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化和信息化并驾齐驱提升安全治理能力

  • 作者:张志宽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5-03-19 14:41

  现代化是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实现监管现代化,就是实现安全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安全治理能力的提升,专业化和信息化必须并驾齐驱,比翼齐飞。

  以北京为例,机构改革完成后,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分析研究执法机构、专业部门、社会共治等重要特征,依托专业化和信息化建设,构建了行政运行、稽查执法、地区监管、检验检测、审评认证、投诉举报、受理和网监以及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食品药品安全监察员及信息员、食品药品专家委员会等10大体系,形成了符合首都实际、具有首都特色的食品药品监管新体系。在2014年全国各省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评比中,北京名列第一。实践证明,正是通过开展专业化、信息化的建设,北京提升了食品药品安全治理能力。

  在专业化建设上,首先,完善以药审、器审、保化审评、药品认证和执业药师注册为核心的技术审评体系;整合市级和16个区县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监控评估机构,完善移动实验室、快速检测车、应急保障车的布局,322个食药监所全部建立了小型实验室,配发了1147套高通量、高灵敏度快速检测设备。其次,针对食品中可能存在又未纳入毒物筛查确证平台的潜在风险物质,利用质谱技术结合权威数据库,建立“开放式未知成分质谱鉴定技术”体系。第三,设立食品药品互联网监测中心,在原有食品药品稽查总队设立网监大队,建立电子取证实验室和互联网监测系统,对全市2.9万家经营食品药品的网店、网站、平台实现精确搜索、违法证据固化和专业执法。第四,构建以12331投诉举报中心和市局、区县局受理机构为网络的公共服务体系;第五,成立由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51名国内知名专家、10家顾问单位组成的市食品药品专家委员会,为科学监管提供智力支持。这一系列软件硬件设施的综合配备、运转体制机制的构建,搭建起了北京特有的全方位、立体化的技术支撑体系,体现了监管的专业化水准。

  在信息化建设上,高起点谋划信息网络化体系,用信息化网络技术手段统和各类监管信息,实现信息流的快速、准确、协调运转。一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建设了全市食品药品安全数据中心,搭建了覆盖市、区县、街乡的食品药品监管业务内网、政务专网、移动执法网和公众服务网,即“三级四网”业务平台,整合食品药品审评、许可、抽样、不良反应监测等海量数据,还实现了与工商注册等多部门信息实时互通共享。二是建立食品安全监测数据分析平台,定期归集整理全市食品监测数据,每年归集的检验数据超过100多万项次,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食品安全相关数据开展综合研究、分析研判、评估预警,实现监管部门对全市监测体系的多级管理、数据共享和实时动态监控。  (作者系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