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 去伪存真——国家总局药品审评中心与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工作侧记

  • 作者:张 旭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6-01-13 16:14

   2015年终专稿(10)

  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是一个全链条的系统工程,药品审评就是这个链条的第一个关口。如果这里出了问题,后面的生产、储运、使用环节做得再完美也是枉然。为了守好这第一关,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药品审评中心与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忘我地工作着。

   练就慧眼辨真伪

  2015年7月22日,国家总局发布《关于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全面启动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此次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涉及2015年7月22日前总局收到的1622个待审药品注册申请,其中新药948个、仿制药503个、进口药171个。在企业自查阶段,申请人要求撤回的注册申请有317个。2015年11月起,总局组织力量分两批对真实性存在疑点的部分生物等效性试验项目进行核查,分别于11月11日、12月7日发布公告,对临床试验数据存在不真实、不完整问题的22家企业24个注册申请,作出不予批准的处理。截至2015年12月14日,申请人主动撤回药品注册申请合计727个。

  国家总局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检查一处处长李见明对记者说,数据的不真实性问题,主要包括编造数据、篡改数据、瞒报数据、原始数据无法溯源、试验用药品不真实等,五花八门,不一而足。而想要发现这些问题,则需要检查员练就一双慧眼。

  例如检查员在某地检查时,发现进行对比研究的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为同一制剂,也就是说,有某原研药A制剂,试验的目的是研究仿制A制剂的仿制药B制剂,其功效与A制剂对比的情况,结果试验中却偷梁换柱,用B制剂与B制剂自身进行对照,试验结果自然是毫无意义了。

  再例如试验中检查图谱是否造假,检查员需要在电脑前查看上千张图谱,通过蛛丝马迹找出存在问题的图谱,以确保试验结果的真实准确。

  还有的被检查单位为了掩盖其修改数据的行为,会更改整个电脑的系统时间,检查员想要发现问题,除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外,更要耐心、细心,一丝不苟。

  除了数据真实性问题,还有一类问题是违反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相关规定的行为,包括试验用药品管理混乱、违背试验方案操作、生物样本分析不科学、方法学评价与样品检测交叉等,这些行为会影响审评机构做出药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判断,需要检查员及时发现。

  在实际工作中,检查员的工作强度之大是让人难以想象的,每次检查为了能按时上报当天情况,从早上8点半工作到夜里12点几乎是常态。审核查验中心检查一处的检查员张正付给记者讲了一个事情:检查员去各地检查都有当地的观察员配合工作。有一次检查员在杭州检查,当地有位观察员陪同他们一起工作,从早上一直工作到深夜,那位观察员由于疲劳过度引发了心脏不适。送走观察员后,检查员们又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5点。草草休息了3个小时后,早上8点多又开始工作了。

  不仅工作强度大,检查员的工作环境也颇为艰苦。张正付介绍,有时要检查的是治疗传染病的药物数据,他们就必须进入污染的环境中去进行实地检查,虽然有防护,难免还是有些提心吊胆。而且由于住宿、交通、餐饮的经费条件都比较有限,检查员平时出差的住宿、交通、饮食条件都比较清苦。他有次去苏州出差,发现当地的面条要30多元一碗,算起来他们每人每天的餐饮补助只够吃3碗面条。

  李见明强调,仅仅专业素质过硬,具备一双慧眼还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检查员。检查员的工作除了要面对海量的试验资料,还要与制药企业、医院、医生、CRO等各种相关人员打交道,因此,出色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是检查员必备的基本素质。此外,检查员还要有出色的文字描述能力。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如何在报告中进行准确描述,让被检查方无可挑剔,也是一门学问。还有一点毋庸讳言,检查员必须具备廉洁、拒腐的能力。在这一点上,除了提升检查员自身的素质外,从总局到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在制度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力保检查工作公正、公平,切实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守好第一道大门。

   压力来自专业之外

  药审工作,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焦点。据药品审评中心业务管理部副部长温宝书介绍,截至2015年12月29日,审评中心全年完成审评报送国家总局的药审件有9394件,比2014年同期完成量增加了近90%。其中,建议批准临床的有4609件,建议批准生产348件,建议批准进口42件,建议批准补充申请1149件,建议批准进口再注册136件,建议不批准的各类件共3110件。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解决审评任务积压的各项举措成效初显。更需要强调的是,此次解决任务积压,是在审评标准不降低、审评质量有保障的前提下完成的。

  其中,按“特别审评程序”完成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重组埃博拉疫苗的临床试验申请的审评,获得世界卫生组织(WHO)、西非国家和国际社会的一致好评;按“特别审评程序”完成了口服I型Ⅲ型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审评;按“特殊审评程序”完成了国内首家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上市,为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战略免疫规划和疫苗的可获得性奠定了基础;完成了我国自主研发一类新药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审评,对有效降低我国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率和重症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完成了全球唯一获准用于庞贝病的注射用阿糖苷酶α上市审评,为我国的罕见病患者提供了有效治疗药物;完成了醋酸阿比特龙片、阿昔替尼片、贝伐珠单抗注射液等上市审评,满足了我国肿瘤患者对新治疗手段的需求。

  成绩的背后,是审评员的无私付出与不懈努力。统计显示,2015年药品审评中心全年人均加班432小时。用审评员自己的话说,每天除了睡觉,其他的时间都交待在单位了。

  药品审评中心化药药学二部高级审评员许真玉给记者讲了两个感人的事例:药品审评中心现有省局挂职人员95人,其中江苏省带队的老师姓蔡。在药品审评中心工作期间,蔡老师的丈夫突发脑溢血,出血部位在脑干,非常危险。蔡老师虽然短暂请假回家照顾丈夫,但丈夫的病情刚刚稳定,她就将其送回老家请亲戚帮助照顾,自己则返回药品审评中心继续工作。这之后,蔡老师将丈夫的复查、取药等事宜都安排在周末,工作日回到北京照常工作。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蔡老师的工作进度却并没有受到影响。另一位药品审评中心的宁老师,1个月前不慎摔伤致踝骨骨折不能上班,宁老师就在家里开启了远程办公,克服了各种困难,确保自己负责的工作进度正常推进。

  具体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还好克服,但审评员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尤其是来自专业层面以外的压力,给审评员带来了不小的困扰。许真玉告诉记者,对一份申请,审评员无论做出的决定是批还是不批,都可能面临巨大的压力。不批申请遭遇压力好理解,为什么批了还会有压力呢?许真玉解释说,由于我国医药市场竞争环境尚待完善,批准一个产品,其竞争对手可能采用各种办法来阻挠、拖延,甚至不惜采取诬告、虚假举报等手段。

  尽管面临各种压力、阻力,尽管工作强度巨大,尽管待遇微薄,很多审评员在完成自身工作的同时,还在积极探索如何进一步提升审评效率,以便让好药尽早造福患者。药品审评中心化药药学二部高级审评员赵建中对记者说,他们现在审评的某个跨国公司的抗病毒药物,疗效明确,在解决了药物代谢以及病毒株敏感性差异等问题后,正在探索免临床试验上市。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按照国务院改革意见“争取2016年底前消化完积压存量”的目标,药品审评中心依然任重道远。(本报记者    张 旭)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