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诊疗待突破

作者: 于娟    来源: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医药报 2018-09-17

  9月2日,在上海市举办的第一届亚洲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研究论坛上,多位国内外与会专家分享和探讨了阿尔茨海默病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热点问题。他们认为,随着新的生物标记物的研发应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有了突破和希望,或将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沉重的疾病负担现状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PET中心主任管一晖教授表示,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速度正在加快。失智症是老年人口常见问题,国内一份研究发现,65岁以上人口的失智症发生率是5.14%。在失智症中,以阿尔茨海默病最为常见。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PET中心左传涛教授进一步解释,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往往记忆丧失,日常生活无法自理,尤其是中重度患者,还可出现精神行为症状等,必须要有专人照料陪护,这无疑对患者家庭的生活状态带来巨大影响,每天要消耗患者家属诸多的时间与精力,造成经济、人力上的大量投入。


  阿尔茨海默病不仅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而且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神经疾病高创中心主任贾建平教授介绍,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总数已超过800万。预计到2050年,我国将是世界上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最多、患病率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由于缺乏专业门诊,大量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无法得到正确的诊断、治疗和护理。另据调查发现,该病患者每人每年的平均花费为12万多,那么根据2015年相关数据计算,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年治疗费用高达一万多亿元,这让患者家庭、社会及政府都面临着沉重的经济负担。


  早期诊断重要性凸显


  管一晖教授指出,神经系统疾病发病之后治疗起来非常棘手。比如阿尔茨海默病,目前缺乏较有效的诊断及治疗药物,尽管多家制药公司相继投入研发资源,也有为数不少的新药到了临床试验阶段,但是绝大多数都失败了,至今仍无新的治疗药物问世。在管一晖教授看来,新药研发失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些新药试验筛选的患者多为后期患者,此时的神经元病变已经不可逆了,治疗起来比较困难,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他认为这提示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一定要在早期就进行,因此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在大会上,瑞士巴塞尔大学老龄医学中心记忆诊所主任Andreas U Monsch博士指出,阿尔茨海默病的诊疗面临着由于诊断引起的羞耻感、医生对测试和咨询所需的时间和成本存在顾虑、现有药物治疗见效甚微等诸多障碍。他认为,鼓励在社区全科医生处早期识别患者变化,发现早期认知衰退非常重要,以提早检测,明确诊断,治疗可逆性病变。


  管一晖教授也建议从社区入手进行筛查。他认为,目前我国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知识普及还是不够的,真正早期有轻微症状前去医院就诊的患者很少。许多人认为老人出现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衰退、犯糊涂等很正常,老年人就应该是这样的,但其实不然。


  生物标志物作用获认可


  近年来,包括脑成像生物标志物(如淀粉样蛋白、tau蛋白等)、CSF(脑脊液)生物标记物等在内的生物标志物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治价值日益得到认可。生物标志物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治中正发挥着新作用:在观察性研究中,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检测、跟踪、分期和研究,修正评估风险;在治疗试验中,用于参与者的选择、靶点作用与剂量选择、治疗监测、治疗预测、治疗评估、加速预防疗法的普及;在临床环境中,用于诊断、预后、管理、筛选。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副主任医师袁晶在会上交流病例时指出,生物标志物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非典型病例以及主观认知下降(SCD)、前驱期阿尔茨海默病和混合型阿尔茨海默病。但同时临床表现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断中仍然很重要。


  据了解,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已经批准了3种“淀粉样蛋白(Aβ)示踪剂”上市,这些示踪剂在国外已开始用于临床中的阿尔茨海默病鉴别诊断,同时也用于抗Aβ治疗的临床试验。现在国内有一些医院已经开展Aβ蛋白示踪剂的临床研究。虽然目前全球还没有“tau蛋白示踪剂”上市,但有一些医药公司在研制之中。


  新旭医药创办人张明奎博士介绍,诸多研究发现,脑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中tau蛋白异常,可导致神经系统病变,如阿尔茨海默病以及一些脑部罕见疾病,如额颞叶型失智症(FTD)和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异常tau蛋白量的变化,对于这些病的病情轻重程度有正向关系,脑成像生物标志物tau蛋白的比率和分布可以预测阿尔茨海默病后期阶段的病程进展。因此,若从脑神经元中tau蛋白为研究出发点,有机会找到治疗的关键方式。新旭医药研发的脑成像生物标记物产品“tau蛋白示踪剂”APN-1607,可在PET成像时标记显示受试者脑内tau蛋白沉积与分布状况,有望为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以及药效追踪等方面带来突破性的进展。希望这一技术的发展能突破阿尔茨海默病新药研发及治疗困境,利用这项早期诊断技术,检测筛选出早期患者,为需要治疗的患者更早地开展治疗,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记者 于娟)


(责任编辑:齐桂榕)

联系我们 更多

  • 健康中国头条微信
  • 中国医药报微信

电话:010-83025740
010-83025786

邮箱:wzh@health-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