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食药网首页 > 时事要闻>

隐藏光芒,忠诚捍卫公共卫生

作者: 王兆南    来源: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医药报 2019-08-29

blob.png

  曾光

  

  曾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政府参事,国家卫生健康委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组成员,美国CDC访问学者

  

  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王兆南

  

  “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CFETP)起源于1951年美国的EIS项目,如今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既有欧盟、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也有印度、泰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2001年,我国原卫生部在世卫组织、联合国儿基会的支持下,启动了CFETP项目,曾光老师是项目发起人和执行主任。CFETP目标是培养,符合中国国情的高级流行病学人才,强调“干中学”,所以被称作我国公共卫生的“黄埔军校”。每一期学员入学,曾老师会把黄埔军校的对联送给学员:“升官发财请走他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公共卫生,同样要耐得住清贫,要不畏险阻。

  

  公共卫生人员总是隐藏在问题背后,一旦看到他们,那就意味着出现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所以,曾老师一直向我们强调,不让外界看到我们,是我们职业的骄傲。

  

  曾老师今年73岁了,我也年近半百。曾老师常常喜欢喊我“傻丫头”,许多女同学都被他这样称呼,大家哈哈一笑,知道这称呼里既有父爱般的温暖,也有更深层的期望——希望我们要有点“傻乎乎”敢于求真、敢于务实、勇往直前的劲头,这样才能更好地从事公共卫生事业,因为这是一份需要隐藏自身光芒的工作。

  

  曾老师在各种场合为公共卫生事业发声。今年6月,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办中国医改10周年研讨会上,他为公共卫生事业大声呼吁,发言真实、尖锐,引发了媒体关注。

  

  他说,中国疾控中心要成为名副其实的疾控系统国家队,要关注国家和国际的公共卫生大局,为国家提供战略发展建议。不应该过分强调基础研究和实验室技术工作,更不应该以拼影响因子作为主要成就。

  

  曾老师从来都是直面问题,实事求是,这就是他一直倡导的CFETP四种精神——敬业、团队、探索、求实。

  

  2008年汶川地震后, CFETP学员纷纷请战,我和6名学员一起跟随曾老师前往德阳、绵阳灾区调查。去的时候是6月中旬,当地余震不断,路上的滚石和裂缝到处可见,绵阳卫生系统的领导和我们这些学员都劝曾老师不要去这样的地方,毕竟那时他已经60多岁。但是曾老师却坚持要到现场收集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眼见为实,现场流行病学专家就是要不惧生死,要有把鞋底走穿的精神。

  

  在走访灾区时发现了消毒过度的问题,同时厕所垃圾泛滥形成新的公共卫生安全威胁,曾老师和当地市委书记约谈,强调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倡议政府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发出“灾区无大疫”的号召。

  

  曾老师就是这样的人,从来不畏权威,坚持实事求是,强调通过现场调查找灵感,提倡实践出真知。

  

  曾老师1970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一家乡镇卫生院工作了9年,那里是国家级贫困县,所在乡镇没有电,冬天下大雪时会封山几十天,条件特别恶劣。卫生院没有化验室,连血细胞计数都做不了,护士就是初中毕业生。曾老师教她们打针、换药、下胃管、下尿管……曾老师常说,这9年的基层临床经验和人生磨炼,为自己以后的公共卫生生涯做了最好的铺垫。

  

  近几年他在倡导“零级预防”,号召政府通过法制为全民健康做贡献。他两次向北京市政府提出参事建议,呼吁为北京市200余万位老人免费接种肺炎疫苗,去年已经被采纳。

  

  从乡村医生到国家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老师实现了华丽转身,可是,他依然喜欢接地气的生活。虽然退休了,还时常乘公交车来南纬路上班,也经常到全国各地去传播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知识。

  

  现在,这位73岁高龄的专家,还和我们战斗在一起。他带着露珠和泥土,从乡镇卫生院走来,就是要一直和百姓在一起,要为建设健康中国继续发出光和热。


(责任编辑:郭厚杰)

联系我们 更多

  • 健康中国头条微信
  • 中国医药报微信

电话:010-83025740
010-83025786

邮箱:wzh@health-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