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食药网首页 > 时事要闻>

守卫健康 大爱至尚 ——“我和我的医学导师”活动侧记

作者: 王泽议    来源: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食品药品网 2019-08-28


“他是一个隐藏自身光芒的人”


  “敢医敢言是先生的真实写照”


  “他说,要让每个学生发挥最大的潜能,拥有坚韧的科研工作者的意志”


  …………


  中国食品药品网讯(记者王泽议)8月24日,北京。在由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主办、《中国医药报》社承办、辉瑞中国支持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之‘我和我的医学导师’”活动的舞台上,5位医生饱含深情地讲述了自己的导师——钟南山、徐建国、曾光、杨永弘、刘兆秋5位医学大家的故事。活动以“大医精诚,传承守护”为主题,生动展现了这些默默奉献在临床一线的专家、学者医者仁心的大爱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们,甘为人梯,传承精湛医术与医者仁心


  “公共卫生工作者永远隐藏在背后,一旦看到他们,就意味着出现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所以,曾光老师一直跟我们强调,不让外界看到我们,才是我们职业的骄傲。”北京市朝阳区疾控中心业务办公室主任、主任医师王兆南说。


  曾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原首席专家、我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的发起人和执行主任,为我国培养了一批流行病学高级人才。回忆跟随曾光老师学习的时光,王兆南说,2008年汶川地震,60多岁的曾光老师不畏余震不断,不顾众人劝阻,坚持亲自带领团队到现场去收集第一手资料,并在走访中发现了消毒过度、垃圾泛滥形成新的公共卫生安全威胁等问题,使这些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他教育学生要“眼见为实,现场流行病学工作者要不惧生死,要有把鞋底走穿的精神”。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们的精心栽培、时时鞭策,引领我们坚定地走在守护儿童健康的医者之路上。”活动现场,北京儿童医院原副院长杨永弘教授的20位学生,齐声说出他们的肺腑之言。


  杨永弘特别重视儿科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我希望他们去跟那些站在最高峰的专家接触、学习,了解所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学习、引进先进技术。”


  “他告诉我们,当年他的导师江载芳把他送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工作3年,对他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要传承这种精神,为学生创造走出去了解世界的机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交流与合作室主任胡翼云说。


  老师甘为人梯的精神不仅教育了学生,也传承给了学生。“我现在也带博士生,我也希望做他们进步的楼梯。”杨永弘的学生、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主任王亚娟对记者说。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疾控应急处处长卢珊,师从徐建国院士进行传染病研究预防工作。2003年的SARS事件,至今让她记忆犹新。“在徐老师的主持下,所里迅速分工,进行医院患者样本和愈后病例样本采集、实验室检测,以及各地疫情调查、防控措施督导等工作。当时徐老师对我们说,‘现在需要我们像战士一样勇往直前,大家不要担心,我们接受过专业训练,能规避绝大部分风险’。他的镇定和自信有力地安抚了心绪不宁的众人。”


  徐建国院士带领学生,在抗击传染病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一次次历练,传授专业知识,引导他们寻找生命的意义;到前方采集样本,他反复叮嘱学生,一定要亲手采集,拿到第一手样本,要细致观察现场环境、风险点,搜集相关数据、当地人的反馈等“细枝末节”的信息;他注重在实践中把每个学生的潜力都挖掘出来,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发挥最大潜能。他如履薄冰、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的诚实、敬业、责任心传递给了100多位献身公共卫生事业的学生。“徐老师一直在编织一张传染病防控的大网,我和我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愿意做其中的一分子,把这张网继续编织下去。”卢珊说。


  他们,无私奉献,为生命保驾护航


  众所周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先生为我国防治非典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从医从教半个多世纪,已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中,有国内呼吸学界的杰出专家,也有在基层扎根、默默奉献的普通全科医生。在他的学生、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主任医师陈如冲讲述中,呈现给人们的则是一位可亲可敬的“看病大夫”形象:


  先生接诊过一位女工。起初,她反复咳嗽、气喘,在多家医院就诊治疗都不见效,病情越来越严重,后来慕名找到先生。先生根据其病史和症状,给她做了细致的检查。其中一项肺功能检查为阳性,提示患者是支气管哮喘。一般而言,诊治到此也基本明确。但几次随访下来,先生却不放心,认为患者若确为哮喘的话症状本应改善得更明显。于是继续细致观察,并从症状以及检查中发现了蛛丝马迹,随后亲自为患者做了支气管纤维镜,结果发现气管内长了一个肿物,元凶并非哮喘。有幸诊断及时,经过手术后患者恢复了健康。


  慕名来找钟南山先生就诊的患者太多,他总是竭尽全力,希望能给予患者更多的帮助,门诊经常延迟到晚上九十点钟。“先生提出了‘三个一样’,即‘高干、平民,有钱、无钱,城市、农村,一样的热情耐心,一样的无微不至,一样的负责到底’。”陈如冲说,先生今年已近83岁高龄,但从未想过“停步”,除了出差等特殊情况之外,每周三上午主持全院的多学科大查房;每周四下午是专家门诊。先生自诩为“80后”,还心心念念要研制新的抗癌药,要重新认识慢性气道疾病,要将慢阻肺的早诊早治推广到全国……


  在孩子眼中,穿着白大褂的刘奶奶(刘兆秋)很慈祥可亲;在学生眼中,刘主任在业界很“厉害”。“有问题找刘主任,几乎成了我们这个圈子的潜规则。”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华信医院预防保健科毕萌说,“这孩子能不能打疫苗,你去问问华信医院的刘主任,她说能打就能打”,这句话在朝阳区、在北京市、甚至在全国一些地方都在流传着。


  刘兆秋接诊过一位罕见病——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儿童患者。当地所有医院都不敢做主给孩子打疫苗,有医生推荐患者家长找北京华信医院的刘主任。刘兆秋通过深入了解孩子病情、研究疾病与疫苗接种的关系、查阅文献案例,最后认为孩子可以打疫苗。


  对于特殊健康状态儿童的免疫,如先心病、过敏、免疫缺陷等等,刘兆秋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查资料、搞研究,与临床老专家老主任讨论,帮助更多的孩子得到疫苗的保护。刘兆秋说:“作为基层接种医生,我们要用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孩子、更多的家庭获得疫苗的保护,用我们的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


  行动!“一分钟·护一生”,让“大医精诚”传承不断


  5位专家的故事感动着现场来自医学临床、疾控、健康传播等领域的400多位听众,全场共同宣誓:“我们,是生命的守护者,愿献身人类的健康事业;自觉维护医学的尊严和神圣;敬佑生命,救死扶伤,平等仁爱,尊师重道;诚实守信,恪守医德,精益求精,慎思笃行……”


  原卫生部副部长、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邵明立在发言中指出,医务工作者是保障人民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不仅是日常的疾病预防救治,在面对重大传染病威胁、抗击重大自然灾害时,医务工作者都临危不惧,冲到最前线,用生命演绎出一段段舍生忘死、救死扶伤的动人故事。


  活动主办方、中国健康传媒集团董事长吴少祯表示,深入挖掘和广泛传播医学导师的感人故事和深厚情怀,不仅是向社会宣传和树立医药战线的良好形象,也是藉此激励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科研人员坚定方向、昂扬斗志,为共同实现健康中国伟大梦想而奋发图强。


  响应健康中国战略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活动现场启动了抵御肺炎球菌疾病的“一分钟·护一生”项目。


  肺炎球菌疾病是指由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脑膜炎、菌血症、中耳炎等一系列疾病的统称。研究显示,约有一半的严重儿童肺炎是由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球菌也是儿童化脓性脑膜炎主要致病菌,远超过脑膜炎奈瑟氏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且引起脑膜炎生存者各种后遗症(包括智力低下、痉挛、瘫痪、癫痫、耳聋)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后两种致病菌。目前全球每分钟约有2名5岁以下儿童死于肺炎球菌疾病。


  为了提高大众预防意识,减少肺炎球菌疾病的发生,“一分钟·护一生”项目呼吁每位医护人员,在与儿童家长交流时,多花一分钟,积极进行肺炎球菌疾病的宣教工作,阐述肺炎球菌的危害与防治知识,敦促家长为孩子采取积极主动的预防措施。


  此外,在与会专家的共同发起下,《中国医药报》社也将正式启动2020年“一分钟·护一生”项目优秀参与单位评选工作,倡议全国各疾病预防控制单位、疫苗接种点,以及临床机构的儿科、产科积极参与,树立典范,为更多中国儿童铸起牢不可破的健康保护网。


(责任编辑:种鹏华)

联系我们 更多

  • 健康中国头条微信
  • 中国医药报微信

电话:010-83025740
010-83025786

邮箱:wzh@health-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