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食品安全需要全球共同努力
——陈冯富珍在第二届营养国际会议上的讲话
食物必须营养且安全,而食品安全却是一个隐形的、经常被忽视的问题。有时食物才是导致疾病和死亡的“真凶”,但人们往往将其归咎于其他原因。在现实中,由急性病原感染或长期化学性暴露引发的食源性疾病大量存在,却很少得到重视,因此无法准确估量它们产生的社会影响。而我们所知道的,就是婴儿和老年人这些易感人群的人数在逐步上升,因此面临疾病风险的人数量也在不断增长。现在已经到了关键时刻,需要各国政府持续关注食品安全职能分离、经费不足以及缺乏食源性疾病影响的确切证据等核心问题。
WHO将2015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定为“食品安全”,旨在敦促各国政府和全社会共同行动,采取措施,提高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同样在2015年,WHO也将首次公布全球范围内食源性疾病负担的评估结果,展现该问题的严重性。各国可采取新方法来评估本国的食源性疾病负担,从而影响政府决策和调度亟需资源。当今,从生产到消费的食品链包含多个环节,绵延数万公里,跨越多国国界。某个国家的一个食品生产商犯了错,就可能影响到地球另一端消费者的健康。
食品安全需要全球共同努力。WHO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动物健康组织(the World Organization for Animal Health)长期合作,采取多种措施,保证各级食物链的食品安全。我们评估食源性危害的风险,制定国际标准,启动全球预警机制,评估新食品技术的相关性和安全性,并帮助各国开展基础能力建设。我希望各国政府可以以此为例,在各方之间搭建桥梁,进一步溯源公共卫生事件的起因。食品安全是政府能力的试金石,检验其能否促进多方对话并从中协调,特别是协调卫生、农业、贸易和环境等部门。
食品安全还需要引起其他公共卫生方面的关注,抗生素耐药问题便是其中之一。如今,耐药微生物进入食物链是对健康的重大威胁。为了抑制抗生素耐药性问题,人类医疗过程中谨慎使用抗生素至关重要。农业生产中抗生素的使用同样重要,尤其是在动物饲养和水产养殖中。食品安全应该是一个联结各利益相关方的平台,这有助各方提高安全意识,并采取措施逐步解决相关问题。在2015年5月,WHO将在世界卫生大会上发布全球行动计划,解决日益严重的抗生素耐药问题。
生产安全的食物是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发展中国家只有提供符合国际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才可以进入全球市场。这些国家逐步意识到食品安全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因此积极参与到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the 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制定国际食品安全标准的工作中来。
食物就像空气和水一样,为我们提供了快乐以及更多其他的东西,对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人类消费的第一种食物是母乳,对于新生儿来说,母乳是最安全的食物之一,不仅为其提供了所有的必需营养,建立了免疫保障,而且成为母子之间的情感纽带。此后摄入的食物则取决于我们各自的风俗文化。数十年来,WHO一直提倡安全、卫生的食品制作方法。WHO食品安全五要点(WHO's FiveKeys to Safer Food)适用于全球各种文化和群体。各国家和地方政府必须向公众传播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的食物和食用方法差异很大,各国和地方政府需要根据本国或本地的具体情况,对信息进行再加工,然后传播给公众。
食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它不安全,这将是一场浩劫。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让我们从理顺农业、贸易、卫生、教育和社会保障等相关政策开始,为全人类提供安全和健康的饮食。
(翻译: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2017中国食品药品网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