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食药网首页 >

挂职干部风采录|聂大可:村民不把他当外人

作者: 陈燕飞    来源: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医药报 2019-01-23

  开栏的话


  近年来,国家药品监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工作。挂职干部讲政治、有情怀、出实招,利用自身所学所长和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定点扶贫、对口支援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自今日起,本报开设“挂职干部风采录”栏目,讲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挂职干部在基层履职尽责的故事,展示挂职干部的风采。敬请关注。


  “林屯村占地9平方千米,全村人口4518人,有耕地5960亩,其中4520亩种的砀山黄桃,940亩种的砀山酥梨。”每次见到聂大可,他开口闭口全是林屯村。


  2017年5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党组派遣聂大可到安徽省砀山县砀城镇林屯村,任林屯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长。时至今日,原本那个对食品安全监管颇有研究的公务员,现在俨然已经是一个地道的“农民”。


  “满脚是泥”


  林屯村扶贫小组长李诗峰至今仍记得2017年6月与聂大可的第一次见面。


  夏初是黄桃成熟的季节,果农们往果园里跑得很勤。这天,李诗峰像往常一样前往自家地里查看水果长势,却意外发现了一位年轻人正看着果树出神。这位年轻人,衣着朴素,长相憨厚,一双大雨靴沾满了泥巴,一看就是下地干活的好小伙。李诗峰顿时心生好感,主动过去聊天。哪知道年轻人问的都是这样的问题:


  “桃子什么时候可以卖?”


  “一亩能产多少斤?卖多少钱?”


  据李诗峰回忆,听到自己的回答后,年轻人直说“村里有发展”。


  直到看着年轻人骑着电动自行车离去,李诗峰才想起来,他还不知道对方的名字。直到一段时间后,在村里再次碰到了这个年轻人,他方才知道,自己一直想再见到的年轻人就是北京来的驻村第一书记聂大可。


  虽然从北京来,但聂大可在村里非常接地气,村民们都觉得很亲切。“聂书记经常到俺家来,他衣着朴素,经常满脚是泥,俺们村里人都说这北京来的第一书记跟俺们农民没有距离。”49岁的贫困户主纪鹏说。


  “活干得起劲”


  “要说聂大可来后,村里的变化可真不少。”林屯村扶贫副队长韩清宇告诉记者,“大可刚来的时候,很多工作都没有开展起来。”


  聂大可也记得自己刚到林屯村时看到的场景,办公房间不够,办公桌椅基本没有,除了一台计算机,基本没有信息化设备,开会的会标还要写在红纸上贴在墙上。因为长时间一张接着一张往上糊,墙上贴了厚厚一层。


  聂大可很快就协调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投资8.7万元,新建3间配房,建成了厨房,改造了厕所及相应的水电设施,硬化院内地面等;还新建了三面六组宣传栏,用于宣传脱贫攻坚、党建、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并添置了投影仪等设备。


  新房盖起来的时候,村部放起了鞭炮。新建的虽然是小小的办公用房,提振的却是村干部的士气。


  “聂书记活儿干得起劲,我们都被带动起来了。”林屯村党总支委员黄进立说,“聂大可的这股上心劲儿,俺们林屯村的村民都看在眼里,不拿书记当外人。”


  “让村集体有了收入”


  7个钢结构大棚出租出去收入2.8万元,光伏电站收入6万元,村部屋顶光伏收入1万元,砀山县佳衡商贸有限公司收入2万元——2018年,林屯村集体收入突破了10万元。黄进立告诉记者,在聂大可来之前,林屯村的集体收入一直是零。


  为了让林屯村集体有稳定的收入,聂大可颇动了一番脑筋。在对多个项目进行遴选后,聂大可将目光投向了砀山黄桃。


  经过调研,聂大可决定在种植和销售两个环节下功夫。“在种植环节,要打造林屯村的特色产业名片。”聂大可说。不到两年时间,绿色食品基地、国家级黄桃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数字果园项目、土肥水一体化项目……林屯村的砀山黄桃、砀山酥梨陆续贴上了一张张彰显品质的“名片”。


  在销售环节,林屯村成立了村办企业——砀山县佳衡商贸有限公司,注册了专注做优质砀山黄桃罐头、优质砀山酥梨产品的“林砀优果”品牌。


  “2018年我们委托安徽宿州科技食品有限公司生产了2000箱‘林砀优果’牌砀山黄桃罐头。通过入驻微店、淘宝店、砀山酥梨网等多种形式,目前我们村里的黄桃罐头销售已经超过千箱。”黄进立告诉记者。


  聂大可挂职很快就要结束。林屯村党总支书记焦学芳直言“不舍得叫聂书记走”。“我们期待有更多像这样的第一书记带领我们脱贫。”焦学芳说。(记者  陈燕飞)


  (栏目:挂职干部风采录)


(责任编辑:齐桂榕)

联系我们 更多

  • 健康中国头条微信
  • 中国医药报微信

电话:010-83025740
010-83025786

邮箱:wzh@health-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