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积极推进医疗机构规范化药房建设
据中国医药报山西讯 记者陈静报道 阳泉市共有大小医疗机构1100多家,医疗机构药品消费占全市药品消费总量的80%以上。长期以来,医疗机构“重医轻药”,药品储存、养护往往“因陋就简”,由此导致的药品质量问题频发。在国家尚没有对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做出专门规范的情况下,如何才能严格把好药品使用关?阳泉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自2006年下半年以来在全市医疗机构中推进规范化药房建设,截至2007年底,全市市级医疗机构规范化药房达标率达到90%,县、乡、村达标率分别达到80%、70%和50%以上。今年阳泉市局对达标药房开展了一次复检,通过率达100%。
10月29日,记者来到阳煤集团总医院采访该院规范化药房建设的情况。在门诊药房,记者看到,需冷藏保存的药品全部存放在冰箱里;药库内全部铺设了离地10厘米以上的木板,各种药品按照货架的分类标签整齐地码放;每个药房的阴凉库都挂着厚厚的遮光窗帘,空调、温湿度计等一应俱全。为了达到阳泉市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该院先后投入资金近百万元。对这笔投资,该院负责人认为值得:“让患者用药安全有保障,这才是最重要的。”
从原来的“重医轻药”,到如今舍得投入资金进行规范化药房改造,阳泉市医疗机构对于药品质量管理态度的转变得益于阳泉市局工作中的创新做法。该局结合实际情况,首先在各县(区)医疗机构搞试点、树典型、抓落实,对试点单位采取全方位、多角度的培训和指导,在此基础上以点带面。阳泉市局矿区分局在矿区妇产医院,盂县分局在盂县跃进煤矿医院分别召开了规范化药房建设现场会,平定县分局组织全县各医疗机构负责人到冠山卫生院维社分院实地参观。
通过示范效应,全市各级医疗机构提高了对药品安全保障重要性的认识,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药品质量领导小组,不少医疗机构下大力气对设施、设备进行改造。记者了解到,平定中医院、阳泉市第三人民医院以前药品仓储环境较差,药品质量安全存在较大隐患。在规范化药房改造中,平定中医院把原打算做职工宿舍的一套商品房改造成药库。第三人民医院花十几万元整修了库房,增设了阴凉库,添置了遮光设备。在全市范围内,只要经营需冷藏药品的医疗机构,不管大小,全部配备了冰箱等设施。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共购置管理设备(电脑)32台,增加冷藏设备48台,购置空调等温控设备52台,改建、扩建药房药库面积约1000余平方米。与此同时,各级医疗机构修订或新增各项制度600余条,以药品购进管理制度、药品质量验收管理制度、近效期药品管理制度等15项制度为框架的制度管理体系基本形成。
为了实施对医疗机构药品管理的动态监管,阳泉市局还结合涉药单位信用等级分类管理,每年对诚信等级高的医疗机构进行表彰、授牌,对诚信等级低的医疗机构进行曝光和通报,督促医疗机构诚信自律。
医疗机构规范化药房建设,使其药品质量有了明显提升,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据统计,2005年全市针对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的投诉为21起,2006年为14起,2007年仅为4起。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2017中国食品药品网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