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食药网首页 > 药品> 中药>

关于绍兴市中药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作者: 邓俊斌 董芳华    来源: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食品药品网 2019-06-18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我国民族产业的代表,也是传统优势产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标志着中医药进入全面发展新时代。2017年7月1日,《中医药法》颁布实施,浙江省、绍兴市政府先后出台加快发展中医药的实施意见、方案,中药产业的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同时,中药产业也是绍兴市委市政府实施的四大新兴产业之一的现代医药产业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壮大中药产业,加快实施中药产业转型升级,绍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了绍兴市中药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全市主要制药企业、召开企业高管座谈会等一系列措施,深入了解掌握全市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和规划,认真研究中药发展政策,为全市中药产业发展“把经号脉”。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绍兴市中药产业基本情况


  绍兴市中药生产企业共12家,其中中药饮片生产企业7家,中成药生产企业5家。全市有中成药批准文号177个,其中常年生产69个。2018年销售1亿元以上有产品1个;销售收入100万以上产品有94个,其中中成药品种37个,中药饮片57个;采购额100万以上中药材73个。2018年,中药生产企业总产值14.27亿元,销售收入13.8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2%和24.2%,利润1.34亿元,交税额1.14亿元,同比增长10.7%。


  二、绍兴市中药产业的基础与潜力


  中药产业作为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特色产业、惠民富民产业,也是健康产业的重要支撑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与潜力。


  (一)产业发展前景良好。中药产业链涵盖了一、二、三产,从中药材种植(养殖),到中成药、饮片和中药保健食品生产加工,再到电子商务和仓储物流等流通环节,加之养生、养老、医疗、康复、文化、旅游、健康服务和中药制药装备等相关产业,具有较强的带动辐射效应。


  (二)市场需求快速增长。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全民医保体系的逐步完善、人口老龄化快速来临,中药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中药产业迎来了发展战略机遇期。目前,国际医药市场对包括中药在内的天然药物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需求逐年增加,世界植物药市场总额以年均10%的速度快速增长。


  (三)政策引导推动发展。各级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发展。近年来,先后制定了《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在中药工业转型升级、中药资源保护发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现代中药流通体系构建等方面,明确了产业发展思路、目标、路径和主要任务,并从政策、监管、资金、要素等方面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推进力度。2018年8月,绍兴市人民政府印发《绍兴市加快推动中医药发展实施方案》,将中药产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其中。


  三、绍兴市中药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绍兴市中药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前景和市场需求,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形势。


  (一)中药材种植产业日渐式微,中药材种植亟待规范化


  绍兴历史悠久,越医文化源远流长,历代名医辈出;绍兴境内有会稽山脉、曹娥江流域,自然资源丰富,植物品种有1000多种。上述两个因素相结合,使绍兴历来是一个重要的中药材生产、使用的集聚地。绍兴地产的药材有约100余种,如浙八味中的“白术”、新浙八味中的“覆盆子”、“丹参”“桔梗”“石菖蒲”“益母草”“矮地茶”“栀子”“金樱子”等。但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绍兴传统中药材种植的规模小、产业分散、人力成本高等特点很难适应现代中药发展的需要,全市缺少大规模的、具有特色地产优势的中药材种植基地。


  同时,现有中药材种植受传统种植方式、土地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其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较低,产地深加工集约化程度不高。在种植品种、种植规模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此外,生产质量控制、质量检测体系和全过程追溯管理体系等不够健全,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和信息服务平台有待完善。


  (二)缺少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和优势产品,产业体系不够完备


近三年来绍兴市中药企业销售收入、利润情况统计表


  从统计情况来看,近几年来绍兴市中药饮片产业发展速度较快,销售收入每年均有较大提升,但总体来看,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生产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2018年,销售收入过亿的中药饮片企业2家,中成药生产企业3家。其中绍兴震元饮片有限公司是唯一进入全省销售收入前十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且排名相对靠后。而中成药生产企业的发展情况不容乐观,有的企业因企业发展战略调整,企业名称变更等因素,近几年来销售收入、利润有较大幅度下降,有的企业各项经济指标近年来也未有明显增长,企业发展进入平台期。从产品角度来看,单品种销售过亿元的中成药只有1种,而其生产企业的产品结构较单一,该品种销售超过2亿元,占整个企业销售额的三分之二以上,产品销售基本以浙江本地为主,市场拓展能力不足,并且现在面临着其他品牌相同产品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市场风险较大。多家中成药企业普遍缺乏具有较高知名度或是较大竞争力的产品和系列。大部分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的销售收入不超过五千万,缺乏知名品牌和较高美誉度,中药饮片的销售地区基本以绍兴地区为主,在浙江省其他地区以及外省市场的市场份额比较低,并且在区域内同质竞争、低价竞争甚至恶性竞争的情况时有发生。


  另外,绍兴地区目前还没有类似于金华磐安、杭州淳安等地的中药材交易市场,中药生产基本以中药饮片、中成药为主,中药材的产地加工能力不足,缺少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中药材集散地,产业链条不够齐全。


  (三)老产品市场开拓能力不够,新产品研发停滞不前


  全市有中成药批准文号177个,其中常年生产69个。大部分中成药处于长期不生产状态,而在产的产品中销售规模上亿元的只有1只,上千万的不足10只。而且这些产品普遍存在“吃老本”的情况,除了太极东方制药有限公司的急支糖浆等少数品种外,部分在产品种近年来的销售收入增长乏力,缺少亮点和增长点。


  由于中药在产品报批注册方面自身的特点和法律法规的要求等原因,全国目前中药注册的数量远远小于化学药。从有关统计数据来看,2015、2016、2017三年,全国中药注册受理的数量分别为377件、259件、335件,只占全部数量的5.7%。2017年中药申请类型中,79.70%是补充申请,新药仅37个,仿制仅2个。2016年75.68%是补充申请,新药申请32个,仿制2个。而绍兴的中成药生产企业,在最近10年中,未申报过新药、仿制药注册以及补充申请,反映出绍兴市中成药生产企业的研发投入严重不足,新产品研制、开发和注册工作基本停滞。


  (四)中药专业人才严重不足


  笔者对全市中药生产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统计,药学及相关专业的人员比例为18.4%,明显低于全市药品生产企业专业技术人员23.6%的比例,若仅计算中药专业人员的数量,所占比例还要低。由于行业自身特点,中药生产的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性强,并且对从业经历、经验等方面有着较高要求,相比于其他药学领域,既有专业基础又有丰富经验的从业人员少之又少。从调研情况来看,普遍缺乏以下几方面人员:一是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能力的中药性状鉴别人员。除个别企业外,大部分企业在这方面人员紧缺;二是“老药工”,特别是在中药炮制方面的人员。由于中药生产具有脏、累、苦的特点,而且相比于其他药品生产岗位,工作环境较差,从事中药炮制的人员越来越少,年龄结构普遍老化;三是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中药质量检验人员。中药检验对人员的样品处理经验、异常情况判别处置等能力要求较高,符合要求的人员较少,而且人员流动性较高。


  (五)来自市场要求的压力越来越大


  中药饮片的销售主要对象是医疗机构。本轮医改以来,西药、成药实施零差价,医保支付实施各种制约措施,中药饮片不占药比,而且可以加成销售,于是,本来并不起眼的中药饮片业务,现在成了医疗机构的盈利的重要来源。


  1. 力求最低价中标


  由于大多数医疗机构均为公立机构,所以公开招投标是目前比较主流的做法。招标内容中,权重最大的是价格,价格越低,中标的概率就越大,其他如质量、服务、缺货率、生产规模等占的权重较小。近两年来,从我市医疗机构中药饮片业务中标的情况来看,价格折扣率呈显著的下降趋势,企业优质优价得不到体现。而中成药同样面临着类似问题,部分地区通过二次议价等方式进行药品招投标,进一步压缩了中药生产企业的盈利空间。


  2. 销售成本不断提高


  医疗机构要求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将委托代煎和委托配送服务捆绑打包。全市几乎所有开展中药调配的医疗机构均开展委托代煎服务。今年以来,为响应“最多跑一次”改革,又开展委托配送服务,即将代煎好的药直接配送至病人手中,病人无需到医院取。上述两项服务,企业承担全部的费用,其中委托代煎病人支付2元/帖(由医院收取),委托快递配送,病人无需支付费用。据估算,企业为每位病人煎药的费用大约30元,快递配送的费用大约13元,企业承担的委托代煎和快递配送的费用约占总药价的15%,占企业销售价的30%以上。


  3. 其他问题


  中药饮片价格由市发改委和市医药行业协会发布,越城区、柯桥区和市直医疗机构按此执行,新昌县参照执行,诸暨、上虞、嵊州自行制定,造成了诸如全市各区、县、市中药饮片价格不统一;调价信息发布不及时,出现价格倒挂现象等问题。


  四、对策与建议


  绍兴市中药企业在“夹缝中求生存”,发展空间被多重因素挤压,需要寻找到契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方向和突破点。种好药、产好药、造好药、用好药,是保障民众用药安全、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建设健康中国的必由之路。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


  (一)优化产业布局


  加快产业示范基地培育,坚持绿色化、园区化、高端化导向,以中成药、中药饮片为重点的产业布局,依托龙头骨干企业,谋划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符合生态工业要求的中药产业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着力形成产业集聚、区域联动、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


  1. 中成药


  加大现有疗效确切、需求量大的中成药品种的市场培育力度。加强中成药研究与开发,开展以疗效确切的传统验方、医院制剂等为基础的中药新药研发。支持名优中成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和生产全过程质控体系建设,提高药效、降低副反应,扩大新的适应证。探索建立符合中药特色、国际标准的质量检测方法和控制体系,提高中药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 中药饮片


  加快传统中药饮片创新发展,在总结和传承传统中药饮片炮制工艺的基础上,着力发展无硫饮片、直接口服饮片等产业化生产,推广应用中药饮片加工炮制全过程的智能化控制技术、外来有害物质控制技术和安全贮存技术等。


  (二)推进产业融合


  要发挥中医药在大健康产业发展中的独特优势,适应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需要,促进中药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重点是加快与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的融合。依托大力弘扬发展“越医”文化的契机,充分挖掘以“震元堂”“景岳堂”为代表的“越医”文化元素,将中药企业、老字号名店以及中药材种植基地、药用植物园、药膳食疗馆等资源整合串联,打造成中医药文化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三)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1. 推动企业上市。将上市行动计划与企业的战略规划结合起来,认真研究相关政策,克服各种困难,使企业上市工作有计划地稳步实施,为助推绍兴中药产业发展做出不懈努力。建议市政府对中药企业在国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及海外市场等上市的企业,按首发融资金额给予一次性奖励。


  2. 加快培育龙头企业。鼓励和培植一批有实力、有特色的中药制造龙头企业,坚持“大品种、大企业、大市场”战略,提升我市中药产业的竞争力。加强现有中药饮片、中成药等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引导和推动企业做大做强。着力培育品牌产品,突出地方特色,抢占市场先机。延伸产业链条,进一步推进现有中药企业的产业转型、产品结构优化和产品创新,大力发展药食同源养生产品、日化用品等大健康类产品,将传统医药的养生文化精华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结合,丰富中药类产品结构。


  3. 支持企业上规模。建议市政府按当年销售收入对中药生产企业分档进行奖励。


  (四)提升企业竞争力


  1. 扶持企业研发创新。


  一是强化技术创新。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逐步构建涵盖中药材资源保护与发展、中药新药创制、产品二次开发、中药工艺研究、商业模式创新等全过程的中药创新体系。支持中药药效筛选和安全性评价、中药提取和制剂新工艺新技术、中药质量控制技术、饮片炮制技术、中药制造业“机器换人”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二是加强传承创新。大力推动中药经典名方二次开发及应用,以张景岳的8条经典名方为重点研制一批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有效成分明确、作用机理清晰的中药产品。开展新食品原料、新中药材资源和新药用部位的开发利用研究,加大以中药材为加工基础材料的衍生产品的推广应用,为相关健康产品开发和资源综合利用提供支撑。三是加强标准提升。结合《浙江省食品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有关要求,由相关中药生产企业起草完成相关标准的修订工作。


  为此,建议市政府在落实《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细则》的有关政策同时,出台政策对中药企业的研发创新进行奖补。


  2. 推进中药材基地建设


  一是修内功。筛选白术、雷公藤本地优势、特色品种,与土地、财税、扶贫工作等政策相结合,推动引导道地绍兴中药企业进行大宗和特色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加快越产特色道地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大力推广应用新品种。二是借外力。支持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科研机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开展中药全产业链开发和跨区域建立中药材生产基地。三是强筋骨。积极推动企业的中药材基地严格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建设现代种植(养殖)、规模化加工一体化基地,保证中药材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溯源。


  3. 提升装备水平


  加快实施中药产业“机器换人”,培育发展中药特色装备产业,重点支持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和高效节能的提取分离、饮片炮制、制剂加工等新型成套中药制药装备研发生产;鼓励中药企业加快设备的现代化改造和配套制备工艺、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的升级,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水平。


  (五)服务企业发展


  针对企业反响比较强烈的问题,重点做好几方面工作:


  一是按照省委省政府“最多跑一次”的决策部署和“依法依规不降标准,事中事后强化监管”的原则,在对企业开展的审批备案、申报注册、药品认证、现场核查等方面,能快尽快、能合尽合、能简尽简,并加强帮助指导工作。


  二是服务企业人才建设。一方面,引进企业急需人才,建议市政府出台引进高层次人才个税优惠政策,如对于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个税地方留存部分全额返还的奖励;另一方面,利用专业技术部门在中药专业方面的优势,开展各类中药技术专题培训、专业技能比武、技能评定等活动,帮助企业提高基础性、专业性人才的能力。


  三是帮助企业协调招投标有关问题。针对前述企业所面临的招投标问题,联系协调卫健委、医保局等部门,研究出台企业反映较强烈的“三统一”政策,即招标平台统一、招标标准统一、招标价格统一。(作者:绍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邓俊斌 董芳华)


(责任编辑:齐桂榕)

联系我们 更多

  • 健康中国头条微信
  • 中国医药报微信

电话:010-83025740
010-83025786

邮箱:wzh@health-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