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食药网首页 > 科普> 舆情研究>

舆情梳理:过期药品安全事件频受关注 不能让过期药问题“过期”

作者: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舆情中心    来源: 舆情周刊 2019-04-01


事件词云图


事件概述


  今年以来,有关过期药的舆情持续保持较高热度。其中,北京市某医院给患儿注射过期药品、湖南省长沙市一孕妇在三甲医院买到过期药等均引发舆论较高关注。此外,20世纪60年代的“老”安宫牛黄丸被炒出天价一事也引发媒体对于安全用药、中成药行业监管等话题的讨论。近期,“全国家庭过期药品回收”活动启动,使得舆论再次聚焦各地过期药品回收情况的现状并提出建议。


舆情走势及关键节点


  从舆情走势来看,以1月1日~4月1日16时为监测时间段,如下图所示,舆情整体呈现“波浪式”特征,相关信息在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量大于新闻媒体。


监测时间:2019年1月1日~4月1日16时

数据来源:中国健康传媒集团舆情中心


  关键节点一:知名博主爆料北京市某医院给患儿注射过期药品


  1月8日,@好爸爸陶功财(微博认证知名母婴育儿博主,粉丝207万)发布微博爆料,有三个月大的孩子得了肺炎,在北京市八一儿童医院住院时被输入过期液体。医患办回应称确已过期正调查。相关内容迅速在微博平台扩散,累计转评达2000余人次。网民纷纷表示担忧,主张严惩的声音占据主流,如@俏俏Alice:这也太可怕了吧。@烤鱼室先生:这种玩忽职守的行为就该被严惩。新京报网发表《八一儿童医院给婴儿输过期液体?医患办:确已过期正调查》报道此事,网易、搜狐网、新浪网等进行转载。


  关键节点二:“老”安宫牛黄丸被炒出天价


  1月7日,微信公众号“39健康网”发表《11万元1颗的天价药丸!安宫牛黄丸真能「起死回生」吗?》,指出20世纪60年代的安宫牛黄丸以11万元的天价成交,一颗1993年的安宫牛黄丸也被炒到上万元。1月16日起,更多媒体介入安宫牛黄丸被炒出天价一事。媒体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 解读安宫牛黄丸功效,认为天价是炒作行为


  如《北京青年报》刊登《“老安宫”一粒炒至万元 1993年前老版为何炒出天价》,同仁堂总店的柜台售货员表示,网络上热传的天价年份安宫牛黄丸“完全就是炒作”。


  2. 分析其走俏市场的原因


  如微信公众号“科技日报”发表《11万元一颗的安宫牛黄丸,过期“神药”成天价藏品忽悠了谁?》称,现在市场上主要收购1993年前生产的安宫牛黄丸,主要原因就是1989年我国实施《野生动物保护条例》,限定1993年以后,野生犀牛角被明令禁止用于制药原料。


  3. 呼吁强化中成药的监管


  如《光明日报》认为,一方面要严格执行药品管理的相关法则,对于超长时期的中药必须明确其过期药的身份。另一方面,则应加强中成药的生产管理,特别是安宫牛黄丸这些具有良好口碑的药物。


  关键节点三:第三季“全国家庭过期药品回收”活动启动


  3月13日~3月31日,广药集团启动广药白云山2019年3·13家庭过期药品回收活动。在去年17个城市的基础上,新增11个可上门回收过期药品的城市。相关内容引发百余家媒体关注,如新华网、人民网、央广网等中央主流媒体,北青网、扬子晚报网等地方媒体纷纷参与报道,典型标题如《南京苏州无锡等28城居民足不出户可更换过期药》《28个国内城市开启过期药品线上回收服务》等。微博平台中,@深圳大爆炸发布【家里过期药怎么处理?“召唤”快递小哥上门免费回收![赞]】等获得较高关注度,网民多对此活动表示肯定和支持。


  关键节点四:长沙孕妇在三甲医院买到过期药


  3月23日,湖南经视《经视大调查》报道,怀孕四个月的长沙市民王女士从一家三甲医院湖南省妇幼保健院买到了过期药维生素C,且四十袋全部过期了两个月。对此,医院的药剂科主任甚至说,过期药就像没有吃完的水果、剩菜一样,吃了肯定没事。


  此事迅速引起舆论关注。新闻媒体方面,中国网、上游新闻等予以报道。澎湃新闻发表《湖南一三甲妇产医院给孕妇过期药,院方对5涉事医护顶格处罚》,跟进了事件最新进展。部分媒体发表评论文章,呼吁医院梳理管理漏洞,采取有效措施。微博平台中,@头条新闻、@新浪新闻客户端等发布相关内容,网民主要表现为对涉事医院药剂科主任“像剩菜”的说法不满。


媒体关注点


  通过对热点文章进行内容聚类分析可见,媒体关注点包括了以下3个方面。


  报道当前过期药品回收现状及建议


  《三秦都市报》刊登《过期药难觅“容身处”》称,记者走访了西安市多家药店及社区,发现家庭过期药处理面临回收意愿低、回收点难觅、无统一长效管理机制等诸多问题。《海峡导报》刊登《家里的过期药,你往哪儿“扔”?》称,记者采访了厦门市50名市民,有41人不清楚有过期药品“回收箱”;只有6人养成了搜集过期药“回收”的习惯;另外3名市民表示,偶尔“想起时”才会把过期药品拿到药房。此外,文章梳理了国外对于过期药的处理措施。在美国,药商上门换药,市民的药品刚过期,药品生产企业就会上门回收。《台州日报》刊发《过期药如何处置是大事》表示,一方面,结合当下的垃圾分类工作,通过建立一套规范且方便市民操作的回收机制。另一方面,继续深化医改工作,杜绝医院医生开出“大药方”,引导市民安全合理用药。


  探索各地回收过期药品的创新举措


  南方网发表《全国首单“创新型药品置换责任保险”落地广州》称,去年年底,全国首家“创新型药品置换保险示范店”在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揭牌。《河南日报》刊登《家中过期药有了好去处》称,洛阳市启动“家庭过期药品回收”公益项目,23个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点投入使用。


  科普过期药品的危害及处理方式


  《经济日报》刊发《过期药须定期清理销毁》,业内人士表示,当药品超过有效期时,有的药品药力药效会发生衰减,有的药品则会发霉变质,误食会对身体产生极大的副作用。同时,大多数药品过期后容易分解、蒸发,散发有毒气体,造成室内环境污染,严重时还会对人体呼吸道产生危害。《台州日报》刊登《家中过期药品该如何处置?》称,台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市民把过期药品投放到有害垃圾桶时,注意不要和废灯管、废电池等混在一起,应单独投放至标有“过期药品”的有害垃圾分类收纳箱。同时要让过期药品保持密封的状态,拧紧带塑料瓶过期药品的瓶盖,防止药品间产生化学反应。


  来源/《舆情周刊》删减版


(责任编辑:齐桂榕)

联系我们 更多

  • 健康中国头条微信
  • 中国医药报微信

电话:010-83025740
010-83025786

邮箱:wzh@health-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