉粥样硬化则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变基础。
    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孙艺红副教授介绍,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措施包括改善生活方式、降压、调脂、降糖、抗栓。其中预防血栓形成是一项很重要的措施。根据作用机制不同,抗血栓药物主要分为两种: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代表药就是阿司匹林,抗凝血系统的药物,代表药是华法林。
    高危患者需要抗血小板治疗
    那么,哪些高血压患者需要服用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呢?孙艺红教授介绍,国内外指南均推荐高血压高危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进行相应治疗。《2012欧洲心血管疾病预防临床实践指南》指出,对于无心血管疾病史,但存在肾功能下降或高心血管风险的高血压患者,推荐考虑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尤其是阿司匹林进行治疗。《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高血压伴有糖尿病、心血管高风险者,可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100毫克/天)进行预防。《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则提到,血压控制在150/90毫米汞柱以下的高血压患者,同时合并下列情况之一的,可应用阿司匹林(75~100毫克/天)进行一级预防:年龄在50岁以上、具有靶器官损害或患糖尿病。心脑血管病高危患者及得过心梗、脑梗患者更需要服阿司匹林。
    研究显示,阿司匹林在100毫克时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最明显,因此预防心脑血管事件最佳剂量是75~150毫克/天。研究数据还显示,长期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可降低32%的血管事件。
    至于阿司匹林的服药时间,孙艺红教授指出,根据血栓形成的时间规律,血栓活性在早晨最高,有一种理论认为睡前空腹服用肠溶阿司匹林可能有更大益处。
    长期随访预防消化道损伤
    阿司匹林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引发过敏、哮喘;尿酸增高;胃胀反酸、胃肠道出血等,其中,胃肠道反应比较常见。孙艺红教授说,无不良反应的药物是没有的,治疗获益远远大于风险是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要重视随访,预防消化道损伤。临床医生和患者均须注意检测和观察消化道不适和出血等不良反应,尤其在用药最初的12个月内,重点是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患者本人还要注意检测大便颜色,识别柏油样便;此外,每1~3个月定期检查粪便潜血及血常规。
    孙艺红教授指出,多个共识都推荐减少抗血小板治疗导致消化道损伤的处理流程。首先,要规范药物治疗的适应证并使用正确的剂量。如果患者有抗血小板治疗的适应证,则要结合溃疡并发症史、溃疡病(非出血性)病史、胃肠道出血史,以及是否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和联合抗凝药(华法林)治疗等因素,来评估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如果消化道出血风险比较高,还要检测幽门螺旋杆菌,如果结果阳性,一般会采用抑酸药,效果最好的是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如果消化道出血风险不大,则还要考虑以下危险因素:年龄大于65岁;使用糖皮质激素;消化不良或胃食管反流病。只要有上述至少1项因素,则需要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
    对于那些实在不能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孙艺红教授指出,可以用别的抗血小板药物替换,比如氯吡格雷,同时使用胃药来治疗胃病。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