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全力保障救灾<br>----随时保证灾区药品的质量安全、供应充足

  • 作者:中国食品药品网
  • 来源:SFDA网站
  • 2014-09-06 07:40

    据SFDA网站讯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发生以来,食品和药品成为灾区最必需的物品。为全力保障灾区人民的生命物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全系统在第一时间内开展工作,全力保障救灾。 
    5月12日下午,地震灾情发生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立即启动一级响应。根据国务院救灾专题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国家局连夜召开会议,成立了以局长邵明立为组长的抗震救灾指挥领导小组。在坚持保证药品质量的原则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方面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药品保证供应,一方面积极组织协调企业做好救灾药械的储备、生产和捐赠,随时保证灾区药品的质量安全、供应充足和捐赠的针对性。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各司室也在各自业务范围内积极迅速地开展工作。医疗器械司对与抗震救灾有关的器械产品生产和库存情况进行了调研,并积极协助国家发改委做好抗震救灾所需医疗器械的相关工作。办公室在加强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方面对局机关各司室和直属单位提出了要求。药品安全监管司要求药品评价中心对抗震救灾药品,特别是外伤急救、抗感染等药品进行重点监测,做好药品群体不良反应的上报和应急处置工作。药品注册司按照法定程序调整了对抗震救灾所需血液制品及疫苗的批签发程序,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优先安排批签发。除目前需要的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外,对以后救灾工作中可能需要的人血白蛋白、乙脑疫苗、甲肝疫苗等产品的批签发,都照此进行调整,以保障抗震救灾工作需要。目前,已将15万支破伤风抗毒素及破伤风免疫蛋白等相关产品供应灾区。 
    考虑到大规模的伤员救治中用于急救的麻醉药品数量将急剧增长,5月13日上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做出紧急部署,紧急调拨灾区需要的麻醉药品。 
    震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一时间与四川省局和成都市局取得联系,了解灾区食品药品等急救物资的供应情况,并立即指定了当地的专门联系人,随时沟通信息。5月13日凌晨3点,接收到首批四川灾区急需的药品和医疗器械清单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立刻对导尿管、输液器以及骨折用的夹板、升压药、止血药、抗生素以及急需血液等供应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并随即与国家发改委沟通,调拨储备药品,运送至灾区。 
    5月1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四川、云南、甘肃、陕西、重庆等受灾省(市)局迅速成立抗震救灾应急指挥机构,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工作,落实加强应急值守和信息报告工作,加大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和市场巡查的力度,重点对抗震救灾急需和捐赠药品、医疗器械加强监督检验,从严把关。同时配合有关部门制定急需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目录,积极筹集急需药品和医疗器械。当日,上述工作都已全面启动。因灾受损企业也积极恢复生产,加班加点保证急需药械的供应,开展生产自救和捐赠工作。 
    与此同时,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部署,非灾区省(自治区、直辖市)局也积极落实部署,做好抗震救灾有关工作,加大市场检查力度,加强对救灾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的监督检验,如上海市局筛选指定了23家有资质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要求充分做好生产供应准备;天津市局对所有发往灾区和用于救灾的药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进行现场检查、检验;湖北省局与省红十字会联合加强对捐赠药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同时各地密切关注辖区企业对抗震救灾急救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和库存情况,特别是对抗生素、外伤药品和一次性输液器等医疗器械进行摸底调查,保证供应。     
    为全面保障药品质量,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局派监督员到急需药品生产企业,把监督关口提前。河北等地加强对捐赠药品的出厂验收和受捐食品药品的质量检验。目前,国家局已将大部分捐赠物资通过红十字会向四川指挥部运送,然后经由红十字会统一调配到需要的地方,保证质量流向安全可控。 
    连日来,各地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还积极开展捐款活动,截至5月16日16时,全国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含直属单位)已向灾区捐款337.43万元,协调相关企业捐助现金及药品和医疗器械总价值达28607.27万元。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