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加强食品安全技术监督

  • 作者:杨卫青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4-09-06 10:40

    连日来,苏丹红事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3月29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食品中苏丹红染料的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国家标准,规定了苏丹红系列染料的测定方法,这为从根本上解决苏丹红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针对有关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谈得最多的是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不顺,多头、分段管理,科学的监管机制难以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执法力度不够,违法成本太低等。这些问题属于食品行政监督方面的问题,苏丹红事件的发生,则暴露了另一个问题,即:相比目前的药品技术监督体系,食品技术监督体系显得“支离破碎”。其表现在一是食品检测机构、职能分散。二是食品包括添加剂标准体系不完备。国内已批准的1500多种食品添加剂中,仅有250多种食品添加剂制定了国家标准,很多食品添加剂缺少残留限量标准和检测方法。三是技术监督的科技含量有待提高。目前,我国食品监管还停留在查处了多少假冒伪劣产品、摧毁了多少造假黑窝点、收缴了多少过期食品、公布了多少食品抽查合格率的层面上。在发达国家,食品检测标准非常高,检测非常细。如检测某种水果表面是否存在某种对人体有害的细菌、某蜂蜜是否达到10万吨中不能有1克氯霉素的要求等。 
    其实,在苏丹红事件爆发之前,有关部门也已开始注意到食品安全的技术监督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尽快清理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标准,构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实现检测信息共享。今年年初,国家标准委会同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质检总局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的意见》,确定了构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工作目标和近期工作重点。相关部门还对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并启动了食品检验检测资源调查工作。而3月28日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食品安全工作委员会的成立,将有力推进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希望有关部门通过苏丹红事件汲取教训,加快上述工作进程,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奠定扎实的技术基础,确保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