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培华:做有温度的制药人
在扬子江药业,董事长徐镜人常说的一句话是:“为父母制药,为亲人制药”。“为亲人制药”的标语,在厂区随处可见。
在扬子江药业的生产园区,仪器分析组的工作需要细致、耐心,女性具有先天优势。质量管理部QC2仪器组技术组长缪培华就是众多出色女员工中的一位。从最初的普通化验员,到如今的岗位负责人,这位33岁的组长已经褪去青涩,把12年最美的岁月留在了这里。
仪器分析工作烦琐、单调,但缪培华对冷冰冰的仪器设备有着天生的敏感。作为仪器组技术组长,只要设备一出现异常,她马上就能做出判断和处理,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仪器医生”。
让缪培华没想到的是,2012年的一场意外让她和家人的命运紧紧地和扬子江药业靠拢在一起,从此她更深刻地理解了什么叫作“为亲人制药”。
2012年,缪培华的父亲被确诊为食管癌。缪培华当时感觉天都塌了。
“我在药企工作,对疾病多少了解一些,医生说情况不乐观。但父亲很淡定,心态一直很好,这让我稍觉踏实。”每每谈起父亲的病情,缪培华难免哽咽。
手术后的15天里,她父亲一直低烧。缪培华找到医生商量道:“能不能用我们扬子江的凡林(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因为舒巴坦钠与头孢哌酮联合应用后,可增加头孢哌酮抵抗多种β-内酰胺酶降解的能力,对头孢哌酮产生明显的增效作用。联合用药治疗效果也许会比较好。”缪培华对扬子江药非常熟悉。
最后,医院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增加了扬子江的药物。使用凡林三天后,父亲的低烧退了。此后每天还会注射左克(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韦迪(注射用泮托拉唑钠),一个多月后,各项指标正常,父亲恢复得很好。
“许多人都觉得是一个奇迹,父亲住在7号床位,出院后,旁边的患者马上搬了过来,他觉得这张床运气好。直到现在,父亲需要住院的时候还是坚持用扬子江药,他感觉这样更踏实。”缪培华说。
岂止是缪培华,扬子江的员工经常可以在医院见到自己亲手生产的药,这些药惠及许多人的父母、亲人。当扬子江人遇见扬子江药的那一刻,他们心底都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一种亲切和骄傲,也深深地体会到,“为亲人制药”从来不是一句口号。
技术标兵、先进工作者、巾帼标兵……进入而立之年的缪培华早已成为业务骨干。每当她再看到“为亲人制药”的标语时,就想起父亲那句话:好好工作,为制好药把好关。她说:“我一直坚持、也愿意在扬子江实现自己的价值,归根结底有为亲人制药的情结在里面。”
是的,企业当有温度,而扬子江人就是这样做的。为亲人制药,已经融入扬子江人的血液。(栏目:扬子江质量故事巡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