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食药网首页 > 科普> 健康管理>

携手助力脊柱结核患者脱贫

作者: 高阳    来源: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医药报 2019-03-27

  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从1882年德国微生物学家罗伯特·科霍发现了结核病病原菌,已经过去100多年,结核病仍是世界十大死因之一。


  每年,全球都有数百万人因该病死亡。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采取行动,向结核病宣战。


  结核病医疗负担重


  结核病一直是传播速度快、易感人群多、疾病负担重的传染类疾病之一。相关资料显示,每天有近3万人患上这一疾病,约4500人因结核病失去生命。


  我国是结核病大国。数据显示,2011~2016年,中国年报告结核病患者数均在90万左右,且疫情分布不均衡,西部高于中东部,农村高于城市。虽然近年来我国在结核病防控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是发病的重灾区,患者总数量居全球第三。


  结核病发病率虽然高,但目前已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然而,很多患者因发现不及时,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尽管政府部门为结核病患者提供了免费的检查和一线药物治疗,但辅助治疗尚不在免费范围内;另外,各地对耐多药结核的医保政策也不统一,很多抗结核治疗仍在门诊进行,多数门诊治疗费用尚未纳入医保,这导致超过一半的结核病患者家庭正经历“灾难性医疗支出”。


  目前,我国脊柱结核居全身骨关节结核的首位,脊柱结核以骨质破坏为主,是全身感染的局部表现形式,若治疗不当,很可能导致终身瘫痪。由于这类结核病大多影响年富力强的成年人,因此在所有类型的结核病中,脊柱结核最容易导致一家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据悉,我国结核病患者家庭的平均年收入约3万元,其中,每位患者治疗年平均花费近7000元,占家庭年平均收入的23%,若按家庭实际年平均收入计算,花费比例高达49%。由于脊柱结核需要更长的治疗周期,更长时间的用药治疗,各种定期检查项目,导致大多数脊柱结核患者和家属都会陷入“越贫越病、越病越贫”的困境。


  一体化诊疗救助脊柱结核


  脊柱结核致残、致瘫率较高,能否及时有效地接受治疗,决定了治疗效果和肢体功能的保全。除了患者本身接受诊断、治疗较晚外,很多医院对脊柱结核的处理流程也较为落后,耽误了患者的治疗。


  传统的处理流程是:综合医院确诊后,让患者到结核病防治机构检查并接受抗结核治疗,确认没有传染性后方可回综合医院做手术,术后要回结核病防治机构继续治疗。


  目前,抗结核治疗一般需要1年多,而由于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来回奔波,导致患者从确诊到接受手术的时间大大延长。手术结束后,患者仍要辗转于手术医院和抗结核治疗机构之间进行复查,过程繁琐。


  为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日前,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联合北京中卫公益基金会开展“强起来——关爱成人脊柱结核精准扶贫走基层”救助项目,旨在救助全国范围内的低收入家庭、农村特困户、边远山区的成人脊柱结核病患者,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改变因病致贫的局面,使广大脊柱结核贫困患者受益。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利用在脊柱外科类疾病防治方面的专业优势,经过摸索,在夏平副院长的带领下,该院脊柱专业团队在继承创新传统中医药基础上,运用中西医结合探索结核化疗、并发症处理等一体化治疗,建立了“脊柱结核中西医一体化诊疗模式”。


  他们在临床上发现脊柱结核患者后,排除传染性,就可以马上对患者进行抗结核病治疗,化疗一到两周后及时手术,实现抗结核治疗和手术之间的无缝对接。从患者术后的化疗、营养状况的调理,到化疗并发症的处理以及中西药调整等方面,实行中西医一体化管理。临床发现,除了耐多药结核患者外,大部分脊柱结核患者可缩短抗结核治疗时间。


  2018年,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联合北京中卫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强起来——关爱成人脊柱结核精准扶贫走基层”救助项目,给予18岁以上的成人患者,尤其是低保户、贫困户每人5万元脊柱结核手术费用的补助。经过第一期项目实施反馈来看,患者及家庭的医疗负担大大减轻;从患者的愈后随访来看,一体化诊疗方式更好地帮助患者减少了疾病周转时间,总体康复效果更佳。


  近年来,该院开展脊柱结核手术100多台,积累了丰富的中西医一体化的手术经验和手术期管理经验,脊柱结核中西医一体化治疗方案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行动起来助力患者脱贫


  防治结核病已经是世界各国的重要议程。为加快各国防治结核病的工作,在2018年9月举行的联合国大会结核病问题高级别会议上,各国元首做出了终止结核病的有力承诺。


  在我国,消灭结核病不只是卫生部门的事,需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建议将脊柱结核作为脱贫攻坚的突破口,加大政府和社会资本投入,减轻患者负担。相关医疗机构加大对脊柱结核防治的重视,进行重点帮扶。呼吁更多社会公益机构、爱心企业加入进来,帮助更多的脊柱结核患者重新站起来。


  建议推广“脊柱结核中西医一体化诊疗模式”,让脊柱结核患者少跑路。以省为单位,由三甲级中西医结合医院牵头,建立覆盖城乡基层结核病机构的“医联体”,方便患者转诊,为贫困患者开通相应的绿色通道,减少患者在不同医院周转的经济成本,避免因此耽误治疗。


  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地方医院可以开展相关脊柱结核科普活动和公益活动,为患者组织义诊和举办健康大讲堂。建议由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牵头建立脊柱结核诊疗大数据平台,收集脊柱结核病患信息,定期回访,真正把这部分人的健康管起来,实现“真脱贫”。


  确定目标人群和帮扶标准,落实精准扶贫计划。脊柱结核患者病程长、病时久,有时候很难发现,基层扶贫及社区医疗机构要做好“早发现”的工作,开展基层调查,帮助筛选和甄别贫困家庭。


  建议主要锁定低收入家庭、农村特困户、边远山区的成人脊柱结核病患者,进行重点帮扶,逐步落实帮扶计划。资助对象为18周岁以上成人患者;经临床、实验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脊柱结核(包括骨与关节结核),具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已排除结核传染性的患者等。


  今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主题是“终止结核时不我待”,向全世界提醒,要紧急采取行动,实现在扩大防治覆盖、提升科学研究、增加经费筹资和人权保障等方面的承诺和行动。呼吁政府、受影响社区、社会组织、卫生保健提供者及国家/国际伙伴团结协作,确保不让任何人掉队。(高阳)


(责任编辑:郭厚杰)

联系我们 更多

  • 健康中国头条微信
  • 中国医药报微信

电话:010-83025740
010-83025786

邮箱:wzh@health-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