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食药网首页 >

疫苗犹豫

作者:     来源: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医药报 2019-03-07

  什么是“疫苗犹豫”

  

  早期将个体和群体对接种疫苗的态度分为“支持”与“反对”这两个极端的观念,近年来发现还有第三种情形,即“疫苗犹豫”。“疫苗犹豫”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WHO免疫策略咨询专家工作组将“疫苗犹豫”定义为:一种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接种疫苗的行为,即从完全接受者到完全拒绝者之间的连续范围的一组人群。这些“犹豫”个体可能会拒绝接种一些疫苗, 但也可能会接受其他一些疫苗或延迟接种,或接受疫苗但不确定是否去接种。WHO估计,在全球范围内, 五分之一的儿童由于“疫苗犹豫”仍然无法获得拯救生命的常规免疫接种;每年有150万儿童因为现有疫苗完全能够预防的疾病而死亡。

  

  “疫苗犹豫”是如何发生的

  

  “疫苗犹豫”是一个在特定背景下的复杂问题,根据时间、地点和疫苗的不同而变化,其影响因素包括误导信息(接受反接种疫苗组织的宣传或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的相关言论)、缺乏信心(不相信疫苗,或对医务人员和卫生保健系统等的不信任)、自满情绪(认为不需要疫苗,不重视疫苗)、便利程度(接种疫苗路途较远)、费用较高,以及对疫苗安全性的质疑等。

  

  由于这些原因,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延迟或拒绝为自己或者孩子接种疫苗,给一些国家弥合免疫差距带来挑战。

  

  如何消除“疫苗犹豫”

  

  WHO指出,“疫苗犹豫”并非只是困扰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问题,在一些高收入国家以及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中,排斥接种疫苗的现象正越来越严重。目前没有一个通用的单一干预战略能有效应对所有的“疫苗犹豫”案例。WHO指出,全球免疫行动的成功必须有赖于实现和保持高的疫苗接种率,因此,“疫苗犹豫”问题应该作为国家免疫规划的优先事项得到关注和应对。建议对每一个案例进行诊断分析、度身定制相关应对战略,以逐步改善对疫苗接种的接纳程度,其中有效交流和沟通是消除恐惧、解决关切、排除误导信息、扩大科学认知的关键。

  

  医务工作者的推荐是受种对象接受疫苗接种的强有力促进因素。儿童在离开接种门诊时,接种工作人员要口头预约下一次接种的时间,也可通过书面的提醒,使儿童及时完成预防接种程序,并最终达到较高的预防接种覆盖水平。(摘自《疫苗应用与安全问答》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刁连东  翟如芳  主编)


(责任编辑:郭厚杰)

联系我们 更多

  • 健康中国头条微信
  • 中国医药报微信

电话:010-83025740
010-83025786

邮箱:wzh@health-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