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生 顺民意 得民心——济南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工作纪实

  • 作者:王乐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5-11-19 09:34

  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美誉的泉城济南,历史悠久,风景如画。作为“中国精品菜篮”,济南市的名优特产章丘大葱、商河大蒜、平阴阿胶、仁风西瓜等享誉全国。近年来,济南食品产业发展迅速,据济南市食品工业协会数据统计,2014年食品工业销售收入近千亿元,利税近150亿元,全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约10万家,从业人员达47万,食品工业已成为济南市重点发展的六大主导产业之一。作为首批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试点城市之一,济南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以社会认可和群众满意为目标,以源头治理和过程监管为重点,大力推进工作机制和监管制度创新,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这次创建工作有一个“硬指标”,就是要保证测评综合得分不低于85分,群众对食品安全现状满意度测评达到70%以上。济南市食安办主任、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靳磊表示:“食品安全是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我们希望通过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探索保障群众饮食安全的新办法、新措施,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把好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切实保卫住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要让群众满意,就要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入手,找准问题,各个击破。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济南市局联合“12345”市民服务热线以及多家媒体发起了“食安泉城 问计于民”民意调查活动,吸引了近万名群众参与。调查结果显示,泉城百姓最关心生鲜肉、蔬菜等食品;认为路边摊、批发市场等场所食品安全隐患最大;最想了解果蔬批发市场、商超等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情况……针对这些群众最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济南市局创新监管制度、加大检查力度、加强责任落实,打响了创建工作的“攻坚战”。

  检测升级  保卫百姓“菜篮子”

  11月13日上午,记者在济南市七里堡综合批发市场看到,市场入口处的电子显示屏正滚动播放着当日食用农产品的抽样检测信息,有不少消费者在驻足观看。据济南市历城区食品药品监管局领导高洪忠介绍,七里堡市场是济南市东部最大的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农业部命名的“全国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菜篮子工程”,目前有业户近2000户,主要经营蔬菜、水果、副食调料、生鲜肉等品种。

  作为一个有着20多年历史的老批发市场,七里堡曾面临管理体制陈旧、技术手段落后、环境卫生不佳、群众投诉举报多等突出问题。历城区局把这些问题作为突破口,指导市场主办方投资2000多万元,对市场重新布局,改造升级经营环境3万平方米,配备3名专职监管人员,成立了食用农产品安全管理机构,实行“进场需检测,合格再入市”的源头监管。今年3月,市场主办单位对食用农产品检测室进行了升级改造,检测人员由原来的2名增加到4名,新购置一批检测设备,抽检能力由每天50个批次提升到150个批次,实现了抽样检测品种全覆盖。同时,设置两块电子显示屏每天滚动发布抽检结果,并在入场处设置信息宣传栏,每天公示详细的检测报告。

  记者注意到,宣传栏处公示的检测报告都是由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高洪忠介绍,七里堡市场采取的是市场定量快速检测、食药监所监督复查、委托第三方抽样检验的方式,确保检验结果真实可靠。今年5月,该市场食品安全咨询投诉服务站陆续接到消费者投诉,称买到的牛肉有问题,怀疑是猪肉冒充牛肉。7月,历城区局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在全市范围内首次使用DNA检测技术,对七里堡市场内27家经营业户销售的牛羊肉进行了抽检,立案查处两起涉嫌用猪肉冒充牛肉的违法案件。

  在七里堡市场经营3年多的业户宋女士说:“经过改造后,市场环境比以前干净多了,监管人员每天都来检查,市场的管理越来越规范了。”为餐馆采购蔬菜的李先生告诉记者,他从事采购工作10多年了,一直都在七里堡市场进货。“现在我每天来第一件事就是看看检测结果公示电子屏,看了就觉得放心。”

  高洪忠介绍,目前,七里堡市场内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明显改善,食用农产品消费投诉连续两个季度下降,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大幅提高。

  济南市局食品流通处处长姚华介绍,像七里堡市场一样,目前济南市各大农产品批发市场都已经建起了快检室,部分大型商超也已设置快检室,明年将在全市所有大型商超设置快检室。

  记者来到位于历下区的银座商城玉函店,发现这里不仅有快检室,还设有消费者快检体验区。快检体验区就设在该店超市的蔬菜区,1米左右的桌子上摆放着各种试管、量杯、快检试剂盒和检验仪器,两名检测员正熟练地进行着部分蔬菜的农药残留检测。该商城负责人介绍,快检体验区是今年9月设立的,目的是让消费者直观感受食品快检,了解快检操作,放心购买超市食品。体验区每周五定期向消费者开放,共可检测蔬菜、食用油、肉制品、奶制品、豆制品等20多个品种。

  “山东银座商城股份有限公司是大型现代化商业连锁企业,在济南市有24家大型商超,年食品销售总额达17亿元。我们建立了一整套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所有门店都设有食品安全快检室,安装了食品安全查询机。”该负责人表示,“为方便群众,我们店还建立了食品安全咨询服务站,解答消费者疑问,公示抽检信息,增强消费者的安全感,让广大消费者买得更放心、吃得更安心。”

图为济南市银座商城玉函店的消费者快检体验区,两位快检员正在检测蔬菜农药残留。
图为历下区东关食品药品监管所的实时监管显示屏。

  警钟长鸣  倒逼各方共担责

  学校食堂是餐饮安全事件高发、易发、频发的重点领域,是餐饮监管的重要内容,更是学生、家长最关心的热点。济南市哪个学校食堂做得好,哪个食堂问题多?以前这个问题连监管人员也说不清,但今年,几乎所有的学生、家长心里都有了谱——因为所有的学校食堂都交了考卷、得了考分、排了大榜。

  今年4月初,济南市各大主流媒体都用大篇幅刊载了济南市局对全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督检查的情况通报。通报内容是第一季度全市55家被抽检学校的得分和所发现的问题,分数高低一目了然,扣分项目一清二楚。最高分平阴县第一中学99分(满分100),最低分济南大地未来城幼儿园仅有51分。这种集中、公开、不留情面的公示,点燃舆情焦点,成为群众热议的话题。靳磊表示:“这种公示效果非常显著,既让社会各界特别是学生家长了解到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状况和责任落实情况,又向学校领导层传导压力引起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同时也使执法权在阳光下运行,接受社会监督。”

  7月,济南市局又向社会公布了第二季度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的督查情况。这一次55家食堂的平均得分为87.35分,比第一季度83.25的平均分提高4分多。但仍有问题比较严重的食堂,济南市东方双语实验学校以47.5分垫底。由于正逢升学季,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也成为学生择校的一项考察标准。不少学校主动对学校食堂进行整改,全市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状况有了大幅提升。据济南市局餐饮服务处处长黄芳介绍,目前,第三季度的检查已全部结束,全市总平均分为95.1分,比第一、第二季度分别提高了14.2%、8.9%,进步非常显著。

  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必须在监管部门监管责任、校方首负责任、食堂经营方主体责任三方责任落实到位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黄芳表示:“对学校食堂的季度督查不仅仅是对食堂食品安全状况的检查,更重要的是在各县(市)区局实施季度检查、落实监管责任的基础上,对三方责任落实情况的督查。通过督查,确实发现存在监管部门监管责任尚待强化、校方首负责任尚待加强、食堂经营方主体责任尚待落实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重点督查学校自查情况和整改情况,强化学校食品安全自查自律,不断细化方案,完善考评细则,采取更加灵活的形式,根据不同阶段、不同问题随时调整督查内容,增强督查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记者在济南第一中学食堂发现,这里也设立了食品快检室。据该食堂工作人员介绍,快检室每天上午会对所有采购的蔬菜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并将检测结果通过食堂的视频设备向全校师生公示。记者看到,除了专门公示检测结果的显示屏外,学校食堂的其他几块显示屏上播放的都是后厨的实时画面。工作人员介绍:“我们参与了‘明厨亮灶’工程改造,安装了厨房亮化监控系统,师生们都可以通过显示屏看到后厨的实时动态,也欢迎大家对食堂的工作进行监督。”

  据了解,济南市对1000多家学生小饭桌实行了等级公示,根据分级分类情况,实行差异化监管,很多“小饭桌”也实现了“明厨亮灶”。目前,济南市局正在研究能让家长实时监控“小饭桌”厨房的APP。今后,“五星级”的“小饭桌”都会要求在厨房设置摄像头,家长可以通过APP实现远程监控。

   智慧监管  移动执法提效率

  在历下区东关食品药品监管所的信息化室,记者看到一块巨大的显示屏正实时传送着该所辖区内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动态画面。东关所所长尹诗康介绍,这是运用互联网构建的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工程,可以实现智能搜索,信息共享。同时,该系统可以运用在智能手机上,实现移动执法。

  济南市局科技信息处副处长田磊介绍,目前他们开发的移动执法APP共有5大功能,一是可以标注地理位置,采集数据,形成网络地图;二是可以拍照生成头像,便于确认身份;三是实现移动监管,现场检查结果实时上传;四是综合查询,分析问题导向;五是可以连接WIFI打印机,即时生成书面记录。

  值得关注的是,济南市局创新监管思路,着重开发了针对小作坊、小食品店、小摊贩、小餐饮店等“四小”单位的移动执法APP。今年济南市局利用专门开发的移动执法APP已对全市96%的“三小”单位实施了监管。

  章丘市是小作坊比较集中的地区。为推进“智慧监管”信息化建设工程,章丘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已配齐移动执法终端设备127部,执法记录仪27部,实现执法检查、调查取证、办案文书掌上完成。目前,移动执法终端录入4138家,在全市率先完成档案录入工作。章丘市局副局长曲广欣介绍,章丘市开展了小作坊专业村综合整治试点,设立了绣惠北套粉皮、绣惠大沟崖下货、龙山水豆腐、贺套下货4个专业村,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制定企业标准、参加全市统一的小作坊产品二维码追溯平台等措施,实现生产规范化、产品可追溯。

  济南市局食品生产监管处处长武磊表示,达到相关食品安全生产规定标准的食品生产小作坊,所生产的食品经检验合格后,可以获得济南市局发的生产合格通知单,并将在食品的简易包装上印上二维码。武磊介绍:“今后,扫描二维码能看到食品生产合格通知单,以及小作坊的地址、抽检信息等,就能实现追溯,可以卖进商超食堂。”

  靳磊表示:“我们创建食品安全城市,不是图得到一张名片,而是要在创建活动中,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让群众满意,并愿意参与到食品安全治理工作中,从而形成人人都是消费者、人人都是监管员的社会共治格局。”

   图/颜炳霞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