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食药网首页 >

关于医保、医药、医疗,代表委员们都提了些啥?

作者: 田晓曦 张清淼 马瑞 霍然    来源: 天津广播 2019-02-26

  近日,天津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出席“两会”的代表、委员就各自带来的议案、提案和建议进行交流讨论。在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医疗卫生领域,代表委员提了哪些意见建议?有没有你也关心的问题?一起来看一看!

  

  市人大代表王平

  

  建立医保基金第三方评价机构

  

  市人大代表、市肿瘤医院院长王平表示,目前天津所推行的医保总额预付制,在保障医保资金使用及控制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限于医保总额预付制的计算方式,对医院改扩建、新建学科、临床诊疗等方面考虑、计算尚有些欠缺。因此,他建议天津建立起医疗保险资金第三方监管评价机构,通过大数据进行预警分析医保资金走向,对医疗单位进行医保资金监管,严防骗保行为,让医保资金可以更加安全、科学、合理使用,让医保真正用在该用的地方。

  

  市政协委员刘长山

  

  留住儿科人才

  

  市政协委员、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主任刘长山表示,近年来,天津非常重视儿童就医问题及儿科学学科的人才储备,并出台了系列政策。但儿科吸引和留住的高层次人才不多,学科发展相对缓慢,二级医院和部分三级医院表现更为突出。刘长山认为,究其原因包括部分医院尤其是二级医院儿科收入仍然偏低;大学的综合医院及部分三甲医院与其他学科标准一致,导致儿科医师晋升相对困难等。他建议,切实落实卫健委关于增加和保障儿科医护收入的政策,从行政管理上加强督导,并列入领导考评范围,切实保障儿科医护的收入达到同医院医疗人员收入的中上游水平;专门制定对儿科医师晋升条件,留住儿科人才;从多方面多层次加强儿科学学科的专项科研立项,连续5年左右设立儿科专项科研基金。

  

  市政协委员郭志刚

  

  加强高危人群心血管病防治

  

  从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来看,我国目前有2.9亿心血管病人,心血管病可以说是“第一大病”。在天津,心血管病在居民死亡原因中一直排在前列。天津市胸科医院在对我市6个区8.6万人的心血管病筛查中发现,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高达28.5%,且涉农区要明显高于城区。而在西方发达国家,随着对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早期干预,配合药物治疗,其发病率、病死率已大幅下降,不再是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病种。

  

  在这次天津“两会”上,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市胸科医院院长郭志刚联名医药卫生界别委员建议,心血管病防控要从有效控制高危人群的健康状况入手,除患者到医院就医外,体检中心等单位也应对检查发现的高危人群进行有效控制,降低患病危险因素。同时,建议对心血管病高危患者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比如,可适当提高其医保报销比例,或高危人群提供一定的免费医疗政策。郭志刚介绍,在青岛已有7种药纳入了慢病药品免费投放范畴范围,建议天津也可以采取这样的措施,从而提升患者的治疗积极性,降低发病率。同时,还要加强心血管知识的宣传,提高群众防病意识。

  

  市政协委员明东

  

  依托综合性大学优势发展新医科

  

  在本届“两会”上,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明东提交了“关于深入推进医教协同、服务健康天津建设的建议”。明东提到,当前,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等新技术与医疗健康相关领域的结合日趋紧密,现代医学模式面临重大变革,智能医学、精准医学、转化医学等新兴医学服务医疗健康产业的潜力巨大,正在成为创新驱动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先导力量。

  

  明东建议充分发挥我市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结合现代医学发展趋势,积极调整学科布局,着力培育智能医学等新兴医学学科。在此基础上,结合医疗卫生行业新需求、学科交叉融合新趋势、科学研究新成果,加强智能医学工程等一流新兴医科专业建设,培养高端复合型卓越医学人才,为我市乃至全国医疗卫生行业提供扎实的学科基础和有力的人才支撑。同时,他也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鼓励我市一流综合性大学建设直属附属医院或与院校共建直属附属医院,使综合性大学和医院间建立务实有效的工作机制,引领医教协同不断深入,合作培养医疗人才。

  

  市政协委员陈新

  

  振兴本土老字号 降低患者用药成本

  

  天津市政协委员、中新药业药品研发公司常务副总陈新在本届天津“两会”上联名医药卫生界别委员提交了关于振兴天津老字号中药发展的建议。天津市中成药老字号企业在全国占比大,质量领先,我国第一个中药片剂银翘解毒片、第一个酊剂藿香正气水、第一个滴丸速效救心丸等都是天津的老字号品牌。

  

  陈新介绍,联名提案建议在我市医院推进老字号中成药用药占比不低于50%的政策,同时由于天津药品质量过硬,医保支付价格低,更大比重地使用天津老字号药品,不仅能振兴本土医药品牌,还能降低患者的用药负担。(记者 田晓曦 张清淼 马瑞 霍然)


(责任编辑:郭厚杰)

联系我们 更多

  • 健康中国头条微信
  • 中国医药报微信

电话:010-83025740
010-83025786

邮箱:wzh@health-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