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食药网首页 >

2019年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     来源: 甘肃日报 2019-02-26

  ——2019年1月26日在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甘肃省省长唐仁健


  各位代表:


  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8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全省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一年,是干部群众重整行装、守正出新的一年,也是经济实现止滑回稳、稳中向好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紧紧依靠全省各族人民,较好完成了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朝着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经济运行走出低谷,实现了速度效益的同步增长。实现生产总值8246.1亿元,增长6.3%,增速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3位,扭转了上年垫底的被动局面。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益持续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1-11月增长31.2%,增速居全国第4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8.3%,其中税收收入增长13.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9957元和8804元,增长7.9%和9%。城镇新增就业43.13万人,超计划任务7.8%。


  ——脱贫攻坚强力推进,取得了稳定减贫的阶段成效。减少贫困人口77.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9.6%降到5.6%。18个县区退出贫困序列,贫困县从75个减少到57个,这是国家设定贫困县以来我省第一次实现贫困县数量净减少。“两州一县”减少贫困人口12.7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2.57%降到7.4%。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由上年的4800元增加到5390元,增长12.3%。


  ——生态产业开局起步,展现了绿色发展的良好态势。十大生态产业完成增加值1511.3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8.3%,增长6.7%。全面打响“交响丝路·如意甘肃”品牌,文化旅游产业增势强劲,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3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000亿元,分别增长26%和30%以上。酒泉发展戈壁生态农业、临夏打造“八坊十三巷”文旅新地标、张掖创建“双创”示范城市的做法,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


  ——创新驱动成果丰硕,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动力活力。获批建设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分别达到8家和30家,我省6个项目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3人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武威医用重离子治疗示范装置开始临床试验治疗,标志着我国最大型医疗器械实现国产化。推动245项应用成果转化,创造经济效益601.22亿元,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到52.8%。


  ——开放带动走深走实,拓展了内联外引的广阔空间。组建丝绸之路信息港公司和丝绸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港公司,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加快推进,中欧货运、中新铁海联运班列常态化运营,新开通兰州至伊斯兰堡公铁联运国际货运班列,兰州、酒泉被确定为国家物流枢纽载体城市。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394.7亿元,增长21%,增速比上年提高44.9个百分点,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增长22.9%。敦煌文博会荣获“十大政府主导型展览会”大奖,成功举办首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极大提升了我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一年来,主要抓了以下重点工作:


  (一)以敢死拼命精神狠抓脱贫攻坚工作。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深度贫困地区,全面夯实精准帮扶、产业扶贫、各方责任、基层队伍、工作作风“五个基础”,举全省之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严格落实脱贫攻坚责任,靠实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省级领导统筹的责任体系。全面推行“一户一策”,40多万干部进村入户,帮助65万户261万贫困人口制定精准脱贫计划。出台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构建了较为系统完备的政策体系。全省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73.3亿元,其中省级46.2亿元,增长145%;投入深度贫困地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06.9亿元,占全省的61.7%。贫困地区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8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建立五级联动控辍保学机制,劝返建档立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9352人,劝返率达到99.93%。99.8%的贫困村建起了村卫生室,贫困人口合规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85%以上。实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15.9万人。完成农村危房改造7.9万户。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集中供水工程839处、分散工程9026处,受益人口382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贫困地区自然村通动力电实现全覆盖,98%以上的行政村开通光纤宽带。东部协作4市支持我省帮扶财政资金19.78亿元,是上年的近4倍。33家中央单位投入帮扶资金3.91亿元,实施帮扶项目293个,帮助引进项目118个、投资39.76亿元。


  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着力健全生产组织、投入保障、产销对接、风险防范“四大体系”。制定出台“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精准扶贫三年行动方案。采取轻资产引进、混合型自建的办法,引进北京德青源、陕西海升、广药集团、福建圣农等一批大型龙头企业,贫困地区新增龙头企业291家,累计达到1781家;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862个,实现每个贫困村2个以上合作社全覆盖,“庄浪模式”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设立实施1000亿元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500亿元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和500亿元农产品收购贷款,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累计发放395亿元,119亿元的到户资金全部到位,消除3594个贫困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建成贫困村果蔬保鲜库701座,成立省内外200多家企业参与的农业扶贫产业产销协会,与农业农村部举办西北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暨甘肃特色农产品贸易洽谈会,更多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大市场。构建保险保本垫底、入股分红保底、公益岗位托底、低保政策兜底的保险保障体系,新增6个省级补贴险种,实现农业保险对有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所有种养产业及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两个风险”的全覆盖,被评为全国产业扶贫十大机制创新典型案例。开展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41.5万人,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3.7万个。光伏扶贫村级电站建成并网30.54万千瓦。兴办扶贫车间754个,吸纳就业4.92万人,其中贫困人口1.62万人。全国“万企帮万村”产业扶贫现场推进会在我省召开。


  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制定出台《甘肃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粮食总产量达到1141.8万吨,特色农畜产品大幅度增长。新改建农村公路10835公里,实现了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目标。实施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697个、乡村旅游示范村100个,新改建农村卫生户厕39万户。农村“三变”改革探索出50多种改革模式,定西、张掖、嘉峪关3市被列为国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推行试点单位。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战中,奋战在脱贫一线的广大干部付出了巨大努力,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特别是8名同志不幸牺牲在脱贫岗位上,献出了宝贵生命,我们向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二)持续推进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祁连山生态问题年度整改任务全面完成,保护区内144宗矿业权分类退出,水电站生态流量得到落实,4处旅游设施规范运营,实现草原减畜21.97万羊单位,林草“一地两证”问题全面解决。“绿盾2018”专项行动排查出的1845个问题已整改1721个,完成率93%。挂牌成立大熊猫、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管理局,理顺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新组建黄河首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省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制体系全面建立。完成造林面积468.8万亩,超额完成任务30%。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开展生态红线专项行动,全省地级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为91.2%,38个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4.7%。预计可完成国家下达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目标。


  (三)集中力量培育发展十大生态产业。制定出台发展规划、专项行动计划和系列配套政策,建立265个总投资8200亿元的重大带动性工程项目库,设立总规模2000亿元的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基金,推动十大生态产业发展实现良好开局。兰州和平凉获批创建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国内首个百兆瓦级熔盐塔式光热电站在敦煌并网投运,河西750千伏第二通道开工建设,全国首个国家网域大规模720兆瓦时电池储能电站试验示范项目获批,外送电量324.38亿千瓦时,弃风、弃光率分别下降14和10个百分点。新发展戈壁生态农业5.38万亩,累计达到13.8万亩,酒泉建成全国最大的日光温室蔬菜有机生态无土栽培示范区,张掖建成亚洲单体规模最大、种植技术最先进、节能环保程度最高的海升现代农业智能玻璃温室。完成“粮改饲”203万亩。全省道地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建成佛慈、和盛堂、兰药、康美等一批生产加工和仓储物流项目,甘肃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线上交易平台投入试运营。实施文化旅游强省战略,举办第八届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基本完成5个大景区改革建设任务,新创建4A级景区9个,自驾游营地达到25个,“一部手机游甘肃”上线运行,“丰收了·游甘肃”系列活动反响热烈。通道口岸平台加快完善,兰州国际陆港获批汽车整车进口指定口岸。华为、腾讯、浪潮、东软、中科曙光等国内领先信息和大数据企业落户我省,兰州新区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成运营,张掖智能终端电子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建成投产。我省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知识产权军民融合试点。国内首条年产1万吨羰基镍生产线在金川集团试生产。中核甘肃核技术产业园、兰州金川科技园、西北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服务基地等先进制造项目加快建设。


  (四)全力推动经济止滑回升。坚持“三重”“三一”工作机制,编好项目建设“三个清单”,每季度开展高质量发展约谈,固定资产投资由上年下降40.3%收窄为下降3.9%。敦煌铁路提速工程加快建设,在文博会期间开通动车。争取多年的兰州至张掖三四线铁路(中川机场至武威段)刚刚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陇南机场建成通航,全省运营机场达到9个。兰州南绕城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极大缓解了兰州城市圈环线交通压力。北山至仙米寺高速公路民勤至武威段建成。黄河甘肃段防洪工程、天水城区引洮供水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民勤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投入运行。坚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多措并举降本增效,推动停产企业复产,全省工业用电量增长11.25%,公路、铁路货运周转量分别增长6.7%和7.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6%,增速高于上年6.3个百分点。着力扩大消费规模,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8.4亿元,增长7.4%,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全面推进省市县三级市场体系建设,建成10个大市场、13个农产品产地市场、42个农贸市场。与国内153个市场对接合作,外销农产品950多万吨。兰州列入全国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城市。


  (五)紧盯堵点难点深化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关闭煤矿28座、退出产能538万吨。全面摸排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所有政府债务分类纳入预算管理。通过直购电交易等一揽子电价改革措施,全年降低企业用电成本近50亿元。落实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税费负担285亿元。国资国企改革迈出新步伐,接续出台“1+21”改革配套方案,省属一级企业全部完成公司制改制,21户企业整体或主业完成股份制改革,25户省直部门管理企业完成公司制改制,省铁投、药投等8家集团公司挂牌运营。投融资难题逐步破解,出台了深化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改革、国有资源资产出让和资产证券化工作实施方案。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7家,甘肃股权交易中心累计挂牌展示企业2714家。“放管服”改革取得新突破,8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在线办理,1644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企业开办和一般不动产统一登记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新增市场主体25.66万户。制定并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58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民间投资自去年6月份以来连续保持正增长,非公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8.3%。国有林场改革主体任务全面完成。户籍制度改革稳步实施。省级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


  (六)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抢占文化、枢纽、技术、信息、生态五个制高点,我省的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更加凸显。兰州获批全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试点城市,兰州新区建成运营西北最大的跨境电商监管平台,在英国、俄罗斯、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设立4个海外保税仓,综合保税区进出口贸易额累计突破100亿元。兰州和武威肉类、木材、水果、冰鲜水产品等指定口岸正式运营,航空货运、国际包机货运航线开通。国际产能合作项目加快推进,对外直接投资6.87亿美元,增长42%。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先后赴粤港、长三角等地开展招商活动,组团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全省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100亿元。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和区域经济协作,新增国际友好城市5对,总数达到63对,与四川等省区签署经济社会合作行动计划。


  (七)用心用力保障改善民生。全省民生支出2983.8亿元,增长14.4%,占财政总支出的79.1%。10件为民实事全部办结。多措并举促进就业,选拔6488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引导1万名毕业生到企业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2.8%,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8%,明显低于4%以内的控制目标。统筹推进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建成1217所行政村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改薄“20条底线”要求达标率为99.88%,12个县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全省高校22个学科排名进入全国同类学科前30%。千方百计提高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水平,近17万名乡村教师享受到每月人均300元以上生活补助。医改工作稳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医联体建设全面推开,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省级财政补助人均达到124元,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覆盖城乡困难群众。医养结合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嘉峪关市被列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地区。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平均提高5%,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从每人每月85元提高到103元,城乡低保省级指导标准分别提高7.6%和6.3%,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省级补助标准提高7.6%。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23.22万套。敦煌研究院入选“大国之旅——最具热度博物馆”,15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列入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全省行政村实现“乡村舞台”全覆盖,本土电影《丢羊》获第17届中国电影华表奖。建成1242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达到96%。第14届省运会和第9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成功举办,我省运动员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得奖牌298枚。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局面进一步巩固。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持续好转。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亡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分别下降14.23%、13.92%和8.92%。全力应对60年未遇的最强降水和暴洪灾害,妥善处置“11·3”重大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把灾害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以折达公路质量问题整改为契机,开展全省公路工程质量安全排查整治。“扫黑除恶”打掉黑恶势力犯罪团伙及村霸298个,全省刑事发案下降12.3%,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八)从严从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及省委部署要求。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提请省人大常委会立改废地方性法规(案)26件,制定政府规章3件、修改2件、废止1件,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582件、政协委员提案787件。成立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促进科学民主决策。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及省委实施办法,全省“三公”经费支出下降5.6%。审计监督作用有效发挥,促进增收节支46.86亿元。扎实开展“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和“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突破年”活动,制定省政府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十不准”规定,加大专项督查、明察暗访和公开曝光力度,各级干部的执行力和落实力得到较大提升,创造了药博会场馆建设新的“甘肃速度”。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肃查处和整治扶贫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和不正之风。


  同时,统计调查、人防、信访、气象、参事、档案、保密、公共资源交易、机关事务、双拥、工会、共青团等工作扎实推进,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外事、侨务、港澳台、海关、检验检疫、供销、地方志、哲学社会科学、慈善等事业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去年,我们面临的困难问题超出预想,大事难事叠加碰头,面对多年少有的复杂形势和严峻考验,全省上下不气馁、不懈怠,滚石上山、负重前行,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逐步打开了各方面工作的新局面。我们以深信笃行的信念对标对表,确保政府全部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不偏离;以人民至上的理念践行初心使命,下决心解决老百姓关心的忧心事烦心事;以整体系统的思维谋划工作,努力构建有顶层设计、有行动计划、有平台抓手的工作体系;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牢基础性底线性任务,推动脱贫攻坚和生态保护迈入发力夯实的新阶段;以务实管用的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力促经济运行较快实现触底反弹、赶超进位;以不甘落后的精神推动工作落实,展现出能干事也能干成事的新面貌新气象。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省人民齐心协力、真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各位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驻甘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中央单位,向广大民营企业家,向支持和帮助我省脱贫攻坚的中央单位、东部4市及兄弟省区市,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亟待破解的困难问题。一是巩固经济回稳向好势头工作艰巨。受内外部环境影响,部分经济指标波动性大、稳定性弱,固定资产投资仍未实现由负转正,工业稳定增长基础还不牢靠。二是落实精准扶贫要求仍有一定差距。脱贫攻坚的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还不够到位,产业扶贫还需持续加力,“三保障”工作时有遗漏,一些地方和单位作风不实问题依然存在。三是生态环境建设形势不容乐观。全省环境污染和破坏的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能力还需要不断提高。四是经济结构调整任务依然繁重。重化工业比重大、非公经济占比低,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提质增效步伐比较缓慢,实现高质量发展仍有许多艰苦工作要做。五是营商环境改善还需久久为功。一些政府部门和干部服务意识不够强,政策落实不够到位,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还不够高。六是防灾减灾能力亟待强化提升。基层应急处置能力不强,防灾减灾救灾基础薄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压力依然很大。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破解疑难杂症,努力把政府工作做得更实更好,不辜负全省人民的重托和期望。


  2019年工作任务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放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我省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动能转换窗口期、重大任务攻坚期,面临着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等多重机遇,中央及省里一系列顶层设计和政策举措正在发力见效。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过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力关、破解难题的攻坚能力关、解放思想的干事魄力关,完全能够在新的一年实现各项工作新突破,开创甘肃发展新局面。


  根据中央精神及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安排,统筹考虑国际国内大势和我省发展实际,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突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出抓好十大生态产业发展,突出推进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打造全省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85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到1.3%,29个片区县、1个插花县摘帽;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国家下达的控制目标;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有较大提升。在此基础上,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左右和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3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


  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决定性战役,着力抓好全面小康硬任务落实


  紧盯“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敢死拼命真扶贫、砸锅卖铁扶真贫,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集中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对“两州一县”和18个省定深度贫困县的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系数高于市县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优先安排并足额保障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础建设、民生发展等所需用地,新增脱贫攻坚项目重点向深度贫困地区布局,加快实施“两州一县”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加强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乡村教师队伍配优提质、建档立卡受教育人口精准帮扶工作。“两州一县”和18个省定深度贫困县计划生育扶助保障资金全部由省级财政负担。新增就业资金、就业岗位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


  持续抓好产业扶贫。进一步健全带贫减贫机制,继续加大龙头企业引进和培育力度,推广完善“庄浪模式”“宕昌模式”,新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200家以上,力争每个贫困县依托主导产业引进1户大中型龙头企业。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力提升工程”,开展“壮大万家合作社行动计划”和合作社带头人“万人培训计划”,创建省级示范合作社600个左右,其中贫困地区500个以上。用好管好各类到户到企资金,1000亿元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剩余资金今年至少投放80%左右,加大对涉农中小企业和合作社支持力度,加快落实500亿元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和500亿元农产品收购贷款。完成果蔬保鲜库建设任务。每个行政村设立金融综合服务室,全面开办种养产业综合保险。新建扶贫车间500个,累计达到1200个以上。积极融入“三区三州”旅游大环线,承办好全国“三区三州”旅游扶贫专项活动。积极扶持小家禽、小庭院、小作坊、小手工、小买卖“五小”产业发展。深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定点扶贫,办好“中国光彩事业临夏行”活动。


  加大力度补齐短板。基本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三年建设任务,农村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分别达到92%和89%,全部完成供水管网难以覆盖的3.3万户水窖水净化处理任务。加快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搬迁入住和产业配套,确保50万建档立卡搬迁人口全部入住。完成2.65万户农村“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国家级示范区和职业教育助推城镇化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入实施教育扶贫“九大精准工程”,确保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实现贫困村卫生室和贫困地区远程会诊系统全覆盖,做好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进一步降低自付合规医疗费用。完成2271公里“畅返不畅”路段整治任务。实施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30万人,新开发1万个乡村公益性岗位。扎实做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和中央考核反馈问题整改。拿出可行办法,切实加强对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群体的政策支持。


  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切实稳住“三农”工作基本盘。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发挥特色优势推动产业振兴,优化“一带五区”产业布局,抓好两个“三品一标”建设,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打造具有甘肃特色的“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推动县域经济突破发展。引进培育并举推动人才振兴,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制定提高农民技能培训质量办法,培养更多“土专家”“田秀才”“农创客”,壮大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践行绿色理念推动生态振兴,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改造农村户用卫生厕所50万座以上。倡导文明新风推动文化振兴,加强村落民居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体育活动,更加有效治理“高价彩礼”。完善乡村治理推动组织振兴,健全村民议事、理财小组、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各类自治组织,发挥新乡贤作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全面推行村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坚决彻底完成“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任务。有力做好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二)切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建设山川秀美的绿色家园


  坚决扛牢生态建设政治责任,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定战略、出政策、上项目都务必坚守生态环保红线底线。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抓好中央环保督察、祁连山及全省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积极推进大熊猫、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加快实施“两江一水”、渭河源区及玛曲沙化草原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争取国家支持民勤生态示范区建设。统筹做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完成造林面积350万亩以上。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方向,通过城乡共治、肥瘦搭配、项目打捆等方式,引进大型投资主体,实现生态资源和生态资本保育增值。着力推进以兰州新区为重点的绿色金融创新试点,积极用好各类绿色金融工具,努力争取国家支持设立绿色金融机构。


  综合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工程。积极开展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加快实施火电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确保重点企业污染排放达标。有序推进城乡冬季清洁供暖,实施县级以上城市煤改气、煤改电或洁净煤替代工程,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农村改灶、改炕工作。开展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推广新能源汽车。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强化重点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开展城市黑臭水体专项整治,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抓好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整治水源保护区环境隐患和违法问题。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继续推进兰州、嘉峪关、甘南、定西、酒泉等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工作。


  切实加强生态环境执法监管。研究修订《甘肃省环境保护条例》,完善生态环保地方标准。全面完成生态环境机构和省以下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整合组建综合执法队伍,健全生态环保督察机制。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尽快实现监测数据互联共享。不断提高自然保护区监管能力,重拳遏制环境违法行为。


  (三)扭住十大生态产业持续发力,推动绿色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坚持绿色崛起与工业强省相结合,全面推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按照“今年大发力、明年大见效”的总体部署,推进生态产业大踏步发展。


  大力发展新兴绿色产业。利用绿色新技术改造传统老产业,实现集约化高值化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重点抓好兰州红古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后续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兰州新区节能环保产业基地。清洁生产产业,建成1个省级服务型制造功能示范区,认定20个工业设计中心,实施酒钢集团、金川集团、白银公司、华亭煤业等重点企业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工程。清洁能源产业,加快推进武威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肃州区新能源微电网示范等项目建设,争取启动酒湖配套二期部分风电项目和通渭风电基地部分项目,扩大跨区域电力交易规模,做好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外送工程前期工作。


  做精做优高端绿色产业。瞄准前沿领域,发挥自身优势,做出甘肃品牌。数据信息产业,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工程,开展企业上云计划,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先进制造产业,争取创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新培育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0家,实施技术创新项目400项以上,推进华天集成电路高密度封装产业体系、方大炭素10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等项目建设。


  培育壮大特色绿色产业。放大比较优势,打造产业集群。循环农业产业,新增戈壁生态农业6万亩,规划建设中国—以色列(酒泉)绿色生态产业园,抓好榆中李家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中医中药产业,加快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抓好当归、党参、黄芪等11个道地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大力推进中药材精深加工,全产业链深度挖掘附加值,壮大中药饮片、中成药企业主体,集中资源重点培育一批骨干企业,着力建好陇西、渭源、民乐等6个中药产业园区。加快仓储物流体系建设,打造陇西国家级中药材交易基地。办好第二届药博会,促进中医药产业传承创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完成兰州黄河风情线三年提升工程年度任务,启动读者大道精品文化街区建设。完成8个大景区改革建设年度任务,力争张掖丹霞创建为5A级景区,争取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公园和官鹅沟通过5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启动拉卜楞寺和敦煌雅丹等5A级景区创建工作。新建10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打造联结大景区与乡村旅游示范村的景观廊道,实施旅游交通“通路、改站、畅游、智联”四大提升工程。


  新建自驾游营地65个,建设丝绸之路黄金自驾旅游线。打造“空中游丝路”品牌,年内实现河西走廊大景区之间低空串飞。实施旅游“提质增效行动”,拓展提升“一部手机游甘肃、一包如意走丝路”体验功能和引爆效果。通道物流产业,完善“三大陆港”“三大空港”功能,健全兰州国际陆港冷链物流设施,建成兰州新区期货金属交割库和武威铁路国际集装箱场站。军民融合产业,抓好兰州、天水、白银3个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核技术产业园、兰州航天军民结合产业园、金昌镍钴新材料军民协同创新发展中心等重点项目和园区建设。


  (四)千方百计扩大内需,更好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和消费的基础性作用


  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充分释放消费潜力,确保经济稳定增长。


  切实扩大有效投资。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交通方面,确保敦煌至格尔木铁路、敦煌铁路提速改造、两当至徽县高速公路、渭源至武都高速公路陇南段年内建成。加快银川至西安铁路、中卫至兰州铁路和景泰至中川机场、平凉至天水、甜水堡至永和、武都至九寨沟等高速公路建设。尽快开工建设兰州至张掖三四线铁路(中川机场至武威段),争取兰州至合作铁路、酒泉至额济纳铁路(酒泉至东风段)、西宁经合作至成都铁路、兰州新区至兰州高速公路、中川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等项目获批建设。能源方面,开工建设成纪(静宁)330千伏输变电工程,推进青海至河南特高压工程甘肃段、邵寨等大中型煤矿、兰州LNG储备中心项目建设。水利方面,开工建设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加快引洮二期及受益区配套供水工程、农业高效节水工程等项目建设,推进白龙江引水、引哈济党等项目前期工作。民生和社会事业方面,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棚改专项债券配额,重点实施老城区、国有工矿区、林区、垦区棚户区改造18.27万套。建成开放省体育馆,推进七里河体育场、省简牍博物馆、兰州动物园等项目建设。


  着力改善消费环境。加快兰州国际高原夏菜副食品采购中心、定西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等大型市场建设。积极培育重点领域消费细分市场,引导文化、养老、健身休闲和体育竞赛表演等领域消费,支持自驾游、旅居、通用航空等大众消费,鼓励建设高品位步行街、特色商业街区。大力发展便利店、社区菜店等社区商业,配置居住小区健身、文化、养老等服务设施。引导农村居民增加通讯、汽车等消费,建设集零售、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乡镇商贸中心。大力实施质量强省战略,组织开展省政府质量奖、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知名品牌示范区等创建工作。建立全省统一的产品和服务消费评价体系,严厉打击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全面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高质量做好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五)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打造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


  依托城镇群和主要交通干线,优化空间开发和生产力布局,促进形成多点带动、多极突破的发展格局。


  继续举全省之力加快兰州新区发展。坚持经济新区、产业新区、制造新区功能定位,招大引强优势企业、优质项目、优秀人才。壮大精细化工、新材料、大数据、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群,加快建设精细化工园区,积极创建临空经济示范区。实施同位素药物研发和生产基地、大科学装置科技创新创业园、重离子应用技术及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争取获批中国(兰州)自由贸易试验区。


  谋划培育区域发展新板块新动能。全面启动榆中生态创新城规划,统筹推进兰州大学“双一流”和兰州副中心建设,打造绿色生态宜居、功能配套完善、营商环境一流、创新活力迸发的新兴经济增长极。加快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坚持世界级定位,进行一体化打造,完善路网结构,彰显文脉内涵,提升瓜州、肃北、阿克塞、敦煌西线景区品质品位。积极推进兰白都市圈、天水先进制造基地、陇东能源基地建设。有序开发白银、张掖凹凸棒石资源,打造全国产业基地。主动对接谋划,抓好关中平原城市群、兰西城市群规划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落实。


  (六)加大力度改革创新,破除制约高质量跨越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站在改革开放新的起点,坚持以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为重点深化改革,用动能动力的软件长板来补物质技术的硬件短板。


  按照“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前期去产能成果,坚决防止已关闭退出煤矿死灰复燃,加快处置“僵尸企业”。落实“房住不炒”定位,大力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确保中央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企收费,不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纵深推进电价改革,扩大实施重点行业企业直购电交易,做好甘肃电网新一轮输配电价改革。完成省电力交易中心股份制改造,推进节能量交易试点和用能权交易。持续推进水价改革,促进全社会深度节水。加大中央专项债券争取力度。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和恶性事件的底线。


  充分释放国资国企改革红利。着力推动国有企业做好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稳健发展四篇文章,重点办好脱钩、重组、混改、布局、监管、党建六件事情。完成34户小微企业国有资本改制退出或关闭注销。全面完成十大产业集团组建工作,尽快实现规范运营。深化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改革,推进国有资本与非公资本双向进入,努力在国有企业混改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引导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和十大生态产业发展。以“管资本”为主强化国有资产监管,建立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健全境外投资监管制度和工作机制。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四办”改革,进一步压减办事流程和环节,争取省市县三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0%以上。完善提升“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实现各级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一扇门”办理。着力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实现“最多跑一次”省市县乡全覆盖。加快建设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进跨层级、跨地区、跨部门、跨业务协同管理和服务。持续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和“减证便民”行动。畅通网上咨询投诉渠道,切实解决群众办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烦心问题。


  积极推进其他领域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交通领域各种投融资模式创新落地,加大以出让国有资源资产和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补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本金的推进力度,充分利用政府债券、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产业基金等模式筹集项目建设资金。健全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机制,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进一步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成熟经验,推广“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地方特色功能,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总结陇西“城乡统一市场、规范征收程序、探索三权分置”的试点经验,巩固改革成果,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面推开农村“三变”改革,健全产权交易和金融服务平台。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七)不断拓展开放空间,推动形成全方位合作新格局


  持续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最大机遇,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努力取得更多务实合作成果。


  奋力抢占“一带一路”建设五个制高点。制定实施抢占五个制高点规划方案,着力打造面向中西亚、南亚、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高地、交通物流集散枢纽、科创中心、信息汇集中心和生态安全屏障。高水平办好敦煌文博会、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公祭伏羲大典暨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等品牌节会,进一步放大节会拉动效应。提高国际货运班列和航空货运质量效益,深度融入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落实“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快推动丝绸之路“科技走廊”建设,积极构建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加快丝绸之路“两港”建设,构建涵盖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的全产业链。参与共建绿色“丝绸之路”,深化生态环保国际交流合作。


  提升口岸经济发展水平。推进口岸平台错位发展,引进培育运营主体,建设兰州物流节点枢纽,促进加工产业集聚。加快建成运营汽车整车、粮食、木材等指定口岸,提升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运营水平,推动兰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快速发展。拓展客运航班带货业务,培育全货机国内国际航线。继续推进敦煌航空口岸建设。加快商贸物流大数据平台建设,探索建设“一带一路”特色农产品多语言电子商务平台。继续争取打通陆路边境口岸,打造边境特色旅游小镇和商贸口岸,谋划推动与俄白的贸易通道建设。


  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发挥国际友好城市等外事渠道平台作用,指导企业办好境外分支机构和代表处。积极推进我省优势企业和产品建立国际营销网络,用好已经建成的境外展示展销中心,新建新加坡甘肃特色产品展销中心,争取在阿联酋等国家设立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推进中白工业园、物流产业园和中医药合作项目建设。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靠实招商责任,完善奖励措施,推动形成省市县联动、各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招商引资工作格局。坚持办好兰洽会、“民企陇上行”等重大节会展会,筹备召开全省招商引资大会,紧盯国内外前沿技术、领头企业、领军人物,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招展引会、招才引智。在长三角、环渤海等区域精准开展招商引资专项活动,力争引进一批国内外500强企业落户我省。


  (八)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加快创新型甘肃建设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龙头,引领经济转型升级、后发赶超。


  加快兰州白银国家自创区和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完善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推进机制,出台兰州白银国家自创区发展规划纲要及支持政策,优化差别化配套扶持措施。继续实施“六个一百”技术创新工程,推动创新资源和人力资本集中集聚。开展创新政策先行先试,优化整合各类创新创业资金投入,完善创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强化与上海张江等国家自创区的密切合作。倡导创新文化,构建多领域互动、多要素联动的创新生态体系。


  优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直通机制,支持高校院所和企业设立新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发挥好各类开发区、大学科技园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作用。提升酒嘉、金武、天水、陇东工业集中区科技创新水平。实施更加灵活的分配激励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到企业兼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发挥兰州知识产权法庭作用,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财税、信贷、用地等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培育壮大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国家级和省级众创空间创新能力,扶持小微企业和创新团队加快成长,新认定一批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支持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3%。


  发挥人才第一资源支撑引领作用。全面推动各项人才政策落地见效,全力做好人才保障服务工作。用好“省长人才奖”等系列奖励政策,实施“陇原英才”计划,引进一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鼓励地方和企业设立人才引进发展基金。完善人才科学评价机制,培养更多实用型技能人才。


  (九)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甘肃经济要有一个大发展,民营经济必须有一个大发展。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继续以“谁跟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过不去,我们就跟谁过不去”的坚定决心,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着力营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坚持“非禁即入”,开展市场准入限制专项清理,坚决拆除有碍民营经济发展的“隐形门槛”。建立健全全程代理服务机制,实行“保姆式”“贴近式”“零距离”跟踪服务。允许“一照多址”“一址多照”,打破市场主体住所和经营场所限制。落实国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放开机场、电力、油气勘探开发、交通等领域准入,支持科研院所、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融合发展,下大力气解决“准入不准营”的问题。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不折不扣落实支持非公经济发展19条、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58条等政策措施,推行“不来即享”政策兑现机制。促进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对科技型“小巨人”企业给予无偿资助、专利资助、发放科技创新券和后补助等政策支持。加快网上办税服务平台建设,推行办税“网上全程办”“全省通办”,降低纳税人办税成本。将民营企业中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当地教育、基本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覆盖范围,让外来务工人员跟城里人一样享受同城待遇。


  积极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开展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金融对接活动,完善融资担保体系,提高民营企业贷款担保服务能力。提高土地、房产、林权、知识产权等抵质押率,扩大信贷投放。建立民营企业纾困基金。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进行融资。对首发上市和新三板挂牌的民营企业,由所在地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省财政对企业所在地政府给予一定奖补。


  争创一流营商环境。继续扎实开展“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和“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突破年”活动,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民营企业和商会制度,第一时间掌握诉求、第一时间了解困难、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减少对企业的各类检查,做到“不叫不到、随叫随到”。健全第三方评估机制,建立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投诉协调解决机制。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梳理、甄别和解决一批历史遗留问题,保护企业家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办好2019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


  (十)全力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把省下的钱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支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继续综合运用援企稳岗、职业培训、创业带动、政策扶持等举措,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用好省级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资金,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创业就业,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继续开展万名高校毕业生下基层活动。抓好“无欠薪”城市创建工作,强化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问责,切实解决好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功能。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完善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制度,做好社会保险待遇提标和社会保险费划转税务部门后的征收管理工作。扎实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支持城镇困难职工脱困解困。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全省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上线运营。


  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学前教育重点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义务教育加快补齐控辍保学、“乡村弱城镇挤”、随迁子女教育、乡村学校软硬件建设等“四个短板”,高中教育稳定提升普及程度和质量,高等教育着力推进“双一流”特色建设工程,职业教育深化拓展与企业联合办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预防为主,做好重大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工作,积极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多措并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和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力度,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快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实施文化惠民、文物科技保护和“历史再现”工程,注重媒体融合发展,推进“智慧广电”和基层应急广播工程建设。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促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切实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做好公共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加强诚信社会建设,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持续强化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煤矿和非煤矿山、高层建筑和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严守安全底线。实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工程,完善应急体系和管理机制,加强基层防灾减灾应急队伍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能力水平,促进宗教和睦和顺。加强双拥共建,健全退役军人工作服务管理机制,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做好信访维稳工作,狠抓信访突出问题化解。深化平安甘肃建设,建立立体化、信息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继续办好为民实事。按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的原则,在深度贫困县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农村边远地区中小学温暖工程建设、县级医院能力建设、城市老旧住宅小区电梯改造、支持1万名高校未就业毕业生到企业就业、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助残康复救助、乡村振兴公益性岗位设置、村庄清洁行动、农村“厕所革命”等方面为民办好10件实事。


  各位代表,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以刀刃向内的革新勇气加强自身建设,以寝食难安的责任担当履行职责使命,以只争朝夕的干劲状态推动工作落实。


  要以高度的站位自觉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实际的行动、最终的效果,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各项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要以强烈的责任依法干。把依宪执政、依法行政、依规施政、依纪从政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坚决维护宪法权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高度重视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要以斗争的精神拼命干。勇于担当作为,增强斗争本领。把谋事、干事、成事统一起来,以不甘服输的劲头、没有不能的胆识、不怕吃亏的心态、高人一筹的本事,苦干实干加油干。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不为问题所困、不被困难吓倒,学会舍得让利、借助外脑外力,弘扬专业精神、提升专业能力,大力构筑精神高地,奋力冲出发展洼地。


  要以清廉的作风扎实干。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激励引导干部多谋实事、多下实功,全面提高政府系统各级干部的工作执行力和落实力。自觉履行“一岗双责”,严密加强风险防控,持续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把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推向深入,确保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


  奋斗创造奇迹,实干成就梦想。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按照省委的部署要求,擦亮实干兴省的底色,凝聚后发赶超的合力,一件事一件事扭住不放,一锤子一锤子钉在实处,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作出新的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郭厚杰)

联系我们 更多

  • 健康中国头条微信
  • 中国医药报微信

电话:010-83025740
010-83025786

邮箱:wzh@health-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