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食药网首页 >

【食药V视】产教融合新形势下的中医培养模式思考| 访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 李灿东

作者: 李雪墨 孙彦    来源: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食品药品网 2018-09-05

       中国食品药品网 记者 李雪墨 孙彦 报道  福建中医药大学是我国创办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自1958年创建以来,迄今已有60年历史。为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时代趋势,该校在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结合方面摸索出一条新路。面对产教融合的新要求,学校有哪些思路和准备?对于中医学科现代化有怎样的思考?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李灿东。





记者:中医不仅是一门生命的科学,还是一门哲学,体现在价值观与方法论上,您给学生树立的是怎样的价值观?


       李灿东:医生每天都面对一个问题:是治病还是救人。治病是手段,救人才是目的。明代名医陈实功说过,“遇贫难者,当量力微赠,方为仁术。不然有药而无伙食者,命亦难保也。”这体现出一种价值取向,古人把它叫做大医精神。如果把病治好了,把病人搞得倾家荡产,治疗是没有意义的。从纯技术层面,一个医生能解决的问题是很有限的,通过大医精神、医德的展现,能带来更多幸福。


       我们校训是:“大医精诚,止于至善”。“精”指医术的精进,“诚”是良好医德,只有当医德医术完美结合,才能成为“仁心”“仁术”。“止于至善”指追求完善、不断进取的精神。我的治学理念是希望人心向学、人心向上,推崇一种勤劳、朴实的态度和作风。


记者:作为一所中医药大学,您对中医药人才培养是如何定位的?


       李灿东:中医、西医在对学生培养方面,是有一定区别的。首先是二者的思维不同,打个比方,我们买西瓜,西医的办法是把瓜切开挖一口尝一下,甜的就是好瓜,或者挖一块化验一下糖分含量多少,但人家不卖。而中医的方式是,问一下这瓜是哪里的,看看长啥模样,敲一敲拍一拍,这叫“望闻问切”。这体现了中医和西医诊断思维的区别。


       我经常把中医比喻成“乌龟”,把西医比喻成“兔子”。乌龟虽然跑得慢,但边走边看,所以没听说乌龟跑到哪里撞死。在陆地上不要指望乌龟能跑过兔子,但它存在的价值在于会游泳。有一次我给毕业生的题词是:“做一只会游泳的乌龟”。虽然跑得慢,但有自身的优势。地球上海洋的面积比陆地大,所以有广阔的天地。在人才培养角度,有个问题需要思考,我们培养的人才怎么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对中医药的需求?我们要做的,是教乌龟学会坐车,教兔子学会乘船。


记者:在中医人才培养上,贵校有哪些独到的经验和做法?


       李灿东:围绕这个目的,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比较大的改革,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第一,提出“分类指导”。从2003年起开办“师承班”,每年从本科生中遴选30名学生专门配备导师,一名导师带一到两名学生,师生间是师徒关系,学生拜师学习。同时,为加强学生对经典的学习,学校在2008年起办了“经典班”。把经典班与师承班结合起来,形成强化经典、强化临床的教学模式,这不仅强化了学生的中医功底和临床能力,又有利于中医药学术传承。2011年,我们在总结原有教改经验基础上开办了“修园班”(名字取自福建名医陈修园),对课程体系、评价机制等进行了比较大的改革,形成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修园班”的教学改革,我提出“五不四有”。“五不”包括:教无定法、教无定时、教无定量、教无定性、教无定书。以“教无定量”为例,比如针灸学的教学,我们先教针灸手法,第二学年上针灸理论,快实习时上临床针灸学,通过拆分学习提高效率。“四有”是指有目标、有计划、有总结、有升华。


记者:企业用人方普遍感到,“订单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模式,效果并不理想,难以大规模推广,在您看来是否存在这样的问题?


       李灿东:福建中医药大学培养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意愿去医疗机构工作,或者到科研院所、国有企业工作,对企业委托培养不感兴趣,这是客观存在的问题。


       与此同时,一些有国际影响的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较高,且希望是交叉人才,很少跟一个学校签订委托培养计划。小企业的委托培养,但大部分学生和家长又不太认同。我们每年都跟地市开展订单式培养,政府出钱,录取时也有一定的照顾,但生源质量是个问题,而且很多人毕业后想脱离订单关系。这些是客观存在的问题,未来可能会有变化,但现在难度很大。


记者:您对中医药产学研模式下一步有什么考虑?


       李灿东:对于未来中医服务模式,我们认为应该是三方面的结合:第一,太医模式。让太医走进寻常百姓家,把百姓的健康都管起来;第二,全科医学模式。叫做“家庭医生”;第三,互联网+。把前两者和互联网结合起来,把社区变成虚拟社区。


       中医产学研的结合要落地,必须依托一个平台、载体。我们在今年四月成立了中医健康管理联盟,联盟现在有76家单位参加,正在福建全省开始推开。它不仅是一个医疗体系,还会成为我们治未病领域的人才培养基地、交流中心及新产品的开发基地,并逐步建立标准以及服务的模式,是一个综合性平台。


       另一方面,福建中医药大学在中医康复医学方面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如何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慢性重大疾病防治方面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我们还在不断探索,作用还可以进一步发挥出来。所以,这既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本身的一种优势,更是我们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之一。

 


(责任编辑:)

联系我们 更多

  • 健康中国头条微信
  • 中国医药报微信

电话:010-83025740
010-83025786

邮箱:wzh@health-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