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自身能力建设服务质量强国战略目标
近年来,各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严格按照“四个最严”要求,严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类检验检测任务。目前,在机构改革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我们期待检验检测行业在健康的轨道上实现良性发展。特别是对于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而言,更是关乎百姓的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所以,也期待在后续的机构改革和发展中,能充分体现检验检测行业的专业性以及检验结果的权威性。
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近年来,随着国家定下质量强国的战略性发展目标,我国的检验检测机构迎来行业发展的黄金期。
一是行业发展快。总体而言,我国目前对检验检测的需求面广量大,检测数据和结果的使用已经覆盖到各行各业,也被政府各部门在监管、审批中所采信,检验检测行业已成为我国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
二是改革力度大。当前,我国对检验检测行业的管理已逐步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在对检验检测机构的从业许可中,做到了减环节、减程序、减时间、减收费、减申请资料,强化了检验检测机构的主体责任制。
三是从业类型多。随着我国对检验检测行业的全面放开,吸引了众多资本的加入。目前,其从业主体已经由过去的政府、事业单位主导,增加了企业、民办非企业、合资、独资等其他类型;检验检测实验室也遍布研发或生产企业、科研院校、政府所属事业单位、合资或独资的第三方机构等。尤其是在制药行业,检验检测实验室更是遍布在药品研发、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生产控制、流通使用环节的质量抽查检验以及不良反应处置等全生命周期中。
服务水平仍需提高
不可否认,我国的检验检测行业在服务监管、服务产业方面取得了显着成绩,但距离我国质量强国的目标尚有差距,所以,其整体服务水平还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一是政府与市场的检验检测需求有待进一步清晰划分。政府监管部门需要检验检测机构的检验数据和技术判断作为监管工作的执行依据,而市场经济的各类活动也需要检验检测机构出具公正准确的结果来作为生产制造、贸易经营产品的质量评判标准。但是,随着政府监管部门的简政放权,减少许可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其对检验检测的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目前,政府部门的检验检测需求更多的是应对抽检监测和应急处置及保障等方面。如国有药品检验检测机构,作为政府的实验室,承担着上市后药品的监督抽验、重大活动和体育赛事的药品安全保障及突发事件的应急检验任务,这就要求承担任务的检验检测机构,必须具备相关领域完备的技术能力和强大的应急检验检测处置能力,以及能发挥技术支撑作用的专家和人才队伍,从而确保在任何时候都能无条件地配合和满足政府监管与处置突发事件的需要。但是,为政府监管提供检测服务和为满足市场需要所提供的检测服务,两方面有着显着区别,后者更多地依赖或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与法则。
二是检验检测行业的诚信度还须进一步提升。加强对检验检测机构的诚信性监管是促进检验检测机构良性健康发展和自我完善诚信机制的有效手段,所以,检验检测机构的行政主管部门应结合信息化手段,设计规划更加高效、便捷的监管方法与措施。
三是检验检测信息缺乏统一管理和最有效利用。本着最有效利用的原则,政府各监管部门所属检验检测机构的检验数据结果,应统一归口收集保存,各相关部门可通过授权的形式,根据需要获取使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评价以及关联性分析的作用。
明确定位寻求突破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寻求改进。
一是区分国有检验检测机构和经营性检验检测机构的发展定位。政府部门所属的检验检测机构与经营性检验检测机构的运作模式不同,前者是保障行政监管部门工作的技术支撑机构,后者是追求一定经济效益的检验检测企业,二者的发展定位和运行管理机制不同,所以不能一刀切地全部推向市场实行企业化。在未来的机构改革中,要注意避免国有检验检测资源的流失和保证重要检验检测数据的安全。
二是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大对违规检验检测机构的处罚力度。行政主管部门应制定有效的分级管理制度,使得诚实守信的检验检测机构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更好地成为“放管服”改革的获益者。对于违法违规的检验检测机构,则要加大其违法成本,不但让机构受罚,更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纳入个人诚信记录。
三是建立统一的检验检测国家统计制度。为了使检验检测数据能最大化地有效利用,可以研究建设国家级的检测数据库,定期统计和收集汇总相关数据,其中的大数据可共享使用。统计制度的建立可以更好更快地促进这一共享模式的实现,为政府部门进行科学决策和制定法规政策提供重要依据。(作者: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所长 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