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食药网首页 > 时事要闻>

流感季又来临,准备好沉着应对了吗?

作者: 于娟    来源: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医药报 2019-01-07


  划重点


  ★目前流感正流行且活动水平继续上升,主要流行株无明显变异。

  ★流感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人群普遍易感,且发病率高、死亡率高。

  ★流感和普通感冒有很大区别,怀疑流感应隔离患者、及时就诊,高危人群加倍小心。

  ★治疗流感有特效药: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

  ★预防流感最优解:提前打流感疫苗。

  ★防治流感要做到: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


  1月4日,国家流感中心发布最新一期中国流感监测周报(2018年第52周)。监测报告显示,我国大多数省份已经进入2018-2019冬春季流感流行季节,且活动水平呈现继续上升趋势,流感病毒主要亚型是甲型H1N1,其次为A(H3N2)亚型。目前,全国流感病毒整体活动水平低于去年同期,病原学分析未发现主要流行株在抗原性、基因特性和耐药性上发生明显变异。


  在我国北方,每年的冬春季都是流感的高发季节。当许多小伙伴还对去年的流感疫情心有余悸时,不知不觉中,近期大家也切身感觉身边感冒的人多了许多。他们患的是不是流感?自己会不会也“中招”?面对蠢蠢欲动的流感,我们应该如何做到有效应对呢?


  小小流感  危害不小


  世界第一次有记录的流感大流行发生在1918年的西班牙。之后一百年来,全球范围内有多次流感疫情爆发。流感的每一次爆发与蔓延,都会直接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安全,造成大量人员的感染和死亡,并给社会经济以沉重的打击;并且流感病毒随着药物的使用而产生耐药性,进一步又会出现新的病毒,毒性更强,传播性和致病性也更强。


  我国是国际公认的流感高发地,主要是由于地大物博,覆盖整个候鸟迁徙地,同时受一些特殊气候环境影响,造成流感病毒高发的情况。


  中国哮喘联盟总负责人、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林江涛教授介绍,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主要有几个方面:突然爆发,迅速蔓延,波及面非常广;具有非常明显的季节性,北半球国家流行季是冬春季节;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人群普遍易感,且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年发病率为13%,全球每年死亡人数近50万。流感问题不容忽视,亟待人们重视和解决。


  从病原学上来说,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是单股、负链、分节段的RNA病毒。按其核蛋白和基质蛋白分为四个型别,目前在人群中呈季节性流行的是甲型H1N1和A(H3N2)亚型,以及B型的B(Victoria)和B(Yamagata)系。


  流感病毒分为不同的病毒亚型。可以造成人类的大流行,同时也可以感染畜类和禽类,引起病毒的重组。


  “普”“流”感冒  注意鉴别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国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研究员指出,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会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甚至多脏器衰竭而死亡。而普通感冒是由其他病毒或者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大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如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等,少部分为细菌感染所致,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大多是散发,不会出现大流行。普通感冒没有特效治疗药物,预防上要注意休息、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还要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


  那么,出现了嗓子疼、头疼、鼻塞症状,怎么判断是普通感冒还是流感呢?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感染学组组长俞蕙教授指出,单纯性流感相对于普通感冒而言,患者全身症状比较明显,但是呼吸道症状相对比较轻一些。全身症状包括体温非常高,会有寒战;鼻塞、流涕都比较轻一些。流感高热的孩子一般是4到5天时间才能好转。重症流感并发症发病率非常高。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处呼吸道传染病室主任冯录召研究员表示,由于流感病毒容易变异,人群对流感病毒是普遍易感的;但是,不同的人感染流感病毒之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不一样,像儿童、老年人、孕妇以及患有哮喘、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感染流感病毒之后罹患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更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流感高危人群,应加倍小心,如有不适,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首都儿科研究所首席专家钱渊教授指出,疑似流感病例的诊断,需要结合流感流行季节、患者症状或体征。但是真正流感病例的诊断,必须经过明确的病原学诊断。符合上述疑似流感病例的诊断标准,还要有以下的实验室诊断来确定它到底是不是流感。


  流感病毒实验室诊断临床应用主要有病毒抗原检测、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以及病毒抗体检测。其中,病毒抗原检测阳性结果具有诊断价值,可以确诊为流感;但是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流感。


  近两年来,很多医院都把流感病毒的核酸检测放在第一位,认为核酸检测是诊断流感的第一标准,然后才是流感病毒的快速抗原检测,以及病毒分离。在钱渊教授看来,从病毒的角度讲,病毒分离是流感诊断的金标准,但是把它作为临床诊断却不太现实,原因在于一来医院可能不具备条件,二是实验所需时间相对比较长。他认为应该把流感病毒的快速抗原检测作为第一位的最可靠的诊断标准,核酸检测可以作为一个辅助诊断。


  抗病毒药  及时治疗


  林江涛教授指出,从流感治疗原则来说,第一就是隔离患者,发生疑似流感时,尽量在家自我隔离;第二是尽早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就是归因治疗;第三就是要防治并发症。


  在发热患者流感疑似病例早期开展抗病毒治疗效果非常明显,可以控制流感的传染源。也帮助我们确认哪些是流感患者,避免不必要的隔离。通过早期治疗,减轻症状、缩短病程,最终可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抗流感病毒药目前有很多新药,但一般现在所谓特异性抗流感病毒药主要指的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以奥司他韦为代表。


  中日友好医院曹彬教授也指出,最近几年新型的药物逐渐完成一期、二期、三期临床,有的已经确认上市,在未来几年将成为临床抗流感的更多选择。最成功的一个抗流感病毒的药物就是磷酸奥司他韦,另外一个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是扎那米韦,研究显示,常规剂量的扎那米韦并无优势,不过大剂量扎那米韦和常规剂量奥司他韦相比效果没有显著性的差别。目前,已有新型抗流感病毒药物成功上市。在研药物如法匹拉韦、巴洛沙韦、DAS181等,为流感防控带来更多的希望,未来流感用药可能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包括抗流感病毒的联合治疗。


  冯录召研究员也表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是治疗甲型和乙型流感的有效药物,早期用药,尤其是发病48小时之内应用能显著降低流感重症和死亡的发生率。同时,抗病毒药物也可用于流感的药物预防。他强调,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包括治疗和预防,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接种疫苗  筑牢防线


  冯录召研究员表示,流感是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传播途径有近距离的飞沫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两种。流感患者或者病毒携带者说话、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飞沫,携带有大量流感病毒。如果一个健康人与他们面对面或者离得比较近,比如在1米之内甚至2米之内,就很容易感染。再比如接触了被流感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比如桌面、门把手,再用手去接触自己的眼睛、鼻黏膜,或者使用被污染的食具、茶具,也会造成感染。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朱华栋教授表示,流感重在预防。而急诊科是防治流感的最前沿和主战场,急诊医护人员要带头接种流感疫苗,同时进行科学的防护,戴好口罩、注意洗手。而对于怎么预防院内爆发?他指出最好的方式就是开窗通风,并尽早将流感患者隔离。


  具体到个人应该如何预防流感呢?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推荐60岁及以上老年人、6月龄至5岁儿童、孕妇、6月龄以下儿童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流感高危人群,每年在流感季节之前接种流感疫苗。


  冯录召研究员指出,除了接种流感疫苗外,还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场所;在出现流感症状之后,咳嗽、打喷嚏的时候,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然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和口。注意做好防护,比如戴口罩,避免把病毒传染给其他人,也避免交叉感染。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中出现流感样病例时,患者应居家休息,不带病上班、上课,减少病毒的传播。


  冯录召研究员同时表示,接种流感疫苗只能预防流感,不能预防像鼻病毒、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普通感冒,也不能预防除流感病毒以外的其他病原体感染。同时,因为流感疫苗是在现有流感病毒流行趋势预判的基础上生产,所以当病毒出现变异或者预判不精确时,现有流感疫苗也很难发挥很好的作用。


  俞蕙教授提醒,一些高危人群或者不能接种流感疫苗的人群可以采取药物方法预防,首选药物就是奥司他韦,推荐以下六类人群和情形采用:不能接种流感疫苗的高危患儿;疫苗接种后对疫苗无反应的儿童;疫苗接种两周内的高危儿童;与未免疫的高危儿童或者年龄2岁以内的婴幼儿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或看护人;为控制流感爆发在未接种人群中的预防;社区爆发后的预防。(记者 于娟)


(责任编辑:齐桂榕)

联系我们 更多

  • 健康中国头条微信
  • 中国医药报微信

电话:010-83025740
010-83025786

邮箱:wzh@health-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