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食药网首页 > 时事要闻>

好消息!首个治疗霍奇金淋巴瘤PD-1单抗药获批上市

作者: 陆悦    来源: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食品药品网 2018-12-28

       中国食品药品网 记者 陆悦 报道 继我国首个国产PD-1单抗——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之后,12月27日,国产抗肿瘤创新药再传喜讯:首个治疗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PD-1单抗——信迪利单抗注射液(Sintilimab Injection,商品名:达伯舒®)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有条件批准上市,用于治疗至少经过二线系统化疗的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该药由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研发生产,是该公司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拥有全球知识产权,获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获准上市。“这是我们第一次申请创新生物药上市,产品从4月16日申报,到获批上市仅花了9个月不到的时间。信迪利单抗的成功上市离不开各级药监部门为临床急需创新药的指导和护航。”信迪利的药品注册申报负责人、信达生物制药注册事务部副总裁易博深有感触地说。


客观缓解率超85%  临床获益显著


  淋巴瘤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约为6.68/10万人,居各类癌症发病率第8位,且近几年呈增长趋势。其中,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是一种较为罕见的B细胞恶性淋巴瘤,多发生于20~40岁的年轻人,为青年人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数据显示,2014年cHL发病率为0.4/10万人,并以5%的年增长率增长。尽管联合化疗和放疗的初始治疗使得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治愈率较高,但一线治疗后仍有15%~20%的复发率,复发的疾病即为复发/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R/RcHL),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因此,R/RcHL患者对创新治疗药物和方案有着迫切的需求,肿瘤内科和血液科医生也面临严峻的临床挑战。


  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司生物制品处负责人介绍,信迪利单抗注射液为信达生物自主研发的重组全人源免疫球蛋白G(IgG4)型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单克隆抗体。临床数据显示,本品可为R/RcHL患者带来明显的临床获益,安全风险可控。因此,国家药监局有条件批准该产品上市。


  “与在实体瘤观察到的结果一样,信迪利单抗在血液肿瘤中也具有接近100%的PD-1受体占位率,最新统计数据IWG2007标准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超过85%,疾病控制率达98%,在各个不同的亚组人群中均能够看到明显疗效,安全性良好。”易博表示,“我们希望开发出老百姓用得起的高质量生物药,惠及更多普通患者。”她透露,信达生物已与和记黄埔医药达成全球临床合作,评估信迪利单抗与和记黄埔医药VEGFR抑制剂呋喹替尼联合治疗实体瘤患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信达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俞德超表示:“作为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的成果,信迪利单抗是具有国际品质且高性价比的创新PD-1抑制剂,它的获批体现了中国创新药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贡献。”


“零经验”申报  受一路护航


  当听到信迪利注册申请获批的消息后,苏州工业园区市场监管局食品药品监督总监陆锃兴奋不已:“我们的努力终于有了收获。”


  2017年10月,《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发布后,苏州工业园区市场监管局收到一封“求助信”:信达生物致力于研发用于治疗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单克隆抗体新药,2017年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成功申报17个临床研究(IND),部分品种即将开始产品上市注册申请(NDA)。这是信达生物第一次申报NDA,正值国家药监局集中受理相关品种且要求申报资料采用CTD格式,希望得到药监部门的具体指导。


  “我们很快进行了反馈。”陆锃介绍。苏州园区局迅速分派了5名审评专家前往信达,指导协助准备NDA申报资料,帮助进行数据核查。在准备NDA申报资料、生产现场检查和GMP认证检查期间,江苏省、苏州市药监部门的专家团队更是多次入驻企业现场,帮助落实申报遇到的流程问题、进行GMP技术指导,使得生产现场核查和后续GMP认证检查顺利进行,大大加快了产品的上市进程。


  “更为可贵的是,今年7月和9月,苏州园区局还协调邀请了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司、药审中心、中检院的专家,实地指导PD-1/PD-L1类抗体药研发生产和产品质量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帮助园区所有PD-1抗体研发企业深入了解这类品种的审评审批的流程、标准和要求,为本地众多生物医药企业创造了直接与审评专家沟通对话、答疑解惑的机会,也让监管部门实地了解了企业的发展现状、技术和质量管理水平。”易博表示。


多部门高效配合  科学严谨审评


  在技术审评环节中,药审中心协调了药学、药理毒理、临床、统计与临床药理4个专业的审评;肿瘤适应症团队在审评过程中,及时与申请人沟通,有力地加快了品种的审评。“审评专家们的专业能力、敬业精神、公正客观的态度让我们敬佩。特别是最终的质量标准、制造及检定规程、说明书和包装标签核对过程中,肿瘤适应症团队与申请人在几个月里频繁、高效沟通,极大促进了本品技术审评的顺利完成。”易博表示。


  在国家药监局统筹协调下,药审中心与审核查验中心、中检院积极沟通协调,密切配合,推动本品临床核查、生产现场检查和技术审评同步开展。


  审核查验中心接到检查任务后,第一时间和企业沟通商定商业批规模的动态生产计划,迅速组建了临床核查工作组和生产现场检查工作组。“7月16日企业启动第一批细胞株的复苏后,此后2个月内我们完成了3批原液和3批制剂的生产现场检查工作。基本每天都要工作九、十个小时。”核查中心药化检查处负责人曹轶表示。


  中检院单抗室负责人王兰研究员告诉记者,中检院仅用1个月就完成标准复核并出具了检验报告(常规需要4个月),加快了后续的审批进程。


  核查期间,有9位专家先后奔赴3个城市,对每一位受试者的病例进行逐项核查,包括筛选失败的患者和筛选成功的患者,从受试者知情同意、伦理、用药、实验室检查、疗效评估、合并用药、不良事件报告到中心影像评估等进行了全方位“扫描”。


  “在整个上市审批过程中,各部门恪尽职守,坚持在产品质量上高标准严要求,同时又在程序上高效务实及时指导,让我们倍受鼓舞。对企业来讲,整个注册过程,这不仅是一次次的审核审查,更是对企业的临床研究、药学研究、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和注册工作全方位的梳理与指导,每一个参与过的人都会终生受益。”易博表示。


  据了解,在政策指引下,目前国内企业对创新生物制品的研发热情高涨,已有200余个抗肿瘤新药或生物类似药获批进入临床,部分品种已完成临床研究,即将申报上市。


(责任编辑:于海平)

联系我们 更多

  • 健康中国头条微信
  • 中国医药报微信

电话:010-83025740
010-83025786

邮箱:wzh@health-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