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食药网首页 > 智慧监管>

卢江:大数据助力食品安全风险防控

作者: 落楠    来源: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食品药品网 2019-05-27

  中国食品药品网讯(记者 落楠) 5月24日,“智慧推动食品药品产业转型升级——责任 趋势 融合”主题论坛在贵阳举办。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卢江在论坛上表示,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等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技术工作不断加强,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预防为主。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强化风险监测、风险评估和供应链管理,提高风险发现与处置能力。”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高度重视,并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标准管理等方面及时做出部署。未来我国在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方面必须强力推动大数据应用,要借助大数据技术提高对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的感知、识别、预警、预测及干预。


  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卢江认为,将海恩法则应用于食品安全领域,借助大数据的理念和技术,通过系统收集、整合、分析食品安全相关数据,寻找风险的征兆和苗头,有效识别预警及防控系统性风险,推动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关口前移,实现智慧监管。


  针对目前我国食品安全信息化发展与大数据应用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卢江建议:一是创新体制机制,强化食品安全大数据应用顶层设计;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大数据跨越式发展的保障能力;三是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数据融合规范,解决跨层级、跨部门、跨业务、全链条多元异构数据融合难的问题;四是设立国家重大专项科研基金,加强食品安全大数据应用技术创新研究,解决我国食品安全大数据发展相关的技术难题;五是着力培养食品安全专业与信息化方面的跨界人才,为食品安全大数据应用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六是有效提升食品安全大数据的隐私保护和安全性,建立“可信、可控、可管”的信息保护体系,确保食品安全大数据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在应用大数据防控食品安全风险的过程中存在以下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顶层设计有待加强。缺乏涵盖食品安全及营养健康的全链条、全周期、全过程信息化建设与大数据应用规划,存在信息孤岛、自成体系、数据资源分散、部门共建共享机制缺乏等,难以形成全国一盘棋的战略格局。二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现有的食品安全信息化平台和系统已不能很好的满足当前食品安全工作要求。三是亟待建立完善数据标准。目前与食品安全相关部门的内部及部门之间的食品安全数据缺乏统一标准和数据融合的编码规范,难以实现数据的共享交换、跨界融合与综合利用。四是数据收集和应用能力有待加强。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数理统计已经不能满足食品安全工作需要,数据收集和应用研究工作亟待深入开展,能力亟待提升。五是食品安全大数据隐私保护和安全方面的政策法规亟待建立和完善。


《中国医药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齐桂榕)

联系我们 更多

  • 健康中国头条微信
  • 中国医药报微信

电话:010-83025740
010-83025786

邮箱:wzh@health-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